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000-ISO9000標準質量認證講座
質量體系要求(二)
八、檢驗和試驗
檢驗和試驗是驗證產品是否符合規定要求的技術活動,是產品質量保證的基礎。在GB/T19001—ISO9001標準的20項要求中有3項直接涉及這個問題,即第4.10條檢驗和試驗,第4.11條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的控制和第4.12條檢驗和試驗狀態,由此可見其重要程度。其要點如下:
首先應確保進廠的產品,包括外購原材料、元器件、配套件以及外協件和輔料等,符合規定要求,不得將未經檢驗和試驗或驗證不合格的產品投入使用或加工。
其次在生產、安裝和服務過程中亦應按文件的規定進行檢驗和試驗,在未完成檢驗和試驗前不得轉入下一道工序,更不得將檢驗和試驗發現的不合格在制品放行。在流水線生產和流程性材料生產過程中,在關鍵部位應設置監控點,以便及時識別不合格并予以糾正。
再次確保最終成品符合要求,不允許不合格的產品出廠(除非聲明作為降級品或處理品)。因此,應按規定的程序對成品進行最終檢驗和試驗,合格的才允許放行。同時,應當注意,最終檢驗和試驗只有在以前的進貨檢驗和試驗及過程檢驗和試驗均已完成,并符合要求后才能進行 。
標準規定上述三種檢驗和試驗都應按質量計劃和(或)程序文件的要求進行。這類文件在我國通常稱標準、規范、規程等,其內容取決于檢驗和試驗的復雜程度及操作人員的水平,當然被檢產品本身的重要性和復雜性也是決定檢驗和試驗方法的重要因素。
如因生產急需,進廠產品來不及驗證而要求放行的稱為緊急放行。由于某種原因、某道工序來不及驗證需轉入下道工序的稱為例外轉序。上述情況雖不常見,但偶爾會遇到,此時,應經有關領導批準,對該產品作出明確標識,并記錄在案,以便一旦發現不合格現象,及時追回和更換。
為了確保檢驗和試驗所得的數據準確可靠,具有可比較性和溯源性,對所使用的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的控制十分重要。標準第4.11條有原則要求,我們將在第7講中詳細論述。
最后,談談檢驗和試驗狀態。產品的檢驗和試驗狀態一般有四種:
a.經檢驗和試驗后合格;
b.經檢驗和試驗后不合格;
c.經檢驗和試驗后待決定;
d.未經檢驗和試驗。
按標準第4.12條的要求,對所有產品的檢驗和試驗狀態應以適當的標識方式予以區分,防止混亂堆放,確保只有經檢驗和試驗合格的產品投產、轉序、安裝、使用或發貨。
九、標識
質量管理標準中對標識的控制非常重視,除了第4.8條專門對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規定了要求,其它方面也對標識提出了要求,如文件資料的控制(見4.5.2條)、采購資料的管理(見第4.6.3條)、計量檢測設備的校準狀態(見第4.11.2條)、檢驗和試驗狀態(見第4.12條)、質量記錄的管理(見第4.16條)以及在緊急放行和例外轉序的產品上都應該用合適的方式加標識。本節著重敘述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
這里講的產品不僅僅指成品,而是包括原材料、元器件、外購件、半成品、在制品和最終產品。產品標識是指加在產品上或掛在產品上的標記或標簽。其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顏色、標牌、標簽、工序卡、加工路線單、代碼、批號等。有的重要器件和零部件,其標識是永久性的;低值易耗的小零件可在其容器上掛標簽;流程性產品往往采用批次代碼,并另做記錄;表明試驗和檢驗狀態的標識,可在貨架上或堆放場地上標出合格品(區)、待檢品(區)、廢品(區)等;至于文件、資料和記錄等,則它們的編號、名稱及保密、作廢印記等就是一種標識。
產品標識的作用有兩個:防止產品誤用和實現可追溯性??勺匪菪允侵父鶕涊d的標識,追蹤實體的歷史、應用情況和所處場所的能力。它是產品應具備的能力,通過標識可以追蹤:
1、產品形成的歷史,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來源及生產和安裝過程;
2、產品的應用情況,顧客使用后的反應;
3、產品銷售的分布和所處場所,以便一旦發現質量問題,迅速查找到售后產品,采取相應的糾正和預防措施。
十、培訓
標準第4.18條規定,對所有從事對質量有影響工作的人員都要進行培訓,這是因為一個企業中對質量管理和產品質量水平起決定作用的是職工的素質。在建立質量體系過程及隨后的運行中,人員培訓始終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
首先應該組織各級干部的培訓,學習GB/T19000-ISO9000系列標準和質量管理、質量認證知識,進一步結合本企業實際,學習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和質量體系文件。
其次是對從事特殊工作的人員進行培訓和資格考試,有的在標準中有明確規定,如內部質量審核員(見第4.1.2.2條)、特殊過程的操作人員(見第4.9條);有的在國家法規上有規定,如檢驗員、計量檢定員、電工、焊工以及機動運輸設備駕駛員等。這類人員應具備規定的學歷、資歷,經培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再次是對其他與質量有關的人員進行崗位培訓記錄,供職工調動和晉升職務時參考。
內容推薦
更多>201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