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被稱作工業生產的“眼睛”和“神經”。可以說,計量水平直接影響經濟發展水平、企業管理水平以及科技創新水平,反映了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強弱。
近日,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質量開放日”在計量院二基地舉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表示,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182項國家計量基準,建成社會公用計量標準5.6萬余項,批準國家標準物質1.2萬余種。圍繞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需求,發布1748項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和3000余項部門、地方和行業計量技術規范,計量技術規范日趨完善。1576項國家校準測量能力得到國際承認,國際排名躍居第三,亞洲排名第一。
計量,古稱度量衡,現代社會將其定義為“實現單位統一、保證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 作為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科學,它是文明社會不可缺少的技術規范和行為準則。伴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計量已經從古代的度量衡發展到幾何量、熱學、力學、電磁、無線電、時間頻率、光學、聲學、電離輻射和化學等10大計量,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
“從產品設計、原材料的質量檢測到生產工藝過程的控制,再到出廠產品的合格檢驗,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流程都需要大量的計量器具和計量數據來保障?!敝袊嬃靠茖W研究院院長方向認為,可以說,企業計量水平的高低,測量體系的完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并決定著工業制造業發展水平和產品的質量。沒有準確的測量,不可能帶來有效率的生產,也不可能實現工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據方向介紹,目前,已有2679家企業獲得測量管理體系認證,企業計量意識不斷得到增強,多數都配備了相應的計量檢測設備和計量技術人員,特別是一些大的企業,如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對計量工作非常重視,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測量管理體系,質量水平較高。
早前,國務院發布的《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中,在國家層面提出了建設國家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的任務和要求。建立面向工業產業的計量測試服務體系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計量創新模式,是整合社會計量資源,為我國新興產業提供技術支撐的一項嘗試,也是充分發揮計量在產業中作用的重要契機。
謝軍表示,我國已在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經濟社會重點領域批準籌建了國家運載火箭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衛星導航定位與授時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航空器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航天器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等31家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深入聚焦產業發展瓶頸問題和需求,加強產業專用測量設備、測試技術和方法的研究,不斷取得突破和進展。
“與此同時,地方層面也紛紛聚焦當地產業特點和需求,加強省級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的構建?!敝x軍說,各省結合地方產業特色,已在輕工機械、軌道交通等領域批籌了30余家省級計量測試中心,持續推進產業計量測試服務向全領域延伸。計量在促進產品質量提升、助力產業發展的作用不斷凸顯。
最后,謝軍強調,全面優化計量資源和體系,充分發揮計量對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基礎支撐和引領作用。計量領域各類基礎性、前沿性和共性科研成果已不斷涌現,要有針對性地實施計量精準施“測”服務,并推動計量在工業產品設計、研制、試驗、生產、使用等全壽命周期中的應用,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助推產業創新發展,為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奠定堅實的計量基礎。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5-03-27
2025-03-12
2025-03-04
2025-02-21
2025-01-09
2024-12-27
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