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測試專家葉德培 (2004-09-10)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中國航天報
瀏覽:2764
“在203所工作35年,我非常熱愛這個所,我希望我們所從事的計量事業成果顯著,碩果累累?!边@樸素的話語,傳達出203所原副總工程師、總計量師葉德培對國防計量事業的真摯情感。
自強不息
翻開葉德培的履歷表,時光仿佛在那已經黯黃發脆的紙頁間跳躍、流淌。1955年,上海女八中的優秀畢業生葉德培,被保送到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兩年后,她離開俄院,進入清華大學學習雷達技術。這期間,葉德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在畢業前夕申請入伍,成為國防計量戰線的一兵。此后的歲月里,葉德培始終恪守著自己的基本信念:“勤勉、敬業、奉獻,以自己有限的生命,獻身于無限的事業。”
葉德培1963年入伍來到部隊時,國防計量正處于初創時期。一次,某型號被發現整批彈不合格。經過她和同事們分析查找,查明問題的根源是衰減器的校準曲線有誤。問題雖然解決了,卻引起葉德培深深的思索,她真正意識到,計量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武器的性能。從此,她愛上了計量工作,一干就是一輩子。
20世紀80年代初,葉德培擔任了203所一室的領導工作。在她的帶領下,全室大力拓展計量服務領域,積極引進先進設備,開展測試方法研究。室里氣氛好、人氣旺,成為一個很有凝聚力的集體。而當提到收入問題的時候,她和指導員卻悄悄的退后,拿全室的最低獎。在葉德培做室主任期間,一室是一個團結的集體、戰斗的集體。因她完成型號任務出色,多次立功受獎,她還曾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
領軍計量
筆者曾到過葉德培家,并被她家的簡樸所震動。在20世紀80年代建造的一座普通的居民樓中,面積不大,但屋里很整潔,家里擠滿了款式陳舊的老物件。和葉德培談及此事,她似乎并不在意,他們老兩口整天忙忙碌碌的,無暇顧及這些。
90年代初,葉德培擔任了203所副總工程師、總計量師并負責總師辦工作。職務變了,但她仍然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在黨員登記表上她鄭重寫下:“在工作中,我認為務實和廉潔是自己信奉的原則,我沒有搞過以權謀私的事,也絕不與群眾爭利。我要從自己做起,做計量事業的鋪路石。”
葉德培認為, 203所應當在每個五年上一個臺階。在她的積極倡導與推動下,通過“七五”、”八五”和“九五”的基礎性工作,使203所在毫米波計量測試技術的發展、網絡化管理的建立方面迅速發展,該所的計量標準基本實現了自動化,更新了不少國防系統一流的測試設備,“九五”期間該所補充了“誤碼率”、“數據域”等新型計量標準,改變了該所實驗室布局不合理,環境臟、亂、差等落后狀態,為最終成為國家認可實驗室打下了良好基礎。如今,所里計量工作面貌煥然一新,技術水平處于國防系統的領先地位。
如今葉德培已經退休,但提起她,人們仍交口稱贊,認為她這個總師真正起到了方向上把關、方法上指導的作用?!俺瑢Ъs瑟夫遜電壓標準"是203所經過近十年時間刻苦攻關取得的重大成果。它結束了我國多年來采用標準電池電動勢的平均值作為電壓標準的歷史,使我國與世界發達國家一樣擁有了當時最先進的直流電壓標準。然而,由于203所不是國家級計量單位,這套先進的標準基本被閑置,經濟效益很低,人們甚至想把它賣掉。高度的責任心使葉德培決心挽救這一重大的成果。她四處奔走游說,爭取到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的一個仲裁機會。面對20來個評委,她只帶了3個人,擺開了"舌戰群儒"的架勢。由于她的論據充分,最終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拍板確定,203所這套標準作為國家副基準,并于1998年下文正式命名。此后幾年,這項成果日益發揮出顯著的效益,有力地提升了203所在國家計量領域的地位。
志在千里
40年彈指一揮間,葉德培從當初那個風華正茂的女大學生,變成了一個國防計量領域受人尊敬與愛戴的老專家。如今,她受聘擔任中國電子學會電子測量與儀器學會委員、國際無線電聯盟電磁計量分委員會中國分會主席等十余項學術職務。人雖退休,卻為國防計量事業繼續發光發熱。
2002年秋天,203所又一項重要的科研課題結出了碩果。幾年前葉德培力主上馬的“銫原子頻標”項目,終于在國慶節的前一天拿出了首臺樣機,精度達3×10-11 量級。這一成果標志著我國已有能力自行研制時間頻率計量最精確的標準,外國人對我們的技術封鎖將被打破。
葉德培雖長期在技術一線工作,但在理論上也建樹頗豐。這些年來,她擔任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名詞術語專業委員會委員,為此不懈努力了十幾年。“測量不確定度”是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建議用于評定測量結果的新概念,但國內一直未能很好的引入。葉德培經過數年的努力,先后將國際《測量不確定度表示導則》譯為中文,并寫成教材進行推廣。她本人也成為國內研究“測量不確定度”的知名專家。葉德培還多次參與了計量“國軍標”的制定工作,經常為計量人員講課。葉德培希望在自己的晚年,靜下心來做些研究工作,為計量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葉德培身上,顯現了一個老計量工作者的高尚情懷,也顯現了幾代國防計量工作者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