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金融時報》:投資者面對的定時炸彈??納米 (2005-09-22)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
瀏覽:1567
投資者已被告知,要警惕潛在的定時炸彈,由于部分全球最大的公司對納米技術的使用日益增多,這一炸彈可能就在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
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巴斯夫(BASF)、雀巢(Nestle)、聯合利華(Unilever)、百事可樂(PepsiCo)、亨氏(Heinz)和瑪氏(Mars)等企業,都在開發納米技術產品。
但總部位于紐約的投資研究公司Innovest戰略價值顧問(Innovest Strategic Value Advisers)表示,納米科學是個未知數,如果遭到公眾反對,它可能損害以上企業或其它企業的品牌。
該公司認為,就像石棉在多年后回過頭來困擾著企業一樣,納米技術也可能出現同樣情況。
納米技術是一種用單個原子和分子制造電子電路、原料和設備的科學。一納米等于十億分之一米,比一根頭發的直徑小約6萬倍。
納米的潛在重要應用包括,轉化光和水來生產氫、超強度輕型材料和水處理系統。通用(GE)的發光二極管可以替代家用照明設備,節約10%的能源消耗,單在美國每年就可以省下1000億美元。
但Innovest表示,傳統的商業挑戰,加上圍繞新行業的看法和風險,使納米技術對投資者尤其具有挑戰性。大約有700家私人公司和200家公開上市公司,都介入了納米技術的研發,其中77%屬于大型上市企業。所有接受Innovest調查的高市值公司都表示,它們打算將納米科學應用于整個戰略業務部門,這意味著遏制風險對它們而言至關重要。
Innovest表示,如果納米技術給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它可能讓市場重新洗牌。但如果納米技術主要被消費企業用來對產品作微不足道的改進,比如不起皺長褲和奶味更濃的冰淇淋等,那么這個行業將很難承受打擊。
圣克拉拉大學所作的一項研究顯示,57%的人希望用納米科學治病,16%的人希望用它來清潔環境,只有4%的人希望用它增強產品功能。
說到打擊,可能是一次實驗室事故,或被證明對人類健康或環境有危險。該研究報告說,“任何企業處理風險不當,都可能改變人們對納米技術的看法,這會影響整個市場”。
防范風險的措施還不夠。2005年,用于研究安全問題的資金只有3900萬美元,僅占美國國家納米技術計劃(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的4%。Innovest的高級分析師希瑟?蘭格斯納(Heather Langsner)說:“用于毒理研究的政府資金還不夠?!?
投資者也沒做充分的盡職調查?!安⒎撬兴饺斯杀就顿Y集團都能掌控風險。后階段介入的股本集團說,這是早期階段投資者的責任,而早期階段投資者則說這是后來者的責任。”
部分問題在于缺乏獨立測試,測試增加了商業化的時間和成本,而商業化原本就很費錢,因此公司內部測試便很誘人,但這可能并不可靠或有效。
透明度也是成功開發納米技術的關鍵,這包括及早披露潛在風險和收益。Innovest表示,這可能意味著產品被市場接受和產品被抵制之間的差距。
監管則是另一個關鍵問題。監管者在轉基因作物問題上的不作為,就導致了人們的不信任。
監管者過去也批準過一些后來證明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結果,瑞士再保險(SwissRe)、慕尼黑再保險(MunichRe)、通用再保險(GeneralRe)和安聯(Allianz)都采用了損失設想和損失限制措施,以防范納米技術的失敗。2007年可能是納米技術的關鍵,很多環境、健康和安全研究屆時都應該完成了,而且很多監管機構將那一年定為框架的最后期限。
Innovest已推出一個非金融類納米技術指數,包括15家公開交易的公司,它認為這些公司可以通過良好的管理和戰略來抵消很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