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發現:納米毒性可能沖擊人體健康 (2004-08-13)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
瀏覽:1625
據中通社報道,臺灣納米科技應用產品蓬勃發展,市面上充斥納米鞋、納米襪、納米防曬乳,甚至納米牙膏、納米馬桶,但一般人對納米的毒性缺乏了解。臺灣首次有學者進行納米心肺毒性研究,發現納米微粒因細小到可穿透血管,且進入動物心肺后占據的表面積很大,易造成肺發炎、損傷,氧化壓力指標也隨之上升,引發血管阻塞、心肌發炎及退化等各種癥狀。
納米微粒只比原子、分子大一點,海外有研究顯示,正常無害的大物質,一旦做成納米級的超細微粒後,就具毒性及潛在危害,且顆粒愈小,愈具反應性及毒性。
臺灣大學職業醫學研究所教授、也是臨床職業病醫師的鄭尊仁,與其指導的博士生雷侑蓁,最近完成納米心肺毒性研究,發現“尺寸”確為是否產生毒性的關鍵。將一百微克五百三十五納米的顆?;烊胨芤?,注入大鼠的氣管發現,其占據的表面積為十點七平方公分;但將顆粒更小、六十四納米的等量水溶液注入時,其表面積卻增加七倍以上,達到八十九點三平方公分。
這項研究也顯示,納米微粒占據的表面積愈大,其引起的肺發炎、發炎前趨物、氧化壓力指標也顯著增加。海外研究已證實,許多病癥如癌癥、心血管疾病及帕金森氏癥的發生,都與氧化壓力指標升高有關。
鄭尊仁并對患有糖尿病的老鼠進行實驗,發現其暴露于納米微粒時,對血管內皮收縮、血管發炎、抗凝血機制降低等病癥,都會產生加乘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