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網 http://www.www.meettree106.com/
中國計量網——計量行業門戶網站
計量資訊速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綜合資訊

他改變了“半斤八兩”(2005-03-21)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溫州都市報 瀏覽:1946
半個世紀前,一位溫州人的大膽建議,引起了中國衡器計量單位的一次重大改革――他改變了“半斤八兩”   在我國衡器計量單位改革的歷史長河中,你知道十兩秤的第一個建議人是誰?他就是溫州人姜周元。   算盤珠要敲半天   秤是中國衡量物體輕重的傳統器具,至少有4000多年的使用歷史。以16兩為一市斤的秤一直延用至20世紀50年代。   當時,顧客購買幾兩重的東西,換算起來相當繁瑣,如當顧客要買0.13元一市斤的食鹽3兩,營業員就需換算,假設一市斤為10000個單位來計,那么一兩就是625個單位,買3兩的鹽就是625×3等于1875個單位,再乘以0.13元/斤,其結價為0.24375元。   為了計算方便,每個營業員在心中都要熟記1兩是625個單位,2兩是1250個單位,3兩是1875個單位……15兩是9375個單位,16兩是10000個單位。如遇見比兩單位更小或者不是整數時,一筆生意“算盤珠要敲半天”。為此,當時有心人編成一首換算口訣,以625為標準逐步遞增。盡管有了口訣,但換算還是很累。   家住溫州郭溪鄉(原屬永嘉縣,現甌海區郭溪鎮)的姜周元,新中國成立前曾在泰順縣一家銀行當職員。1950年,姜周元和朱永民、潘邁山等人牽頭創辦三溪供銷社,成了新中國第一批供銷社職工,姜周元還當了供銷社主辦會計。   當時,三溪供銷社分管現在甌海的瞿溪、潘橋、郭溪、澤雅和鹿城的藤橋、雙嶼及瑞安的湖嶺等地,身為供銷總社主辦會計的姜周元,每天晚上都要與供銷社其他四位助理會計點著煤油燈,用算盤算賬到深夜12點,才把白天的營業賬理清楚。   姜周元看到這樣情況,心想,能不能有一種簡單的算法,把16兩1市斤改為10兩1市斤,這樣,營業員與顧客之間都很明確易算,會計們也不需要每天連夜挑燈算賬了。   工作和生活的實踐使姜周元感到16兩制的秤使用起來的確十分不方便,容易發生差錯,有時還為零頭找尾與顧客爭吵,影響雙方關系。他想,要是在秤桿的一斤距離之內刻成10格,以十進計算,那就方便多了。比如一件物品3.75元一市斤的,一兩的價格只要把小數點向左推移一位,每兩是0.375元。如果是三兩,則乘以3;是七兩則乘以7。這樣,營業員與顧客之間都很明確易算。姜周元對此體驗與盤算了很久,總覺得這點子很好,不能悶在肚子里。   一個建議引發改革   1953年,姜周元連家人也沒告訴,只是悄悄地把自己的想法寫信給《溫州日報》的前身《浙南大眾》,建議衡器改制,即將16兩制的老式秤改為10兩制。《浙南大眾》編輯十分慎重,即將原件轉給《人民日報》編輯部。   1954年2月26日,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以(54)工商度字第49號函答復姜周元:“《人民日報》和《浙南大眾》分別轉來你的建議,衡器十兩為一斤的信收悉。建議很好,我們已經考慮在幾個地方先重點改革,俟取得經驗后再推廣?!苯茉倪@一建議引起當時中央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1958年,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全國多個地方試點的基礎上,開始在全國實施衡器計量全面改革,普遍使用十兩秤。事后,中央政務院還向姜周元頒發了“中國衡器改革建議者”的證書。   姜周元的建議,在當時的三溪供銷社引起了極大震動,想不到被同事尊稱為“姜會計”的他有如此大膽的設想。姜周元的老同事胡益棟說,不了解16兩換算的難度,就不能感受16兩到10兩這個數字變化的真正意義。這建議看起來很簡單,但由此帶來的便利,無疑是一次勞動力的解放,它既解脫了衡器繁瑣的計量換算,又把工作效率提高了上百倍。   敬業的“第一快手”   事實也是如此,姜周元建議衡器改制為社會做了一件大好事,成為衡器應用發展史上的重大改革與創舉。姜周元在三溪供銷社從當主辦會計到總會計干了近30年,直至1979年退休,64歲的他又成了新中國第一批退休職工。前年3月,姜老離開了人世。   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一個普通公民大膽地向黨報寫信建議,是絕無僅有的。同時能收到中央部門的復函和政務院頒發的證書,更是罕見。中央給姜周元的復函和證書,早已遠遠超過了物質的價值。姜周元在收到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復函和政務院的證書后,也從來沒有以此為資本,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平時,他只是常向人們提及或出示過這個寶貝一樣的證書,仍舊默默無聞地在本職崗位上工作著。   由于姜周元所經手的賬目清楚,從不出差錯,有當時的永嘉縣供銷系統會計的“第一快手”美稱。有一次,姜周元在做賬時發現一筆賬總數差0.005元,按理他完全可以通過“技術”處理,把賬做平,可是他并沒有這樣做,而是花了一天時間把差錯找到。為此,同事們對他的敬業精神十分敬佩。   姜周元的老同事胡益棟、潘德興回憶說,姜周元提出這個建議,現在看來意義重大,不僅方便了群眾和營業員,而且大大減輕了會計的工作,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創新。從姜周元一生的工作、生活及愛好來看,老人是一個善于學習的人。所以,他提出衡器改革建議,其實也是勤奮學習的結果。
分享到:
通知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公告 訂購產品 訂購產品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會員登陸
完善信息
找回密碼
av电影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