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節能減排是我國經濟社會實現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選擇。企業是節能減排的主力軍,能源計量是企業節能減排的重要技術手段。從調查的山西省130戶重點耗能企業能源計量管理現狀看,企業能源計量管理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一是企業對能源計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二是能源計量組織機構不健全,職能不到位;三是能源計量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配備不足,素質低;四是企業計量最高標準建立少,標準水平低;五是能源計量器具配備率和檢測率低;六是能源計量數據管理和應用差等。筆者通過多年從事計量管理實踐和有關理論的學習,面對節能減排的嚴峻形勢,認為改進企業能源計量管理流程,提升其管理水平對于企業節能減排顯得尤為重要。
流程改進就是對流程進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徹底性的再設計,以使企業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衡量企業績效的關鍵指標上取得顯著進展。企業能源計量管理流程分為能源計量器具管理和能源計量數據管理兩個流程。這兩個流程中涉及的核心流程是能源計量組織管理、能源計量資源管理、能源計量技術管理三大流程。企業能源計量管理流程改進應從企業能源計量管理流程的整體性出發充分考慮,做好整個流程的分析與設計,理清流程中的關鍵要素和輔助要素,理順流程中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真正解決各要素之間相互扯皮、推諉以及流程之間鏈接、流轉不暢的問題,實現流程的規范和優化。
二、企業能源計量組織管理流程改進
在企業能源計量管理流程中,組織管理流程是一個關鍵流程,決定著能源計量管理和節能減排的有效性。在這一流程中,組織結構優化、管理職責分配、機構之間的相互關系理順以及管理機制建立是主要要素。具體改進建議如下:
1.合理優化組織結構,盡可能實現扁平化管理
扁平化管理就是要實現管理層次和環節減少,減少縱向層次,加大橫向管理幅度,提高管理效能。徹底改變不合理的管理結構,變分散管理為集中管理,變間接管理為直接管理。能源計量管理由多個部門管理改由單個部門管理,總公司能源計量管理部門對公司級、分廠級、車間級能源計量管理部門或人員采取直線管理模式,層級人員設置采取專職和兼職雙重方式,公司和分廠級建議采用專職方式,車間級采用兼職方式,但不管專職或兼職人員和部門,能源計量主管部門對其實施統一管理。
2.明確管理職責、權限和工作目標,避免職責不明、交叉和重疊
職責不明、職責交叉和職責重疊是造成“都能管理都不管理”現象的主要原因,權限設置不合理是造成“好事大家搶著干,遇事大家躲著跑”,積極性難以提升的根本原因。在組織結構明確之后,要對其相應的職責和權限予以合理劃分,同時要作出規定,明確其工作目標和要求。能源計量管理部門主要管理職責應由原來只管理計量器具轉為計量器具和計量數據以及測量過程的統一管理。
3.確定相互關系,建立組織協調溝通和考評機制
組織結構和職責權限目標確定之后,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確立非常關鍵,在相互之間的接口上要處理嚴密,制定接口要求,避免相互之間出現扯皮、不協調現象。在本流程中,要處理好能源計量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關系,用過程管理方法確定相互之間的接口關系。明確能源計量管理部門是能源計量管理的牽頭部門,具有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考核評價職能,通過建立組織協調溝通和考評機制,解決工作中需要協調的重大問題,減少工作中的不協調、不和諧因素。加大日常監督和全面考評力度,促進工作良性有序發展。
三、企業能源計量資源管理流程改進
在企業能源計量管理流程中,資源管理流程是一個核心流程,其運行好壞直接關系到能源計量管理流程的效果和質量,關系到節能減排的效果。因為在企業能源計量管理流程中重點應解決好數據、器具和過程管理問題,解決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問題。要實現數據、器具和過程統一管理以及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必須應用信息化手段和相關技術,揚棄枝節,實現信息公開、及時和共享。具體改進建議如下:
1.搭建信息化管理平臺,優化資源管理
實現流程改進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要建立一個信息化管理平臺,以信息技術的應用和人員組織的調整為手段,以求達到企業能源計量管理流程中關鍵性能指標和業績的巨大提高和改善,從而保證企業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將能源計量操作層、管理層和決策層通過信息通道有機聯系在一起,將管理的重心由計量器具的管理向計量器具和計量數據管理轉變,從數據的取得轉移到數據的及時性、真實性以及數據的分析利用上,實現數據的及時應用、充分共享和高度透明,利用數據發現能源的消耗異常和能源平衡評價,達到流程簡潔、接口嚴密、組織高效、資源優化、配置合理的目標。
2.改進能源計量器具管理流程,實現器具管理流程的重大變革
過去能源計量器具管理只是器具管理,沒有針對器具對檢測要求的適宜性和可靠性進行管理,因為缺乏一個及時監控和評價的平臺,實際目標難以實現。搭建信息化管理平臺,就可以打破傳統管理方式,變為器具、數據和過程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實現管理的直接、透明和公開。在這個平臺上,通過計量數據的充分共享,及時分析監控能源計量器具的運行,原來只記錄、上報數據的人員,轉換角色成為監控數據的人員,一旦發現數據變化異常,經過分析就能及時發現出現問題的計量器具并及時調修和更換,對能源計量器具的管理時刻處于受控狀態,監控其運行和變化狀態,實現了配置最優化和動態化。同時計量器具采集的數據及時、準確并可即時顯示提供,不僅保證了計量數據的準確性,還使計量數據透明度很高,使能源交接雙方、計量主管部門及相關單位都能看到計量器具的運行狀態和計量數據產出的全過程,真實地反映出各個生產工藝控制點的控制水平和操作水平,使數據的作用得到很好發揮,數據管理得到統一和規范。
3.推進人員能力建設
要實現能源計量管理流程優化,人員能力建設(包括人員觀念、人員技術)至關重要。在資源管理流程中,應建立人員的準入機制、反饋機制和能力評價機制,從流程管理上予以嚴格把關,能源計量管理部門應在人員管理上嚴格把關和積極反饋。一方面提升能源計量人員準入的門檻,吸收一批高素質的既懂計量專業技術又懂計算機技術綜合性的人才,同時嚴格落實上崗資質注冊制度;另一方面,實施能源計量人員的繼續再教育,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在崗能源計量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繼續再教育,使其掌握業務技術,熟練管理網絡系統,同時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再次,建立人員能力考核機制,加強監督考核,實行末位淘汰制。
四、企業能源計量技術管理流程改進
技術管理流程是企業能源計量管理流程中的一個基礎流程,過去由于工業生產和管理理念的落后,有關管理層對這一流程未引起重視。要實現企業能源計量管理的有效運行,這一流程是基礎,需對其進行合理設計。流程應為:第一步,選擇數據采集點;第二步,根據采集點的技術和環境指標要求正確選擇計量器具;第三步,對所選計量器具進行計量確認,合格予以安裝;第四步,安裝之后進行日常的測量過程監控,實施動態管理。隨后,其管理就進入企業能源計量管理大流程。具體改進建議如下:
1.合理布局能源計量數據采集點,正確選擇計量器具
采集點的選擇是能源管理的關鍵。能源計量管理部門應充分考慮整體工藝要求,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在有利于管理的前提下,充分考慮投入成本和管理成本因素,組織各有關部門進行采集點的選擇,合理布局能源計量數據采集點。同時,根據工藝參數要求和過程控制指標,正確選擇計量器具,做到測量準確度等級滿足工藝和GB17167-2006《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的要求,且經濟合理。
2.實施計量確認,提高采集點計量器具的配備率及其計量性能符合性
用能單位必須加裝計量器具,配備率為100%;次級用能單位和用能設備根據能源類型應滿足GB17167-2006的配備要求。在加裝前均應實施計量確認,建立計量確認機制,確保能源計量器具的性能滿足相應的生產工藝和使用環境要求。
3.實現器具的日常檢測過程控制和動態管理,提高采集點器具的檢測合格率
計量器具安裝之后,隨后的過程管理和控制非常重要,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計量器具的合格與否直接關系到數據的準確性,一方面,企業應根據本單位實際,配備相應的自檢自查標準,加強自檢自查工作;另一方面,加強計量器具的計量確認工作,不斷應用數理統計工具,有效確定確認間隔;再次,建立計量器具的巡檢制度,實施班前、班中、班后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計量器具的合格率。
4.引入測量管理體系方法,加強測量過程管理
按照GB/T19022-2003《測量管理體系 測量過程和測量設備的要求》,依托信息管理平臺建設,識別重點測量過程,分析測量過程要素,對涉及人員、計量器具、測量方法以及使用環境條件實施定期監控,管理部門在實施監督管理和操作人員進行測量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測量數據變化異常,及時從信息管理平臺反饋計量器具和計量數據情況,分析數據異常變化的原因,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通過動態管理,不斷調整和改進測量過程要素,提升過程能力和水平。
通過以上對組成企業能源計量管理流程的三大核心流程(組織管理流程、資源管理流程和技術管理流程)進行規范、優化、改進,達到企業節能減排在成本、質量、效果等關鍵指標上取得了顯著進展。改進后的企業能源計量管理流程如圖1、圖2所示。
圖1 完成改進后能源計量管理流程圖
圖2 完成改進后能源計量器具管理流程圖
企業能源計量管理流程改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高層管理者的重視和推動以及全員的參與。通過培訓和宣傳使各級管理者和執行層接受這種變革,使之成為共識,才能使這一流程真正建成并發揮作用;需要傳統思維方式和觀念的轉變,實施流程改進的最終目的是要優化生產過程,發揮數據作用,實現整個企業管理系統工作效率的提升,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需要采用漸進式的方法,總體設計,分步進行,在推進中改進,在改進中推進,這樣可以有效規避風險,有利推行??傊?,節能減排是一項惠民工程,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法制要求,實施能源計量管理流程改進將會有力促進企業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4-07-25
2021-11-02
2021-08-06
2021-05-08
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