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裝備制造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經形成門類齊全、規模較大和技術水平較高的產業體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13年,我國裝備制造業產值規模突破20萬億元,占全球比重超過1/3,穩居世界首位。
當前,我國裝備制造業厚積薄發,開始釋放巨大潛能。我國裝備制造業綜合實力不斷提升,裝備自主化邁上新臺階,高端裝備制造業已初具規模,新興產業不斷增加技術積累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盡管我國裝備制造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國要由制造大國成為制造強國,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全面推進質量品牌建設,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仍然面臨很多難題和瓶頸,其中計量測試技術與國際先進計量技術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裝備制造業的國家量值傳遞和溯源體系仍有較多空白,計量技術發展滯后于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現狀亟待改變。下面談談關于裝備制造業方面計量工作的一些淺見。
一、計量對于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建立了裝備制造業的國家量值傳遞和溯源體系
計量為裝備制造業提供了各種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提供嚴格的檢測手段和正確的計量方法,為裝備產品的各項技術指標進行全面測試和層層把關,建立了相關國家計量基準和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理順了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體系,實現了裝備制造業的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
2.保證了裝備制造業的產品質量
各種制造裝備尤其是大型制造裝備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如果裝備產品質量不達標,將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例如,高鐵運輸設備和航空飛行器出現質量問題,直接影響乘客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鋼鐵生產設備不達標,直接影響國家重大工程質量,造成國家物質和人力資源的巨大損失和浪費。因此,在原材料的選取和篩選、裝備產品生產過程的監控和產品出廠檢驗等各個環節都離不開計量測試。只有加強計量工作,才能保證裝備產品的優良品質。
3.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計量在為裝備制造業提供現有計量服務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計量檢測方法,不斷研制更加高端的新型計量儀器,不斷探索新的更加可靠的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體系,從而不斷提高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產品質量和整體實力,從出口和內需兩個方面發力來提高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經濟總量。
4.減少和消除了國際貿易壁壘
工業發達國家規定了苛刻的產品技術標準和嚴格的合格評定程序,使之成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措施。先進的計量技術可以為我國裝備產品提供科學數據,充分證明我國裝備產品符合國際標準, 從而減少和消除國際貿易摩擦,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國際貿易保駕護航。
5.促進了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
隨著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突出,低碳發展和綠色發展成為全球共識。這決定了裝備制造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高能耗型向環境友好型發展成為必然趨勢。而先進的計量技術可以發現裝備制造業存在的技術問題,從而對生產過程進行優化設計,提高能源利用率,實現裝備制造業的集約化生產。
二、計量工作與裝備制造業如何接軌的幾點思考
2012年,國務院印發了《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毒V要》開篇指出“質量發展是興國之道、強國之策”,提出了建設質量強國的發展目標?!毒V要》要求加快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國家標準體系建設,強化計量基礎支撐作用,緊密結合新型工業化進程, 緊跟國際前沿計量科技發展趨勢, 針對裝備制造業的計量新需求, 加強計量標準體系建設, 加強計量檢測技術的研究應用。
2013年,國務院又印發了《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穼窈笪覈嬃抗ぷ髯鞒隽酥匾渴?。計量作為質量控制的重要內容,是建設質量強國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要不斷完善裝備制造業的量值溯源體系,不斷提高計量技術為裝備制造業的服務能力,在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中貫徹落實質量強國的概念,為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在2014年全國質檢系統計量工作視頻會議上指出,黨的十八大確立了推動經濟發展的立足點,要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以質取勝,建設質量強國,成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成為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成為實現科學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選擇,成為增強綜合國力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成為質檢部門的重要使命和神圣職責,計量正是一個重要的主攻方向。
我國裝備制造業正向高端制造業和裝備自動化的方向蓬勃發展。將計量工作與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相接軌,全面推進裝備制造業質量品牌建設,不斷促進我國裝備制造業向更高端更先進的水平發展,已經成為計量工作的重要課題。我們要抓住歷史機遇,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和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裝備制造業的計量工作中來, 進一步發展和壯大裝備制造業,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夯實更加堅定的基礎。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1.大力加強計量人才隊伍建設
(1)要以《規劃》為契機,抓住歷史發展機遇,以改革的精神落實《規劃》,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創新計量工作方式,探索新的計量理論和計量技術。
(2)轉變工作思路,從法制監管向主動服務轉變,將計量發展自覺融入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中,將建設質量強國與建設制造強國的理念緊密融合。
(3)加強裝備制造業相關計量知識培訓工作。計量人員要嚴格按照國家《計量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開展計量活動,不斷提高計量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不斷提高整個計量人才隊伍的能力。
(4)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計量工作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定期對計量人員進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做好計量檢定員考核和注冊計量師資格雙軌并行的工作。
(5)推進誠信計量體系建設。加強誠信計量宣傳和教育,樹立誠信計量理念,增加計量檢測數據的可信度,建立誠信計量的激勵和懲罰機制。
2.提高裝備制造業從業人員的計量意識和質量意識
(1)企業領導尤其是高層管理者要充分認識計量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企業的計量工作,以計量保質量、促發展,將我國裝備產品打造成國內外知名品牌。
(2)加強國家計量法律法規和行業技術標準的宣傳,結合企業實際開展計量知識競賽和計量技術研討會,要緊密聯系測量、緊密聯系應用,使計量的理念深入每位員工心中。
(3)企業內部質量控制部門或者計量檢測部門負責企業員工的計量培訓工作,通過培訓、考核和業務競賽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裝備制造業從業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業務素質。
(4)在日常生產中,質量控制部門或計量檢測部門要及時向生產部門反饋裝備產品質量信息和計量結果,實現企業生產過程的閉環控制。
(5)企業的計量管理員要負責保管和維護企業的計量標準和工作計量器具,做到定期送檢標準器,做好企業計量體系文件的管理工作。
3.持續完善國家量值傳遞和溯源體系
(1)進一步加強量子計量基準的研究,提高我國計量基準的技術水平,從根本上提升我國計量服務能力。
(2)加強裝備制造業的計量前沿技術的研究,逐步完善國家計量基準和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的建立填補裝備制造業的量值傳遞和溯源體系的空白,為裝備制造業的科技創新提供先進的計量測試手段和更廣泛的計量服務范圍。
(3)加快建設產業計量中心構建國家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在裝備制造業的重點領域研究具有產業特點的量值傳遞技術和關鍵參數的計量測試技術,開發產業專用計量測試設備,為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堅實的計量技術支撐。
(4)掌握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加強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健康安全等相關方面的計量工作。
(5)及時制定和修訂計量技術規范,以滿足裝備制造業行業發展的需求。
4.加強和完善裝備制造業的企業內部計量體系建設
(1)裝備制造業要及時與法定計量機構進行溝通,盡快解決企業內部的計量技術問題,保證裝備制造企業生產能夠正常運轉。
(2)計量機構要主動跟蹤裝備制造業的動態發展,時刻關注裝備制造業的需求,及時為裝備制造業提供計量技術指導。
(3)裝備制造業根據企業自身需要,合理配置計量標準,加強企業工作計量器具的檢定和校準工作,編制企業內部作業指導書等文件,做好企業內部的量值傳遞和溯源工作,保證裝備制造業的量值準確可靠。
5.堅持走“產檢研”相結合的道路
(1)加強裝備制造業與計量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個單位的合作, 建立計量機構與裝備制造企業的技術交流平臺, 充分發揮各自的智慧和優勢, 聯合立項,共同攻關,著重開展裝備制造業重點領域和重點技術的專項合作研究。
(2)加快計量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計量科研項目要與裝備制造業的科研項目完成對接,對應用型計量技術研究課題的立項、執行和驗收的全過程進行嚴格評審。
(3)加強大型計量科學儀器和設備的共享工作,營造開放的計量服務環境和氛圍,為裝備制造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計量測試服務。
(4)計量機構與中學和高等院校的教學相結合,為中學生和大學生提供參觀和實習機會,將計量知識和計量理念融入學校的教學工作中,從而促進“產檢研”的正循環發展。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2-09-10
2021-10-28
2020-08-21
2019-11-20
2019-09-27
2019-08-27
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