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年一度的“5.20世界計量日”又到來了。世界計量日活動對我國計量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廣泛宣傳和積極推動作用。為了慶祝和配合做好世界計量日宣傳活動,本刊特圍繞今年“5.20世界計量日”的主題——“計量·科學發展”之“計量——公平正義之橋”副題,開展了誠信計量方面的相關宣傳活動。
今年我國“5.20世界計量日”的主題是“計量·科學發展”。其中副題提出計量是公平正義之橋,強調誠信計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提出這一副題確實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說準確度的提升是計量科技問題,那么現實中的計量不準則更多的是誠信問題。目前的事實也說明,僅僅靠監督管理和技術手段,不可能根治計量作弊等違法行為,必須強調誠信計量,必須宣揚計量誠信文化。
中國的度量衡文化源遠流長,其中不乏計量誠信文化的烙印。下面僅以生活中最常見的秤為例,談談規范現實中的秤和規范心中的秤的歷史經驗。
一、規范現實中的秤
規范現實中的秤,無論是電子秤還是臺(案)秤,我們的監督管理手段不可謂不多。秤作為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也是國家重點管理的計量器具之一,在生產環節,我們要求其必須進行型式批準和型式評價;在流通環節,作為貿易結算的計量器具,其必須進行周期檢定。為保證秤的產品質量,根據實際情況,國家和地方還會安排監督抽查。然而現實中有關秤的作弊事件仍時有發生。
據報道,去年底臺州市椒江質監局在菜市場查處了一起電子計價秤作弊事件。一些不法攤販利用電子計價秤上的一個不起眼的按鍵,竟使一個5000克的標準砝碼最高顯示達到6990克。另據報道,惠州市質監局查獲了一起銷售作弊電子計價秤的案件。案件中的電子計價秤只需輸入一個前置性密碼,使用者在稱量過程中就能更改顯示重量,等等。計價秤作弊事件此起彼伏,作弊手段層出不窮,計量技術和執法人員與計價秤作弊分子的斗智斗勇從未停止。
當前,一些秤的使用者見利忘義,故意購買使用可作弊的計價秤牟取超額利潤,而一些秤企更是“以用戶為上帝”,推波助瀾。在巨大利潤的誘惑下,并且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要保證現實中的秤準是很難的。
古人講“誠于中而形于外”。要想現實中秤平、秤準,心中的秤首先要平、要準。
二、規范心中的秤的歷史經驗
如何規范心中的秤,桿秤的制作中反映出的誠信文化和倫理道德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教材。
1.桿秤的制作中,定盤星的確定是計量誠信的開始
定盤星是指桿秤零刻度,確定定盤星的位置很重要。只有正確地確定它的位置,才能使秤準確,否則就無法準確稱量物體的重量。
定盤星本是桿秤中的專有名詞,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中被廣泛使用,如“心中要有定盤星”,“穩農業,牢牢抓住定盤星”等。定盤星一詞也逐漸被引申為“關鍵點”、“主張、立場”等。
2.秤桿要直
這一要求看似平淡無奇,然而這在一些桿秤手工藝者眼里是非常重要的。他們認為,選取的秤桿直,反映的是工匠的心的正直。
3.秤桿定星
關于桿秤,有傳說是春秋時期被稱為“陶朱公”的范蠡發明的。也有說是秤匠們為了使不法商販受到良心的懲罰,將周易的八卦和星象學涵入算術單位之中,制成了舊制十六兩一斤的秤桿。他們把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祿、壽三星共計十六顆星嵌于秤桿,每一顆星代表一兩。缺稱就是缺德,誰要是缺斤短兩,就會受到天地報應:缺一兩“損福”、缺二兩“傷祿”、缺三兩“折壽”。
4.星的顏色要黃白分明
講究的秤匠們對星的顏色也頗有說法。他們采用銀白和金黃之色,寓意做生意要心地純正,買賣公平。
小小的桿秤充滿了文化氣息。我們不能僅以迷信視之,這里反映了人民群眾要求公平、公道、公正的良好愿望,同時也希望借此使不法商企受到天地良心的懲罰,從而達到規范經營者心中的秤的目的。
正因為有了桿秤中的誠信文化,制造者每制作一支桿秤,都是一次誠信意識的輸出,經營者每使用桿秤進行一次交易,都是一次良心的稱量。從桿秤的制造中,我們不難看出人們追求誠信和構建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用心。
三、政府引導計量誠信文化
計量誠信不僅要行業自律,更要有政府的引導和推廣。政府的引導和推廣,不僅僅是發文和宣傳。以桿秤為例談計量誠信,目的并不是宣傳恢復使用桿秤,而是希望從桿秤的制作中使我們得到啟發:現在計量器具的型式批準在重視使用功能的同時,要不要有倫理道德的功能和傳播誠信計量的要求。是否要將計量誠信文化融入到企業的計量器具定型和生產中去,時刻提醒制作者和經營者要有“良心和公平”。
我想,計量文化建設,特別是計量誠信文化建設應該成為政府計量部門和計量工作者最應深入體會和開展的工作之一。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實心引導,計量器具生產企業真心自律,經營主體良心交易,使方方面面積極參與到計量誠信文化的建設中來,誠信自律的元素就能隨處可見,良心才能在買賣中時刻彰顯。消費者也只有在這樣的誠信氛圍中才能感受到和諧和光明。
注本文刊發于《中國計量》雜志2010年第5期
內容推薦
更多>2019-06-18
2019-05-24
2019-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