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計量所 吳友蓉
《計量法》賦予了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從事檢定的職責,舊的計量法規體系中未涉及計量校準,但多年來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為滿足企、事業單位對計量器具量值溯源的需要,一直在為其提供計量校準服務,只不過沒有冠計量校準之名。國家質檢總局頒布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已明確將開展計量校準工作定為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職責之一。因此,當務之急是加快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融入計量校準市場,開展計量校準服務。
一、現狀與措施
管理水平、技術水平落后是當前地(市)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普遍存在的嚴重問題?,F大多數地(市)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設備、基礎設施嚴重老化,在用設備70%是70年代的產品,90年代的產品不到10%,儀器設備投入沒有固定渠道,經費嚴重短缺,標準設備水平不高,檢測技術落后。技術人員大中專以上學歷人數不到40%,中級以上職稱不到30%(這還是經濟發展比較快的地區才能達到的數目),知識陳舊、人員素質相對低下、整體水平不高。面對當今各種高新技術儀器設備的量值溯源、超常態量值現場動態在線測量、綜合量自動測量等測量技術顯得束手無策,無能為力。
當前法定計量檢定機構還面臨兩大改革:技術機構體制改革和量傳體制改革。這就要求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全面優化布局和資源配置,以法定為根基、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現代化管理為目標,建立流動、開放、競爭的體制,每個工作崗位采取競爭上崗;要按照《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核規范》及ISO/IEC導則25校準實驗室的要求進行規范化管理,建立一套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測量標準和校準證書等效的管理模式;要盡快轉變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工作方式,增強競爭和服務意識,在國外實驗室進入我國校準市場之前,盡快建立和完善法定計量機構的校準實驗室,迎接挑戰。
二、運作方式構思
質量技術監督系統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后,省、市、縣(市)三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地位、作用、業務及相互關系如何調整,是關系到能否改變以前重復建設、資源浪費以及省與市、市與縣相互搶業務的狀況,是整個系統能否實現統籌規劃、步調一致、合理布局、科學分工的關鍵,調整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應是:提高省級、加強市級。省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在非強檢儀器設備的量值溯源方面,應提高動態、在線、自動化、極限量等高新技術、高準確度、高分辨率儀器設備的校準能力。有特色的項目應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市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應根據本地區非強檢儀器設備的分布、種類、數量、準確度等級等具體情況,本著需求量大、專業性強的原則,在十大計量的某些領域,有重點地建立校準實驗室。如:漳州地區現有數百家電子產品企業,有近20家電量計量器具制造廠,每年需進行量值溯源的電類儀器設備數千臺,而市所去年僅對其中不到1/3的儀器設備進行量傳或溯源,其余大部分被省外“吃了”。今年我們收到了來自日本、臺灣地區的一些已認證的校準實驗室合作開發校準市場的建議??煞駠L試采取合作、合資、股份制等方式,利用當地大中型企業的專業性、區域性計量站、室,乃至港、澳、臺地區的校準實驗室,充分發揮他們在某領域的先進技術、設備、管理及行業關系等方面的優越性,由其出資、提供設備及技術進行投資、參股,而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則可發揮其特有的“法定”地位、行之有效的量傳體系及開展計量檢定的厚實基礎等優勢,作為一種無形資產連同原有的場所、人員、設備等進行投資、參股,達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強強合作,以滿足本地區乃至周邊地區非強檢計量器具的量傳溯源需要。由此,在培育和發展計量校準市場方面探尋一種與國際慣例接軌又符合我國國情的模式。
市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建立計量校準實驗室后,仍然必須以強制檢定為依托,通過強制手段統一市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單位量值,保證校準市場的質量,使校準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
內容推薦
更多>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