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稱重誤差誰來負責 (2004-09-29)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金陵晚報
瀏覽:2836
中藥復秤處有無設置必要?討論進入第二天,一方面是讀者熱情致電參與,另一方面,不少醫院藥房對此卻沒有“動靜”。一冷一熱頗讓人思考。
近日,記者來到本市一家三甲醫院。中藥房前,等待抓藥的市民已經排起了隊。通過“內線”,記者和藥房一位藥師進行了交流。
據他介紹,因為醫院的名氣,來此配藥的人每天都絡繹不絕。藥房的計量器具每年都定期檢測,應該不會短斤少兩。不過,對方也承認,中藥配藥都是手工操作,配藥時可能會出現一些誤差。誤差率可以有多少?藥師表示一般控制在5%之內。但是,幾起其他醫院中藥稱重短斤少兩的投訴顯示,其誤差率已超出了5%。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是藥三分毒”,中藥配藥一旦分量不準并不是小事。而如果設立中藥復秤處,誤差率及負面影響無疑在第一時間被消除。記者進行了隨機調查,不少市民竟不知道配中藥也會短斤少兩,也就沒有復秤的意識。這樣的結果無疑更讓人吃驚。
在采訪中,記者只在省中醫院找到了復秤處。該復秤處就在中藥房旁,和門診中藥房一墻之隔,但如果不問也找不到這里。與此同時,其他醫院和藥房仍稱不便對此事公開發表觀點。
和一些醫院、藥房對此事的冷處理相比,不少市民討論的熱情依然很高,他們通過本報熱線反映,中藥復秤很有必要。
徐女士表示,在醫院或藥房設立中藥復秤處,稱一下中藥的總重量就可以大致判定這幾服藥分量對不對,這樣配藥做到了透明消費、放心消費,是大家所希望的。而且一旦設立了中藥復秤處,藥師抓藥配藥都會更加仔細更加負責,無形之中起到了監督作用。因為她曾經看見,藥師邊抓藥邊吹牛,當時她只能瞪著眼睛干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