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來
上海氣溫始終在高位徘徊
每天回到家打開家門
迅速放下手里的東西
精準找到遙控器——滴!
空調美妙的開啟聲
和吹出的陣陣涼風
成為酷暑中最美好的時刻!
每到夏季
各種各樣的關于空調使用的流言
就會廣泛傳播
這些看似有道理實則不科學的說法
讓人難以辨別真偽
誤區一
根據房間溫度隨時開關空調
可以節省電量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先把空調打開,等房間里涼快后關掉,待熱了再開。如此循環往復,可以縮短空調制冷的工作時間,節省電量?!?/span>
真相:頻繁開關空調反而更費電。
空調是由壓縮機、換向閥、冷凝器、節流閥和蒸發器組成的。在空調制冷過程中,壓縮機的作用最關鍵,它是耗能大戶。壓縮機啟動時,轉子部件轉速從0開始增加,直至指定速度。在這一過程中,除了壓縮流體作功耗能、摩擦耗能及隨機振動耗能外,還有啟動耗能,也就是讓轉子加速的耗能。轉子越大,此部分耗能越多??照{反復啟動次數過多,總能耗會比空調一直開著的能耗要高,且空調工作時間越長,這種對比越明顯。
縮小室內溫度與室外溫度的差距,盡量減少室內與室外的熱交換是最有效的省電方法。此外,空調不用時徹底斷電、合理利用睡眠模式及使用變頻空調,也可以省電。
誤區二
空調除濕模式比制冷模式更省電
空調作為耗電大戶,是每家每戶夏季電費的主要部分。有人說:“空調的除濕和制冷模式都能達到降低室內溫度的效果,所以空調開除濕模式比制冷模式更省電”。
真相:上述說法不準確。
開啟除濕模式時,室內吹風機將保持低速運行,壓縮機也會間斷性運作,如此不斷地循環,使室溫保持在設定的溫度附近。而開啟制冷模式后,空調壓縮機和吹風機會持續運作,直到室內溫度達到低溫后才會停機。當氣溫超過30℃時,除濕和制冷模式的用電量差不多;當氣溫在20℃-30℃時,除濕模式比制冷模式省電。長時間開啟除濕模式還可能會損壞壓縮機,得不償失。
梅雨季節不太熱但濕度大時,除濕模式更適合;當房間內又熱又潮濕時首選制冷模式。如果純粹從耗電量來考慮的話,與其使用除濕模式來省電,還不如把空調的溫度調高兩度來得更環保省電,空調每調高1℃,可以降低10%左右的用電負荷。而且從健康角度來考慮,室溫也不宜過低,室內外溫差過大的話,容易身體不適,也容易得“空調病”。
另外,如果覺得熱,可以調整風力大小,比調低溫度更省電哦。
誤區三
電風扇耗電量大
也有人問:“電風扇耗電量會不會很大?空調和電風扇哪個更省電?”
真相:電風扇耗電量并不大。
電風扇是直接將電能轉化為動能的,耗電量非常低,最高功率只有幾十瓦,相當于普通照明臺燈所耗的電量。因此,從節能減排的角度來說,使用風扇無疑是省電的最佳選擇。電風扇耗電量與轉速成正比,應盡量使用中檔或慢檔,慢檔比快檔可省三分之一的電。
不過,電風扇和空調的效果迥異,沒有必要為了省電而犧牲體驗。
誤區四
使用節電家電更省電
真相:未必。
在購買空調等家用電器時,很多人會看重耗電量低這一特性,認為這樣既環保又省電,但事實并非如此。耗電量低不代表效率高,效率高才更有利于環保。選擇高能效家電,才能盡量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空調的正確打開方式
1、空凋是夏季家中的耗電“大王”
在使用空調制冷時,安裝加厚的窗簾,少開門窗,以減少陽光的照射和熱氣的影響。另外,要保持空調出氣管暢通,半個月清洗一次空調濾網,確保送風口通暢,降低因堵塞造成的損耗。經清洗,可加大10%風量,達到節能效果。
2、溫度可以設置稍微高一些
家用空調制冷時,若將室內溫度設在25℃~28℃,約比低于25℃的狀態減少6%的耗電量,節電效果非常明顯。
3、向上出風
冷氣流會往下走,夏天空調制冷出風口向上,制冷效果好;反之,冬天制熱時出風口應該向下,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節能效果。
4、不能頻繁啟動壓縮機
停機后必須隔2~3分鐘才能開機,否則易引起壓縮機因超載而燒毀,而且費電。短時出門不用關空調,因為空調壓縮機啟動時耗電是正常運行時的好幾倍。短時間內頻繁開關,可能比一直開著更費電。
5、 睡眠模式和定時,趕緊用起來
睡覺的時候可將空調設為睡眠模式,也可以在睡覺前給空調定時,一般適合不是特別炎熱的天氣,設置2~3小時后關閉,溫度降下來能安心入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