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質量(重量)計量成語及其啟示
首先說說與質量(重量)有關的一個成語——“斤斤計較”。這個成語出自《詩經·周頌·執競》:“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這是一首贊揚武王和成康之治的詩,意思是“從成康時代起,擁有天下占四方,英明善察好眼光”,這里的“斤斤”形容明察。雖然這個成語后來被引申為對無關緊要的事過分計較,但無論從原始釋義還是計量角度看,“斤斤計較”無疑都有其正面含義,強調做事要嚴謹、細致。
科學發展,重點在“科學”,也就是要按自然規律,遵循一定的規則去發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要以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落實科學發展觀。現在有些地方在制定某項政策或作出某項決策時,沒有認真調查研究,沒有做到明察秋毫,造成出臺的政策沒有可行性,導致決策失敗,給社會事業和國民經濟造成損失。因此,從“明察”的本義出發,落實科學發展觀少不了“斤斤計較”的精神。
二、長度計量成語及其啟示
長度是計量方面非常重要并且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參數,因此,說完質量和時間,不能不說說長度方面的“成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成語出自屈原的《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在度量衡上尺要大于寸,尺比寸長;但若是尺跟里比,自然就顯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寸跟毫厘比,那自然也就顯得長了。因此,世上沒有絕對的東西,標準不同結果也就不同了。尺有所短說明再厲害的人也會有不足之處;寸有所長則是提醒人們要善于發現自己的優點,不能因為有短處而妄自菲薄。
這個成語給我們的啟示是:有差距不是大問題,至少我們還有一些技術是世界領先的,比如航空航天領域、電信領域、基因領域等。從另一方面看,有差距,我們才有目標,才有分秒必爭奮起直追的動力。一句話,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自己的長處,更要了解自己的短處,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三、計量誤差成語及其啟示
最后想說的一個成語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成語出自《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謬以千里’”。意思是開始稍微有一點差錯,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這是一個包含著計量哲學理念的成語,個人理解有兩方面的啟示:一是不能犯方向性的錯誤,否則越走離目標越遠;二是小錯誤的累加,最終可能會形成致命的大錯誤。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也曾經有過方向性的錯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首先要明察秋毫,確定正確的發展方向,然后以分秒必爭的精神狀態落實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還要不斷改進和調整已經不適應現狀的一些目標,使目標更科學,更可行,這樣就不致于在發展過程中一開始就定錯調、走錯路,或者方向對了,但沒有適時調整目標而越走越遠,這就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對我們落實科學友展觀的啟示。
從以上計量成語中所蘊含的中國文化的幾種精神我們不難看出,計量對中國文化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的結果,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那就是計量文化。反過來看,這種計量文化也已融入中國整體文化,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并且還將繼續影響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本文刊發于《中國計量》雜志2013年第3期
作者: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統計中心 任生彬 西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 李紅玉
內容推薦
更多>2020-10-09
201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