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南海某終端一次外輸提油作業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午4點,在按海上原油檢驗操作規程對1號流量計進行常規在線實液校驗時,深圳蛇口檢驗檢疫局原油科檢驗員趙志學發現,其校驗結果中流量計系數遠遠超出統計控制圖預警線范圍,不符合相關檢驗標準的要求和操作規程的規定。
這說明該流量計處于異常工作狀態,也就是說計量出的油量可能與實際輸油量有極大的偏差。經過幾次重復在線校驗,這臺流量計系數均大大超出統計控制圖預警線范圍。檢驗員立刻按操作規程規定,要求船方停止使用該臺流量計進行輸油計量。但由于少了一臺流量計進行計量,輸油速度受到很大影響。因此,船方表示出不滿,以趕船期等各種理由推諉,甚至認為他們平時把流量計系統維護保養得很好、不會出現問題,聲稱這是檢驗員在故意找麻煩。
檢驗員當場拿出相關標準和操作規程逐條逐款向船方解釋,并與在岸上的科室領導、同事聯系,向中海油深圳公司和油田作業者說明使用有故障的流量計進行計量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最后,船方不得不按照檢驗員的要求,停止使用該臺流量計。外輸結束后,經過檢驗員們的計算和復核,提油輪量艙數和儲油輪流量計數之間的誤差僅為千分之0.21。如果當時繼續使用數據異常的流量計進行計量,提油輪量艙數和儲油輪流量計數之間的誤差預計可能超過千分之四,一次嚴重貿易糾紛不可避免。
數據最有說服力。在事實面前,之前態度強硬的外方作業者不得不佩服檢驗員們的反應果斷、措施得力,并豎起大拇指承認檢驗員們堅持原則、重視檢驗質量的行為才是能真正切實保障貿易有關各方利益的行為。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服務南海東部油田原油檢驗檢疫的十幾載過程中,蛇口局原油科始終如一地堅持抓工作質量提高,抓業務能力提升,抓工作流程和操作規定,抓每一個作業細節,他們對原油檢驗鑒定近乎苛刻的高標準嚴要求,讓海上原油貿易各方頗感頭痛,但最終又受益良多,貿易各方直呼,質量安全真是“越嚴越給力”。
也是今年2月,一個深夜。原油科檢驗員范俊同志仍在按海上原油檢驗操作規程要求對中海油南海某終端的外輸提油作業進行巡查。在檢查各輸油設備、逐一核對輸油相關數據時他突然發現,油控間內的流量計管理計算機上顯示壓力正常,原油正汩汩流向提油輪,但3號流量計流量數據顯示出“0”,而輸油毛體積計量值卻毫無變化。他立即通知甲板水手赴現場查看3號流量計機械計量表頭,發現機械計量表頭同樣停止轉動,沒有繼續計量輸油量。停泵,中斷提油作業,他馬上按操作規程要求采取果斷措施。經現場緊急檢修后確認,3號流量計出現故障,不能繼續在本次提油作業中使用。最后,檢驗員依據原油科海上原油應急行動預案,以提油輪量艙數出具數重量證書。由于原油科檢驗員能認真貫徹各級領導部署和要求,不怕苦、不怕累,不折不扣地堅持執行現場巡查制度,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問題,并采取果斷措施,最終為企業挽回損失約241萬元,贏得了企業的贊譽和好評。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1-07-15
2020-02-14
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