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新舉措解讀 (2004-04-12)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
瀏覽:2296
點 題
?。玻埃埃衬辏乖拢保啡?,國務院批準了《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方案》。在今年2月13日召開的2004年全國專業纖維檢驗工作會議上,中國纖維檢驗局局長陸陽宣布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即將啟動,前期準備全面展開,試點工作即將開始。
這一改革將公證檢驗對棉花質量的事后監管變為事前監管,將沿襲了百年的感觀檢驗變為用儀器檢驗,確立和增強了公證檢驗在國家宏觀調控中的位置和作用,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棉花質量保障體系。
形勢所迫不變不行
隨著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現行棉花質量檢驗體制不能適應建立棉花市場、發展市場交易的需要。
首先,棉花質量標識缺乏公信度和權威性?,F行的棉花質量等級是由棉花加工企業自行標注的,在供不應求時,虛標等級、名實不符的情況時有發生;供大于求時,買方又極力壓低棉花等級,買賣雙方缺乏互信。企業購買棉花后,往往要重新開包確認等級,造成重復檢驗,引發爭議,增加交易成本,降低流通效率。
二是感官檢驗缺乏科學性且容易產生糾紛。我國現行的棉花質量檢驗均以感官檢驗為主,目測手扯,主要依賴檢驗人員的經驗,購銷雙方難以對檢驗結果達成一致意見。
三是現行公證檢驗模式存在局限性。依據現行的棉花國家標準,公證檢驗尚不能做到包包普遍檢驗,而且只對進入紡織廠后的棉花進行售后公證檢驗,不能適應棉花市場交易的需要。
大力改革七管齊下
即將啟動的棉花檢驗體制改革,將推出七大舉措。
一、事后監管變為事前監管??在加工環節實行公證檢驗
將目前棉花加工企業自行檢驗、自行標注質量標識,改為在企業自愿的基礎上,由纖檢機構在加工環節依法免費提供逐包取樣、包包檢驗的公證檢驗服務。具體操作程序是:
?。保诿藁庸こ砂鼤r,利用打包機的自動取樣裝置在棉包兩側各取樣一份。每份再分成兩半,把兩側的各一半合在一起,形成該包棉花的兩份樣品。
?。玻擅藁庸て髽I將纖檢機構發放的棉包統一編碼的條碼卡(一式四份),分別夾入兩份樣品中,并在棉包兩端各貼一份。
?。常畠煞輼悠芳皸l碼卡一份送纖檢機構檢驗,由纖檢機構將該包棉花公證檢驗結果連同產地、加工企業名稱、生產日期、重量、異性纖維含量等初始信息輸入全國棉花質量信息管理系統備案。另一份由棉花加工企業保存,并隨棉包流通。棉花加工企業應依法建立健全內部棉花質量管理制度,保證棉花質量。
二、感觀檢驗變為儀器檢驗??采用快速檢驗儀進行儀器化科學檢驗
現行的棉花質量檢驗均以感官檢驗為主,目測手扯,完全靠經驗。改革后的質量鑒定是采用國際上通用的大容量快速檢驗儀(HVI)檢驗棉花質量,17個指標在一兩分鐘內同時檢驗出結果。另外,過去一批次一個報告,改革后將是每包一份檢驗報告,提高了公證檢驗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完善了棉花質量評價體系,一步跨越了100年。
三、制定儀器化檢驗棉花質量標準
為適應儀器化檢驗和現代紡織工業發展的需要,要研制全國棉花特征圖及其應用軟件,并制定適應儀器化檢驗的棉花質量標準及相關技術規范。新標準主要增加強度、細度、成熟度、一致性等反映棉花內在質量的指標。
四、小包裝變為大包裝與國際接軌??采用國際通用棉包包型
我國現行的85公斤棉包包型是歷史上為適應人工搬運確定的。國際通行棉包包重為227公斤。新的打包規定完全可以參加國際物流標準,與國際接軌。目前全國每年加工生產的棉包約為6000萬個,全部改為大包后可減為2000萬個左右,可以減少質量檢驗的工作量,降低棉花包裝成本和檢驗、流通費用。初步計算,僅棉包損耗、包裝用鐵絲等費用每包就可降低10元。同時,將目前棉包包皮在里、鉛絲在外的捆扎包裝方式,改為國際通行的在裸包上捆扎鋼帶,取樣、稱重后再套外包裝的做法。這一做法將全面更換棉花加工企業加工打包設備,政策性強,需要統一規劃,逐步推行。
五、規范棉包重量
為了避免各地氣候(濕度)差異造成棉花實際重量的不同,要研制和配備能夠使棉花加工過程中水分保持在標準含量的調濕設備。調濕設備與打包機配套使用。
六、實行信息化逐包編碼
纖檢機構統一對全國成包皮棉逐包編碼,作為每包棉花的身份和質量狀況的信息載體。棉花購銷各方可以根據每包棉花的編碼,通過全國棉花質量信息管理系統,查詢該包棉花的質量、產地、生產日期等相關信息。
七、發展棉花專業倉儲
公證檢驗后的棉花,在企業自愿和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送交指定的專業倉庫儲存保管。棉花出售后,由購銷雙方在指定專業倉庫交割。指定倉庫保管的作用:一是確保檢驗后的棉包不會出現假冒、調換等行為;二是便于銀行對作為貸款抵押物的棉花實施監管;三是倉庫可以根據買方的需求,對所儲棉花分選組批;四是有利于發展網上交易,降低物流成本。指定倉庫向社會符合儲備條件的倉庫公開招標確定。
政策優惠扶持企業
目前我國棉花加工企業數量眾多、規模偏小,更換大型打包機等設備和改造加工技術條件的一次性投入較大,對改革面臨的困難和阻力必須有足夠的估計。為引導企業積極參與改革,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政府保障纖檢機構公證檢驗經費。
在推行新體制的過程中和新體制建立后的幾年內,公證檢驗經費仍由國家財政按原有經費渠道撥付(現行體制是免費為紡織企業和國家儲備進行公證檢驗),條件成熟后,逐步過渡到向棉花企業收費。新體制下的公證檢驗及監督成本由財政部會同國家質檢總局重新測定。
二是棉花加工企業必須逐步把普通打包機更換為大型打包機。
從2004年起,停止審批不具備大型打包機的棉花加工企業,現有的加工企業逐步把小打包機更換成大型打包機。
對棉花加工企業更換大型打包機及其輔助設備的貸款給予政策支持。
對實行大棉包包型的加工企業,農業發展銀行、有關商業銀行在貸款供應上要優先支持,并將公證檢驗結果作為貸款的依據。
政策性貸款收購加工的成包皮棉,作為貸款抵押物進入指定的專業倉庫,企業逾期不能還貸,有關銀行有權處理被抵押的棉花。
從2004年度起,國家儲備優先收儲經公證檢驗的大包型棉花。
三是支持研制有關專項設備和推進改革試點。
對大型打包機、調濕設備、檢驗儀器、編碼技術及信息管理系統的研制,中央財政將給予適當補助。中央財政撥專款用于修訂棉花質量標準和試點工作。
四是完善纖檢機構檢驗技術條件。
在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試點取得成功后,為滿足順利推行新體制的需要,須加強對纖檢機構檢測設備和技術條件的投入,分階段配備HVI儀器。建設全國棉花質量信息管理系統。
實施步驟三個階段
改革分為試點準備、運行試點和全面實施3個階段:
?。玻埃埃趁藁甓龋ǎ玻埃埃衬辏乖拢玻埃埃茨辏冈拢┙Y束前做好各項改革試點準備工作。
研制完善棉花加工設備。2004年3月底前,完成大型打包機、自動扦樣裝置、加工皮棉調濕裝置、套包裝置等樣機試驗;2004年5月底前完成鑒定,通過項目驗收;2005年6月底前完成開發、研制棉花加工過程中籽棉和皮棉異性纖維識別與排除及成包前皮棉異性纖維定量識別裝置。由供銷總社負責落實。
研制開發國產HVI檢驗儀器。2003年底前研制出樣機,2004年6月底前完成試驗,通過鑒定。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落實。
制定新的棉花質量檢驗標準。2004年4月底前完成研制中國棉花色特征圖和開發應用軟件驗證試驗;2004年6月底前完成棉花質量標準和技術規范的制定工作。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落實。
開發棉包編碼技術和棉花信息管理系統,2004年6月底前完成。由國家質檢總局會同供銷總社等部門負責落實。
完善試點企業技術條件和檢測機構檢驗條件。2004年8月底前確定試點企業,并按照試點要求完善加工技術條件。由供銷總社負責落實。調整、確定試點單位和公證檢驗纖檢機構,配備檢驗儀器,完善實驗環境,2004年8月底前具備公證檢驗條件。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落實。
制定、發布加快改革的相關政策。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落實,于2003年度結束前完成。
落實改革準備和組織試點等工作的經費。由財政部負責安排。
上述各項工作,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督促落實,統籌協調。
?。玻埃埃疵藁甓龋ǎ玻埃埃茨辏乖拢玻埃埃的辏冈拢╅_始組織新體制運行試點。
各有關部門對改革試點進行全程跟蹤,及時總結經驗,完善改革方案。
?。玻埃埃得藁甓龋ǎ玻埃埃的辏乖拢玻埃保澳辏冈拢┢鹬鸩酵菩行麦w制階段。
主要是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研制開發出異性纖維定量識別裝置等。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按照國務院推行棉花質量檢驗新體制的決定,全面組織實施,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有計劃地過渡到棉花檢驗新體制。在推行新體制的過程中,為避免出現質量控制真空,現行公證檢驗體制應保持一定的連續性,新標準、新包型、新體制逐步取代老標準、老包型、老體制。
相關鏈接
現行棉花質量檢驗體制分類
我國現行棉花質量檢驗體制分為:棉花加工企業自行檢驗和專業纖維檢驗機構(以下簡稱纖檢機構)公證檢驗兩部分。纖檢機構還負責復驗仲裁和行政執法。
企業自行檢驗
是在籽棉加工成皮棉后,由棉花加工企業根據自己檢驗的結果,在棉包上標注棉花的質量等級。當購銷雙方在棉花交易中發生質量爭議時,通過協商定級解決,其結果主要取決于供求關系。
公證檢驗
是指纖檢機構依據《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的規定,接受紡織企業的申報,對經營性棉花進行公證檢驗,公證檢驗結果作為紡織企業與售棉企業結算的依據;對國家儲備棉花進行強制性公證檢驗;中國纖維檢驗局對經公證檢驗的棉花實施監督抽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