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科儀陽光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取得了這么多資質,還獲得了許多國際認證,可以跟他們多合作。”陜西省人大代表、西安五一易貨網董事長岳凱平參加陜西省市場監管局組織的“質量開放日”活動,看到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現狀,連說他們的實力不一般。
“質量月”期間舉辦的首席質量官培訓,也吸引了200多名企業主管參加。讓大家學習先進理念的同時,感覺選擇在“質量月”期間培訓很有意義。
作為“質量月”活動牽頭單位,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力求通過組織實施“影響力大、內容豐富、針對性強”的活動,厚植質量理念、豐富質量知識、提升監管效能、推動質量提升。
“質量月”活動開展前后,該局從實施保障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安全的專項行動,到局領導帶隊開展專項服務;從組織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走進第三方檢測機構、質量獎企業參觀調研,到推進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技術基礎建設;從舉辦“質量官”培訓,到向全省公布質量提升先進典型十大案件,系列活動的開展,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反響。
聚合力營造社會影響力度大
9月9日,陜西質量強省工作推進委員會主任、副省長徐大彤帶隊赴西安市檢查“雙節”前食品、藥品和特種設備安全安全隱患排查工作落實情況。
徐大彤進西安大悅城監控室,到京東7鮮超市、入長安大牌檔大悅城店和陜西怡康醫藥有限責任公司太平堡村店,查看企業相關工作紀錄,詢問和了解特種設備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相關管理制度落實情況,觀看藥品企業設立的遠程電子處方平臺開展工作情況演示,并就采取科學方法實施監管提出了要求。
就如何抓好落實,陜西省食安辦主任,陜西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小寧強調,要強化部門之間的通力協作,聚焦整治目標和整治重點,查找差距、細化方案、強力推進,層層傳導壓力,強化責任落實和督導檢查,真正抓出讓群眾滿意的實效和變化。
各地市保安全行動快、力度大。銅川市人大常委會組成執法檢查組,就銅川市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安康市市長趙俊民深入喜盈門超市南環路店、南門農貿市場,調研豬肉市場供應、質量安全情況。咸陽市王靖副市長帶隊深入禮泉縣檢查食品安全工作。
在開展維護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安全行動的同時,大力樹立質量先進典型,在全省范圍內征集質量提升典型案例,公布陜西質量提升行動十大先進典型,印制成冊,向全省推廣。
開展質量提升活動內容豐富
分層次舉辦“質量開放日”活動。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田中智副局長陪同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赴第三方檢測機構、省質量獎企業交流座談。詳細介紹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在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技術措施建設中的重點工作,鼓勵企業要夯實基礎,多練內功,推動提質增效、轉型發展。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姜敏副局長應邀分別為渭南市、富平縣解讀《陜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培訓得到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
組織社會公眾、新聞媒體進企業、到技術機構,宣傳質量提升、實行公證檢驗的好經驗、好做法。
組織小學生們走進西安市質檢院、纖維檢驗所,了解食品檢驗的全過程,學習食品質量安全知識…
編輯“質量月”活動微信,向社會廣泛推送。
制作、播放《質量讓生活更美好》宣傳片,突出宣傳質量強省的亮點工作、省級質量獎企業推動質量變革的實踐探索。
制作質量提升展板,展示全省各地市“實施質量強省戰略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
為期三天的“首席質量官”任職培訓,從企業質量文化、質量經濟性分析、品牌培育與建設、質量戰略管理、質量法律制度等全面滲透。
各地市活動也豐富多彩。咸陽市召開質量大會,西咸新區邀請德國質量專家專題授課。
推動質量基礎設施建設舉措實
與此同時,該局在夯實質量基礎設施建設上,定位明確,針對性強。
陜西農村人居環境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啟動之后,陜西省市場監管局決定,10月將在寶雞召開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標準化建設試點現場會,向全省推廣。
成立陜西省無線電計量技術委員會,這是應對國際單位量子化變革、推動陜西無線電領域計量測量技術創新和行業產業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加快陜西計量基礎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
與電梯檢驗檢測機構開展深度合作,通過建立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平臺,涵蓋行政許可、檢驗檢測、設備管理、風險評估等相關內容,優化行政資源,提高科學化監管能力。
助力質量強省,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監管效能再發力。
開展“送課件下基層”活動,突出規范競爭執法、強化監督檢查、深化依法行政等工作重點,提升工作效能。
深入基層,走訪企業,答復講解企業在登記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困惑,宣講審批事項便利化措施。
出臺《陜西省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執業藥師遠程服務中心建設指導意見(試行)》,鼓勵建立執業藥師遠程服務中心,規范開展處方審核和合理用藥指導工作。陜西省政協委員、陜西怡康醫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何煜表示,“這是陜西省藥監局在藥品零售企業監管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建設質量強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凝聚共識,激勵干勁,為陜西以“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為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再立新功。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2-09-10
2021-10-28
2020-08-21
2019-11-20
2019-09-27
2019-08-27
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