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然量子現象和基本物理常數重新定義千克、安培、開爾文、摩爾四個SI(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將是現代計量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是當前全球計量界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在此背景下,2006年8月28日至9月6日,國家質檢總局、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特別邀請了國際計量局(BIPM)榮譽局長泰瑞?奎恩(Terry Quinn)博士和國際計量委員會單位制咨詢委員會(CIPM CCU)主席伊恩?米爾斯(Ian Mills)博士,參加了在北京和新疆舉辦的國際單位制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研討會。短短10天,中國計量事業的快速發展,給兩位SI單位修訂工作的主要倡導者和推動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中國計量人的老朋友、早在30年前就開始中國之旅的奎恩博士所寫的對于此次中國之行的感受。(文內小標題為編者所加)??編者
2006年8月28日,伊恩和我應邀參加了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和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下稱計量院)主辦的國際單位制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研討會,在研討會上,我們就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關于用基本物理常數重新定義某些SI基本單位的建議、CIPM各咨詢委員會(CC)對該建議的反應以及當前相關討論和實驗的進展情況作了專題報告,并參觀了中國計量院,游覽了新疆,其間,中國計量事業的發展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中國對重新定義SI態度積極
北京報告會是在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舉行的,國家質檢總局原副局長葛志榮先生出席了報告會,并在會議開始之前接見了我們。出席見面會的還有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宣湘司長、趙燕女士,中國計量院院長童光球博士、副院長于亞東先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計量院首席研究員張鐘華教授。
在見面會上我們了解到,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計量事業的發展,并大力加強了對計量的財政投入。 在后來參觀中國計量院時,我們明顯地感覺到了財政支持給中國計量帶來的快速發展。
在報告會上,米爾斯首先介紹了SI的背景情況和發展現狀,以及重新定義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的必要性和建議方案。隨后,我著重講解了當前基本單位定義的實際復現,以及一旦基于基本物理常數的新定義被采用,基本單位定義的實際復現所將發生的變化。最后,我還介紹了CIPM各咨詢委員會對這些建議的反應,并對“CIPM建議C-1 2005”的部分內容作了詳細的說明。
從現場的反應來看,參加報告會的一部分人對我們所講的內容已有所了解,因為在此之前,CIPM咨詢委員會的中國代表們已就其中的一些細節問題提出了他們的意見。
總的來看,中國原則上完全支持重新定義某些SI基本單位的有關建議,將全力支持此項事業的發展。并且,隨著科研經費的增加,中國計量院將積極地參加到推動新定義的一線工作中來。
中國計量基礎研究進入尖端領域
北京報告會后,我們前往中國計量院進行訪問。一到計量院,我就感覺到了明顯的變化?,F在的計量院,比起我2004年到中國參加亞太計量規劃組織(APMP)大會時變得漂亮多了。盡管我們僅有時間參觀了三個實驗室:原子鐘、量子化霍爾電阻和化學質譜實驗室,但對計量院已有了很好的整體印象。
一位與我相識多年的專家向我解釋道,在過去的兩三年中,計量院在許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實驗設備逐年增加。對于米爾斯來說,這是他首次訪問計量院(也是他首次中國之行),這里的實驗室、設備以及科研人員的熱情等,都給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中國計量院一直積極倡導和推動計量基礎研究工作,在會談中,我們了解到,在廣泛、深入地參與世界計量發展活動中,中國計量院已經或正在啟動了一系列的研究項目,例如:張鐘華院士發起的功率天平項目,該項目提案已在國際精密電磁測量大會(CPEM)上發表;硅密度測量裝置的建立;鍶原子光鐘的研制;玻爾茲曼常數測量項目等等。這些項目若想取得成功,我以為錢是必要的,但還不是充分條件,至關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質、年輕化的科研隊伍,而目前,這支隊伍正在中國形成。
在十三陵附近的計量院第二實驗基地參觀中,從緊鑼密鼓的施工情形來看,工程建設進展十分順利,在這個總占地約47萬平方米的基地中,還包括了先進的7000平方米的溫度和濕度控制實驗室。
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好得驚人
第二次研討會在烏魯木齊舉行。該市位于中國西部的新疆,距北京約2500公里。計量院陪同人員向我們解釋道,中國當前的政策是將工業和經濟發展從東部地區向西部省份拓展,而烏魯木齊市顯然正是這樣一個西部城市。它位于中國古絲綢之路上,主要人口由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組成。這些民族有著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他們的文化保持和傳承程度真是好得驚人??在我們去往大巴扎的路上,陪同我們的中方會務人員在問路時遇到了麻煩,因為很難找到會說漢語的人!
在烏魯木齊的研討會上,除重復北京報告會的內容外,我們還補充了其他一些內容。米爾斯介紹了SI的起源和發展、以及量的運算等;我則概述了計量在歷史和今天對于社會的重要性。
需要感謝的是,與北京報告會相同,我們所有的報告都事先被譯成了中文,并印刷了中英文雙語的書面講義,觀眾也表現出了同樣的熱情。
中國正走在和諧發展的路上
對于第一次來中國的米爾斯來說,中國給他的整體印象就是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經濟體。到處都有施工中的基礎設施(道路、橋梁、高樓、機場,等等),許多汽車都是用了不到3年的新車,所到之處人們熱情好客,并樂于助人。雖然我們知道,在中國的貧困人口中,有80%以上的貧困人口仍生活在農村,但在我們訪問的城市中卻難以找到貧窮的痕跡。
同時,北京的傳統平房大多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高層公寓。某些街道兩旁還保留著些小店鋪,街頭還有著些修鞋匠、裁縫等,仍然有些人在街邊賣水果和蔬菜,但較之過去,這已越來越不足以作為貧窮的證據了。
有時,你還會看到一群下棋的人,被更大一群出主意的旁觀者圍著,他們個個極富幽默感,并樂意充當模特,讓你拍照??偠灾?,在我們的印象中,北京是一個典型的飛速發展和變化著的城市。
國際計量局榮譽局長泰瑞?奎恩博士簡介
泰瑞?奎恩(Terry J. Quinn)博士,國際計量局榮譽局長,現年68歲。先后獲得南漢普頓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牛津大學博士學位。
奎恩博士1962年加入英國物理研究院(NPL),從事輻射測溫、溫標以及氣體常數聲學測定方面的工作;1978-1988年,奎恩博士擔任國際計量局(BIPM)副局長。在此期間,他致力于質量測量及高準確度天平的研究和開發,并繼續與NPL在有關玻爾茲曼常數輻射測定和熱力學溫度研究方面的合作,開發出了輻射測量基準裝置???低溫輻射計。
1984-1985年,奎恩博士作為杰出訪問學者在克里斯特學院(Christ College)和作為英國皇家學會訪問學者在劍橋大學凱文迪什實驗室(Cavendish Laboratory)從事關于銅-鈹合金滯彈性的研究,在此基礎上為國際計量局建立了一臺準確度極高的撓曲帶天平,并完成了萬有引力牛頓常數測定等重大研究項目。
1988~2003年,奎恩博士擔任國際計量局局長,全身心致力于國際計量的組織和協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