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技術要求
技術條件是實現計量保證的物質基礎和關鍵要素,也是計量保證能力水平的重要標志?!兑幏丁返谖逭聫漠a品標準、計量設備和包裝設備、量值溯源、標志管理、不合格設備控制、計量檢測、環境條件、記錄等八個方面對企業的技術保證能力提出了評價的基本要求。
一、產品標準
1.規范條文
生產定量包裝商品必須有包含產品凈含量要求的產品標準。凈含量要求必須符合《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中的要求。
2.理解要點
(1)企業必須依據產品標準組織定量包裝商品的生產。所依據的標準可以是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企業自行制定并經過政府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備案的企業標準。
(2)標準中必須有產品凈含量的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強制性行業標準中有凈含量要求的,應按強制性國家標準、強制性行業標準執行;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中沒有對凈含量作出明確規定要求的,企業必須在企業標準中對定量包裝商品的凈含量作出明確的規定。
(3)企業自行制定的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的規定,必須符合《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的要求。
3.實施指南
(1)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在定量包裝商品投產前,必須制定相應的產品標準,標準中必須有有關產品的凈含量要求。
(2)產品標準中有關凈含量的要求必須符合強制性國家或強制性行業標準的有關規定;如國家或行業標準中沒有強制性規定的,則企業標準中有關凈含量的要求必須符合《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的要求。
二、計量設備和包裝設備
1.規范條文
企業應按照生產工藝和產品標準的要求配備計量特性符合規定要求的計量設備。企業檢測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所配備的計量器具,其最大允許誤差應小于或等于被檢測的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負偏差的三分之一。包裝設備和包裝工藝中,用于商品量檢測的計量器具的配備率必須達到100%。所有設備要定期檢定或校準,并適時核查。
2.理解要點
(1)計量設備是為企業生產經營提高準確可靠的計量數據的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企業應根據生產工藝和產品標準的要求,配備生產工藝過程控制和終端產品質量檢驗所需要的計量設備。
(2)所配備的計量設備,其計量特性應滿足預期使用的要求。
計量設備的計量特性主要包括準確度、穩定性、量程、分辨力等計量性能指標。
(3)檢測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的計量器具,其最大允許誤差應小于或等于被檢測的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偏差的三分之一。計量器具的最大允許誤差是指規范、規程所允許的該計量器具的誤差極限值。這是指在規定的參考條件下,計量器具在技術標準、計量檢定規程等技術規范中所規定的允許誤差的極限值,是判定該計量器具是否合格的一個規定要求。
(4) 用于生產過程、質量檢驗和凈含量檢測的計量設備都應該定期作計量檢定或校準。同時,為了保證計量器具在檢定周期內的準確可靠,應選擇適當的核查標準,對計量器具實施中間核查。
3.實施指南
(1)企業應制定有關計量設備配備和管理的文件,并按文件規定組織實施。
(2)企業應根據有關的工藝文件、產品標準等相關的技術文件或法律法規明確計量檢測點和對計量器具的預期使用要求。
(3)根據上述對計量器具的預期使用要求,包括計量性能的要求和數量的要求,配備滿足要求的計量器具。
(4)對所用的計量器具編制周期檢定或校準計劃,確保按期檢定或校準。
(5)對用于關鍵檢測點的重要計量器具,應選擇與其被檢測對象性能相同,并具有穩定的計量特性的計量標準或標準物質作為核查標準,對計量器具開展中間核查。
三、量值溯源
1.規范條文
企業使用的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必須登記造冊,并向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指定的檢定機構申請檢定,受檢率達到100%。在用計量器具應有有效的計量檢定證書或校準報告。
2.理解要點
(1)量值溯源是指通過一條規定了不確定度的不間斷的比較鏈,使測量結果或測量標準的值能夠與規定的參考標準,通常是與國際測量標準或國家測量標準聯系起來的活動。質量溯源與我國過去所常用的量值傳遞從技術上講是一個目的,兩種方法,其目的都是為了實現測量結果在誤差范圍內統一,而計量法規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必須經考核合格,其量值必須溯源到上一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直到國家基準。為此,企業的計量器具必須溯源到社會公用計量標準。
(2)企業使用的強制檢定計量器具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建立的最高計量標準器具;二是列入國家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目錄,并用于貿易結算、醫療衛生、環境監測和安全防護等四個方面的工作計量器具,如定量包裝機、定量灌裝機等。按照計量法的規定,屬于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應登記造冊,申請執行強制檢定。
(3)在用的計量器具,包括非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應有有效的檢定證書或校準報告,以證明該計量器具的量值能溯源到國家參考標準。
3.實施指南
(1)企業應制定計量器具檢定(校準)管理文件和計量器具的周期檢定(校準)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
(2)企業應根據計量法的要求,對照國家頒布的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目錄,編制本企業的強制檢定計量器具明細表,向企業所在地的縣(市)計量行政部門進行申報,并到其指定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
(3)屬于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其檢定周期必須按檢定規程規定的周期執行。
(4)非強制檢定計量器具檢定或校準方式的選擇,取決于企業對計量器具的預期使用要求,如果計量檢定規程所規定的檢定項目和計量性能指標與企業的預期使用要求相一致,則企業可選擇檢定的方式,按檢定規程進行檢定;如果計量檢定規程所規定的檢定項目和計量性能指標不能滿足企業的預期使用要求,則應選擇校準的方式,并根據預期使用要求制定相應的校準規范,按校準規范進行校準。
(5)檢定(校準)周期的確定取決于許多因素,如計量器具質量的穩定性,計量器具使用的環境條件,計量器具使用的頻繁程度和計量器具所測量的結果的重要程度等。確定周期的基本原則是:要在計量器具的準確度變化對其使用可能產生影響之前再次進行計量檢定或校準。一般,可根據本單位的實踐經驗參考制造廠的有關資料以及根據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先確定一個檢定(校準)周期,然后不斷積累數據加以調整。
[page_break]
四、標志管理
1.規范條文
企業應對計量器具實施標志管理,標志應注明檢定(校準)日期、有效期和檢定(校準)單位(或檢定(校準)人員)。
2.理解要點
(1) 對計量器具實施標志管理,是計量檢定(校準)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計量設備的檢定(校準)狀態的簡單明了的體現,也是保證計量器具正確使用的一種管理手段。
3.實施指南
(1)企業應合理設計檢定標志。標志設計內容要齊全,顏色要有區別,以防止誤用。
(2)企業中所有計量器具都應有計量檢定(校準)標志,而且標志一定要如實反映計量器具實際的檢定(校準)狀況。
五、不合格設備的控制
1.規范條文
企業對任何不合格計量設備都應停止使用,隔離存放,并作出明顯的標志。不合格設備應在不合格原因已排除并經再次檢定(校準)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在調整或修理前,如檢定(校準)結果表明,該計量設備在以前的檢測中給定量包裝商品的凈含量帶來了明顯的誤差風險,企業應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
2.理解要點
(1)本條文所指的不合格計量設備是指:計量設備出現了已經損壞、顯示不正常、過載或誤操作、功能出現了可疑、超過了規定的檢定(校準)周期、封緘的完整性已被損壞等六種情況中的任何一種。
(2)計量設備如果出現了以上六種情況中的任何一種,都應該停止使用、隔離存放,并作出明顯的標志,直到這些計量器具的不合格情況被排除,并且經過重新檢定(校準)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3)如果檢定或校準的結果表明該計量設備在以往的使用中可能給定量包裝商品的凈含量檢測帶來明顯的誤差風險,例如對凈含量的誤判,使不合格的產品入庫或使合格的產品被判成不合格,則必須對這些產品進行追溯,實施重新檢測。
3.實施指南
(1)企業應制定不合格計量設備的管理程序(或管理制度),并認真按制度實施。
(2)企業應加強對使用中的計量設備的檢查,以便及時發現不合格的計量設備,以防止給企業的生產和經營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對用不合格的計量設備進行檢測所造成的風險應進行認真地評估,尤其是對所檢測的定量包裝商品應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
六、計量檢測
1.規范條文
企業應根據產品標準、工藝文件制定必要的檢測規范,并按規范規定的程序進行檢測,檢測結果要有記錄。檢測規范一般應包括檢測要求、檢測設備、檢測方法(步驟)、檢測頻次、檢測記錄及檢測結果的處理等內容。其中對凈含量的檢測按本規范6.2條要求進行。
2.理解要點
(1)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必須用大量準確可靠的計量檢測數據來進行分析、判斷以作出正確的決策。計量工作的中心環節就是保證計量檢測數據的準確可靠。計量數據的準確可靠,不僅取決于計量器具,而且還取決于科學的測量方法。為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可靠,必須按規定的要求和程序進行計量檢測工作。
(2)工藝過程中對半成品的檢測,對工藝過程參數的控制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必須按工藝文件規定的要求確定檢測項目,明確檢測的頻次和方法,并對檢測原始記錄的要求作出明確的規定。
(3)成品的計量檢測是判斷成品合格與否的關鍵,必須嚴格按產品標準所規定的要求明確檢測項目、頻次和方法,并對原始記錄的要求作出明確的規定。
3.實施指南
(1)企業應制定有關各類檢測的管理程序(或制度),并認真執行。
(2)在工藝文件、產品標準等規范性文件中已經明確了檢測方法的應按有關的規定執行,如沒有規定的方法的可根據實際需要制定檢測規范。
(3)檢測規范應包括以下信息:
?、傩枰獧z測的參數或量值;
?、谒枰挠嬃科骶吆拖鄳呐涮自O備;
?、巯鄳沫h境條件;
?、軝z測程序的描述,包括:檢測前的檢查;檢查計量器具是否正常,必要時進行使用前的校準和調整;記錄檢測結果的方法等內容。
?、菰u定合格的準則和(或)要求;
?、抟涗浀臄祿胺治龊捅硎镜姆椒?;
(4)按規定的項目和方法實施計量檢測并認真做好記錄。
[page_break]
七、環境條件
1.規范條文
定量包裝商品計量檢測的環境條件應符合檢測規范和計量檢測設備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2.理解要點
(1)環境條件是指對測量結果有影響的工作現場的條件,一般包括環境溫度、濕度、照明、振動、灰塵、清潔度、電磁干擾等影響測量結果的因素。
(2)開展定量包裝商品計量檢測時,確定環境條件的依據是檢測規范(或工藝文件和產品技術標準)中所規定的檢測環境要求以及計量器具使用技術說明書中所明確規定的要求。
(3)為了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可靠,定量包裝商品的檢測應在受控的環境條件下進行。
3.實施指南
(1)企業應根據檢測規范、計量器具使用說明書、工藝文件和產品標準等技術文件,明確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并使現場的環境條件滿足規定要求。
(2)應對關鍵場所的環境條件實行連續的監控,并認真做好記錄。
八、記錄
1.規范條文
企業應保存必要的記錄,用以證明計量體系的有效運行。
記錄至少應包括:產品標識、批次、最終產品、過程檢測、抽樣檢測、改正與復查、儲存,以及計量檢定(校準)、計量管理等。
2.理解要點
(1)記錄是證明企業的計量管理、技術保障和定量包裝商品實物的凈含量符合《規范》要求,計量保證體系有效運行的客觀證據。記錄還可以為有追溯性要求的場合和采取糾正措施時提供證實。
(2)記錄至少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是有關定量包裝商品的記錄,包括產品標識、生產批次等;
二是有關產品檢測的記錄,包括產品生產過程的檢測、最終產品的檢測和成品或半成品的抽樣檢測記錄;
三是有關對不合格的定量包裝商品實施控制,并采取相應的改正和糾正措施的記錄;
四是有關計量設備的配備、量值溯源、計量檢定(校準)的記錄;
五是有關計量管理工作有效運行的記錄,如計量人員培訓、考核記錄、內部審核和評審的記錄等。
3.實施指南
(1)企業應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明確規定記錄的種類、格式、標識、歸檔、存儲和處理的制度,并認真執行。
(2)記錄應做到字跡清晰、正確完整、能準確識別。
(3)記錄要妥善保管,并根據實際需要明確各類記錄的保存期限。
[page_break]
第四節 產品要求
確保企業持續、穩定地生產符合規定要求,并獲得消費者信任的定量包裝商品既是企業建立計量保證體系的出發點,也是評價企業計量保證能力的最重要的依據?!兑幏丁窂漠a品標識、商品凈含量、不合格控制和糾正措施等幾個方面對最終產品及其管理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一、凈含量標注
1.規范條文
企業必須在商品包裝上明確標注定量包裝商品的凈含量,凈含量的標注必須符合《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第七條至第十二條的規定要求。
2.理解要點
(1)定量包裝商品的凈含量標注是商品的生產企業對該商品的凈含量的明示擔保和承諾,是消費者選購商品時的重要的參考依據,也是對該商品實施監督檢查的重要依據。
(2)《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第三條明確規定:定量包裝商品在其包裝的顯著位置必須正確、清晰地標注凈含量,凈含量由中文、數字和法定計量單位組成。
(3)《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第七條至第十二條對凈含量標注的方式、采用的計量單位、字符的大小、多件包裝商品的標注、配套標注商品的標注以及標注所使用的詞或符號等都作了詳細明確的規定。規定的具體內容可見《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
3.實施指南
(1)企業必須在定量包裝商品上標注凈含量。
(2)凈含量的標注必須符合《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的有關要求。
(3)商品上所標注的凈含量必須與產品標準的規定相一致。
二、凈含量
1.規范條文
企業生產的定量包裝商品的凈含量的誤差必須符合強制性標準和《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第五條的規定要求。對定量包裝商品的凈含量檢測過程中的抽樣、檢驗及評價必須符合《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則》的要求。
2.理解要點
(1) 凈含量是指去除包裝容器和其他包裝材料后內裝物的實際質量、體積、長度。
(2)凈含量的誤差是指定量包裝商品實際凈含量的質量、體積、長度與其標注的質量、體積、長度之差。該誤差必須在強制性標準和《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所規定的負偏差范圍以內。
(3)對抽樣、檢驗和評價方法是影響抽樣的公正性、檢驗的準確性和評價的正確性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方法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因此,必須遵守《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則》的規定,以確保抽樣、檢驗和評價的科學、客觀、公正、準確。
3.實施指南
(1)企業必須對原材料、生產設備、工藝過程、檢測設備、操作人員、檢測方法等影響凈含量的因素實施有效的控制,以確保生產符合規定的要求產品。
(2)企業應建立嚴格的檢驗制度,以確保每件成品的凈含量符合規定的要求。
三、包裝材料
1.規范條文
企業用于包裝定量包裝商品的材料應滿足定量包裝商品計量準確性的要求,并應能防止商品在包裝(分裝)和運輸過程中的滲漏和破損。
2.理解要點
(1)包裝材料是影響定量包裝商品的質量和凈含量的重要因素,企業應選擇符合相應標準要求,并在商品的有效期(保質期)內保證商品質量穩定和凈含量準確的包裝材料。
3.實施指南
(1)企業在定量包裝商品的開發、設計階段就應考慮并選擇符合產品標準并能滿足產品包裝工藝和運輸、儲存要求的包裝材料。
(2)企業必須加強對包裝材料的質量控制和管理,確保產生中使用的包裝材料符合規定的要求。
[page_break]
四、不合格控制
1.規范條文
企業必須確保不符合產品標準或實物凈含量超過允許誤差規定的產品處于受控制狀態,以防止損害消費者利益。
2.理解要點
(1)不合格是指不滿足規定的要求。本條款中的不合格是指企業所生產的定量包裝商品不滿足產品標準的質量要求或實物的凈含量超過允許誤差規定的要求。
(2)使不合格產品處于受控狀態,是指一旦發現不合格品,首先必須及時作出標識,隔離存放,并做好不合格品的記錄;其次對不合格品進行評價,提出處置方案;第三,根據處置方案。對不合格品作出處理,并監督實施;第四應通報與不合格品有關的部門,必要時通知顧客。
3.實施指南
(1)企業應制定對不合格品控制的程序或制度,以確保防止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2)應嚴格按程序或制度的規定對不合格品實施有效控制,并認真做好嚴格不合格品的記錄。
(3)應認真分析不合格品產生的原因,按6.5款的要求采取糾正措施。
五、糾正措施
1.規范條文
企業應分析定量包裝商品計量不合格的原因,并確定所采取的糾正措施。糾正措施的實施情況應加以記錄。
2.理解要點
(1)糾正措施是指為消除不合格產生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以防止不合格的再次發生。
(2)糾正措施應從分析不合格產生的原因開始,針對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并應對措施實施結果的有效性進行監督。
(3)應對糾正措施的實施情況加以記錄。
3.實施指南
(1)企業應明確規定管理糾正措施的責任部門或責任人,明確誰調查,誰提出糾正措施,誰實施糾正措施,以及誰負責監督實施。
(2)對不合格品產生的原因可能涉及以下方面:產品的設計和規范問題、工藝控制和檢驗問題、工藝裝備和計量設備問題、環境和檢測方法問題、原材料和現場管理問題、人員技術和素質問題等。
(3)可通過分析以下情況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檢驗記錄、不合格記錄、工藝過程監視觀測記錄、顧客意見、內部審核結果、管理評審結果等。
內容推薦
更多>201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