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203所重點實驗室以203所創新發展、長遠發展為目標,引導和激勵青年人才快速成長。目前,實驗室博士占比達到了三分之二以上,科研人員具有較高學術造詣、較強專業水平、較好發展潛力,實驗室建立了全方位的培養機制,青年科技人才已成為實驗室創新發展的主力軍。
實驗室以科技創新平臺為支撐,搭建了科研人員快速成長的通道,面向國家需求,面向科技前沿,依托大的科研項目,更好地發揮出科研培養的成效。
203所承擔著計量技術基礎研究等工作,實驗室以這些項目為牽引,在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時,培養和孕育了一批富有創造力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優秀青年骨干;實驗室突出優秀青年人才的選持,不拘一格用人才,放手讓年輕人挑大梁。對能力和業績突出、有發展潛力的人才,實驗室嚴格要求,大膽使用,尊重個性,重點培養,多崗鍛煉,提供成長為導向、富有挑戰的職業發展機會,為科研人員創造廣闊的自由發展空間,帶動科研人員立足專業和崗位成長成才,促使一批青年拔尖人才脫穎而出,為新時代國防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悉心培養,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團隊
對于每一名入職的高校畢業生,實驗室會為他們設定近期工作目標和遠期工作方向。招聘之初,室主任就會跟高校畢業生進行深入反復的探討,并帶他們來參觀實驗室,全面講述203所技術特點,全方位介紹航天系統情況。讓新入職的應屆畢業生減少心中疑惑,達到職業規劃心理預期。
室主任還跟他們討論確定研究方向,支持他們申請科研項目,鼓勵人才盡快發揮自己多學科交叉的專業背景優勢。在這種方式下,吸引了很多優秀博士、碩士生加入到了項目團隊,近兩年新增青年人才10余人,快速提升了研究力量。
實驗場景
趙博士是203所自培博士,成長蛻變非常快。作為研究指導老師的楊主任給予他指引技術方向,提供開放平臺,傳授工作經驗,并幫助他找到解決問題的科學思路。楊主任經常說,“你的進展很不錯,要相信自己,你沒問題的。”鼓勵他不畏科研困難,積極應對。導師的鼓勵,給予趙博士莫大的信心。
在試驗中遇到問題的時候,楊主任會提供不同的思路,給出設計方案,讓趙博士自己來驗證,并給出具有可執行力的建議,盡可能地消除科研不確定性,幫助趙博士把握科學研究規律,提升系統思維能力。
不久前,在進行光路搭建的時候,耦合成功,應該在投射端觀測到一個細銳的脈沖信號。趙博士一直在調節激光的入射角,調節了一個月時間,始終觀測不到理想信號,為此他非??鄲馈钪魅谓ㄗh采光頻梳進行激光頻率測量,才發現是理論增益與實際增益不同,趙博士因此改變了信號幅值和頻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下,趙博士的課題方向更加明確,思路更為清晰,少走了彎路,確保了博士順利畢業?!拔覀円囵B優秀的科研工作者,他們不僅要學習基礎的專業知識,還要擁有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問題解決能力。” 楊主任如是說。
通過項目鍛煉人,促進人才快速成長
實驗室力爭讓每一位科研人員都有自己負責的科研項目,磨練科研人員的意志、錘煉品格、增長才干,促進科研人員快速成長、成才。
集智攻關
申博士是物理學專業,偏向理論,基本原理理解快,但實驗經驗和技巧積累不多。當她獨立去做超穩激光研究工作時,就遇到了很多難題。
諧振腔耦合是一項很需要經驗的技術,需要把系統設置為容易觀察到耦合信號的狀態,于是她就從初始參數設置做起,把系統設置到最佳狀態,再進行調節,直到試驗順利開展。
此外,實驗室還請來中國計量院、中科院物理所等專業領域人員,共同探討,解決問題。通過嘗試各種調試方法,關注細節,最終找到了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法。“培養良好的科研素養,我們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要把原理吃透,把現象分析清楚,追根溯源?!闭劦綄嶒灨惺?,申博士坦然說道。
導師帶徒,傳承薪火相傳的科研精神
楊博士從小就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小學的時候,神州五號發射成功,楊利偉登上太空,她印象深刻。那時候她就覺得航天事業是偉大光榮的,立志走科研之路,成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并一直為此努力著。正是這個信念,激勵著她完成了博士階段的學習。
進行科研場景
二院科技委馮主任是楊博士導師。博士畢業后,專業方向中遇到困難和問題,她也經常會跟導師交流。楊博士根據導師的建議,寫了一篇專業工作報告。導師針對這個報告,進行詳細的批注,楊博士的思路瞬間就清晰了。
“秉承著想要做好一件事情,你就要對它感興趣,不排斥它,你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它。因為你所有的動力在追求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就會全力以赴把這個事業做大做強?!瘪T主任這句話時刻激勵楊博士。
這種薪火相傳的科研精神對楊博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楊博士坦言,“從事科學研究,除了實事求是,還要做到追求極致,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睏畈┦空J為,科研工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很多心血,全力以赴去完成,甚至要通宵達旦地工作。唯有熱愛工作,甘坐冷板凳,持之以恒,才能把這項工作做好。
營造寬松的學術氛圍,促進科研人員共同進步
實驗室經常組織項目例會,大家會討論實驗的最新進展,實驗中遇到的困難,需要解決的問題。大家頭腦風暴,暢所欲言,激發科研的靈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研究室為科研人員營造了寬松、互相促進的科研氛圍,科研人員成長速度非常快。
學習探討
實驗室加大與國內外計量研究院所進行技術交流力度,2023年就進行了六次。通過學術交流,進行思想上的碰撞,開拓了科研人員的眼界,找到了自身差距。通過參加國際時頻年會,科研人員拓展了國際視野,從更高的視野看待與自己相關的技術領域,豁然開朗。
室主任給予科研人員很大的容錯空間。吳博士在做實驗時,原理方案掌控能力驗證過程當中,經常會出現各種無法預料的問題。當看到的信號與想象的不一樣時,楊主任憑借扎實的專業技術,強大的實驗功底,提出中肯的建議。告訴吳博士要關注掌握器件的功率參數要求,連接順序,聯調方式等,問題經常能夠迎刃而解。
在這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像吳博士這樣的科研人員快速成長。吳博士畢業兩年半時間,已經評為高級工程師職稱,并以第一完成人榮獲了二院青年創新基金、二院青年五小成果二等獎等榮譽。
時刻跟進前沿技術是實驗室的職責所在。實驗室要熟悉前沿進展的交流,促進提升。站在別人的肩膀上成長,是最快捷的方式。多關注新的研究,對已有的研究方向提前布局,把看清技術發展路線,再去做,錢要花在刀刃上,室領導這樣認為。
通過事業機會牽引,通過能力貢獻導向,重點實驗室培養和選拔了一批優秀的科研人才。他們以家國情懷,心無旁騖地投身科研,創造更多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早日成為能夠擔當重任的棟梁之才,成為航天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我國的科技發展貢獻自身的力量。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5-03-27
2025-03-12
2025-03-04
2025-02-21
2025-01-09
2024-12-27
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