按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部署,近日,2019年草原碳匯計量試點在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啟動。生態司副司長陳建武和草原司副司長宋中山率隊赴四子王旗實地調研和指導試點工作,規劃院副院長唐景全參加調研指導。
調研組聽取了試點前期準備和進展情況的匯報,赴山灘嘎查、白音補力格嘎查、紅格爾嘎查等地,調研輕度和重度放牧區、打草場、禁牧區、撂荒地等不同利用方式對草原碳匯的影響,并現場指導樣點布設、數據采集、參數測定,研究草原各碳庫調查專用儀器設備研發。調研組在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召開了專題座談會,聽取與會代表和專家對草原碳匯計量試點工作的意見建議。
陳建武強調,開展草原碳匯計量試點,探索草原各碳庫儲量調查、測定分析和模型構建的方法,是全面推進草原碳匯監測、支撐草原碳匯交易的開拓性、基礎性工作,各單位要高度重視,主動對接國家和林草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要求,依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國際通用規則和指南,統籌技術力量,考慮草原生長變化及其利用的特殊性,加快推進試點,通過試點,研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草原碳庫計量模式和方法,真正發揮碳匯計量監測對科學闡明草原生態系統碳源/匯過程,客觀反映草原生態建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貢獻的支撐作用。
宋中山指出,我國草原具有巨大的儲碳功能,草原碳匯是反映草原保護修復成效的重要指標。同時,就如何抓好各類草原碳儲量模型參數研建、碳匯計量與資源監測融合發展等提出了要求。
唐景全強調,要發揮局碳匯計量監測中心和草原資源監測中心的引領作用,利用各單位技術優勢協同推進,試點成果共享使用。
此次草原碳匯計量試點由生態司和草原司組織實施,規劃院牽頭承擔相關技術工作。規劃院領導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力量,廣泛整理文獻,深入研討咨詢,創新技術思路,科學編制了試點工作方案和技術方案。規劃院聯合北京林業大學、中科院遙感所和內蒙古草原站、草勘院、林業監測規劃院、內蒙古農業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力量成立試點工作組,以四子王旗為試點單位,按草原類型和利用方式全面開展了碳庫調查、樣本采集和初步測量工作,得到了各級林草主管部門的高度肯定。下一步,規劃院將發揮技術牽頭單位作用,扎實做好樣品測定、實驗分析、模型研建、碳匯計量和遙感估測工作,按期產出試點成果,為更大規模推進草原碳匯計量工作奠定方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