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印發《市場監管總局關于構建區域協調發展計量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的目的是什么?
答: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之一。為發揮好計量在實施區域協調發展中的支撐作用,《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明確提出構建區域發展計量支撐體系的任務,《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對建設區域發展計量支撐體系提出了要求。我國經過幾代計量人的接續努力,已經建立起中國特色的現代計量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計量支撐和保障。但各地計量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有的地方計量基礎設施能級較低;有的地方計量體系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契合度不高;有的地方計量基礎設施和技術資源共享機制尚不健全,難以適應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為全面提升支撐區域協調發展的計量服務和保障能力,市場監管總局制定印發《指導意見》,加強對區域協調發展計量支撐體系的頂層設計,明確計量服務區域協調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原則、目標方向,提出了具體工作措施和要求,旨在全面提升支撐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的計量服務和保障能力,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夯實計量基礎。
二、市場監管總局對構建區域協調發展計量支撐體系的總體要求是什么?
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的,緊密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區域協調發展重大戰略部署,順應國際單位制量子化變革趨勢,不斷提升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和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計量服務與保障能力,發揮各地區計量資源的比較優勢,加快形成需求引導、統一協調、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區域計量事業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三、構建區域協調發展計量支撐體系,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答:《指導意見》針對構建區域協調發展計量支撐體系,提出了3條基本原則:
一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決策部署,積極推動計量工作更好融入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在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進程中,不斷優化區域計量服務供給,持續提升計量支撐區域發展能力,促進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二是需求引導,改革創新。突出問題導向,堅持需求引導,對接區域發展計量需求。解放思想,立足實際,破除影響區域計量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建立健全區域計量協調發展體制機制,釋放計量服務區域發展的活力和效能。
三是協調統一,開放共享。堅持全國統籌和地方負責相結合,加強對區域計量支撐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進一步明確地方人民政府、市場監管部門、計量技術機構的責任,打破行業和地域限制,建立開放的區域協調發展計量支撐體系架構,完善共建、共治、共享計量治理機制,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四、構建區域協調發展計量支撐體系的總體目標是什么?
答:到2025年,建立與推進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和形成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區域計量發展體制機制,在統籌區域計量發展、深化區域計量合作、提升區域發展計量服務保障和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取得新進展,與國家重大戰略推進實施相配套的區域計量支撐體系基本健全。
到2035年,建立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區域一體化計量發展新格局,實現區域計量發展規劃、計量基礎設施建設、計量監督管理等方面的高度協同,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計量高新技術服務市場,全國各區域協調發展計量支撐體系基礎保障充分、特色優勢鮮明。
五、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應如何參與區域計量發展統籌機制的建立工作?
答:《指導意見》提出了建立區域計量發展統籌機制的3項具體工作任務:
一是推動建立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計量服務協同平臺,完善區域間協調通報機制、互認合作機制、協作互助機制、協同會商機制,整合利用好區域優質計量資源,充分釋放計量基礎設施效能,提升計量服務國家改革發展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深化區域計量發展合作機制,加強在重大計量政策研究、計量標準建設、計量能力提升、計量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協同和互聯互通。
三是優化區域計量發展互助機制,推進省際間計量基礎設施的共享共用,面向欠發達地區組織開展技術指導幫扶、計量項目援建、計量人員培訓等對口幫扶工作。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應從自身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推動上述工作任務的落實,為建立區域計量發展統籌機制貢獻力量。各大區國家計量測試中心也要突出在區域協調互認、議事決策、交流合作、技術會商中的角色地位,更好發揮區域計量交流協作平臺的作用。
六、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和各級計量技術機構,應從哪些方面著手提升區域計量服務保障能力?
答:《指導意見》從3個方面提出了提升區域計量服務保障能力的措施:
一是完善區域量值傳遞和溯源體系,這是提升區域計量服務保障能力的基礎和前提?!吨笇б庖姟芬髧@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對計量測試的需求加快國家計量基準、大區計量標準、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和標準物質能力提升,大力開展區域性計量比對活動,編制區域計量支撐服務保障能力目錄。
二是加強區域產業計量測試體系建設,這是更好發揮區域計量服務保障工作效能的主要措施?!吨笇б庖姟芬竺嫦騾^域優勢產業集群,積極培育國家和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推動構建計量科技創新戰略聯盟,以計量為手段推動高端儀器儀表研制和國產化應用,搭建產業計量測試云平臺,探索建立計量領域全社會協同攻關創新的體制機制。
三是優化區域計量技術服務的市場環境,這是形成統一、開放、共享的區域計量服務保障體系的根本保障?!吨笇б庖姟芬筮M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突破計量服務市場的區域壁壘,形成有利于公平競爭和要素自由流動的統一開放市場。加強計量測試服務品牌建設,鼓勵相關行業組織依法有序發揮作用,加強行業自律,促進計量技術服務市場健康發展。
四是提升支撐新發展格局的計量能力,這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提升區域計量服務保障能力的核心任務?!吨笇б庖姟芬笫柰ㄓ绊憞鴥却笱h的計量堵點,破除制約優質計量資源合理配置和更好發揮服務效能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高端計量儀器和重點實驗室開放共享,進一步優化計量服務供給結構,提高服務供給質量,維護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和穩定。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開展國際和區域計量合作。鼓勵計量機構和企業參與全球計量治理體系變革和國際計量規則制定,積極推進國際計量互認,促進國際貿易便利化,推動我國產業鏈與國際產業鏈對接。
七、構建區域計量科技創新生態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答:《指導意見》提出了構建區域科技創新新生態的4項主要任務:
一是引導區域內計量協同創新。主要是通過采取跨地區跨行業合作建設計量領域高水平實驗室、聯合實施重大計量科技攻關等,逐步形成區域計量科技協同創新體系。
二是激發區域各類計量創新主體活力。主要是促進計量領域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暢通計量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鏈,加快計量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等。
三是提升區域計量科技創新國際合作水平。主要是積極拓展國際計量科技合作渠道和領域、建立和完善跨國計量科技創新合作機制等。
四是推動區域計量數據服務應用。主要是通過逐步建立區域內產業聯盟、聯合大數據中心等形式,大力加強計量數據建設,推進建立計量數據應用試點。
八、加強法制計量區域合作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答:加強法制計量區域合作互認,當前可以從3個方面入手做好有關工作:
一是強化區域計量監管合作。具體措施主要有建立健全跨區域執法聯動響應協作機制、區域計量監管風險管控機制等。
二是推進區域計量互認。具體措施主要有鼓勵跨省間實施計量事項“一網通辦”、建立計量授權互認機制、鼓勵區域計量技術規范共建共享和計量考評員共享共用等。
三是推進區域誠信計量建設。具體措施主要有建造有區域特點的品牌誠信計量示范項目、搭建誠信計量社會共治平臺等。
九、如何保障《指導意見》的順利實施?
答:《指導意見》從加強組織領導、積極爭取支持、強化人才培養、加強總結推廣4個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各有關單位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4-04-19
2020-09-28
2019-10-25
2019-06-21
2019-04-12
2019-02-21
201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