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網 http://www.www.meettree106.com/
中國計量網——計量行業門戶網站
計量資訊速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政策要聞

“十三五”期間7家大區國家計量測試中心工作盤點

發布時間:2020-12-11 作者: 來源: 瀏覽:3548

日前,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構建區域協調發展計量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構建區域協調發展計量支撐體系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服務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質量強國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對優化計量供給、更好滿足高質量發展的計量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十三五”期間,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華南、西南、西北7家大區國家計量測試中心,充分發揮人才、技術、區域優勢,對國家計量體系工作的加強、實施和有效運轉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圍繞國家戰略 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各大區國家計量測試中心研究探索與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相適應的大區中心管理運作機制,推動計量資源共建共享共用,逐步實現區域內計量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區域間計量協調發展、合作共贏,是《指導意見》的題中之義?!笆濉逼陂g,各大區國家計量測試中心已經開展了相關探索。

華北大區圍繞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助推協同發展。推動地方計量技術規范的共建共享,“十三五”期間共組織完成《醫用磁共振成像系統校準規范》《鉗形泄漏電流表檢定規程》等10項京津冀共建技術規范。完成華北大區互聯網平臺建設項目,建立區域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計量檢定和校準能力等計量資源數據庫,推動計量服務資源效能最大化。著眼區域共性難題,開展了以統一華北地區內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適用范圍及認定條件為目的的課題研究。

華東大區積極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健全體制機制頂層設計,與蘇浙皖三省共同簽署《長三角地區法制計量領域合作互認協議》和《長三角地區市場體系一體化建設計量合作備忘錄》,并牽頭制定《華東大區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管理辦法》,印發《關于加強長三角地區計量技術規范共建互認工作的通知》。推進區域優勢計量資源共建共享,出臺《關于加強長三角地區計量考評專家資源共享的指導意見》,面向長三角區域產業集群牽頭建設“產業計量云(長三角)”計量測試服務創新平臺。完善計量互認協作機制,推行計量器具型式評價結果互認制度,完成長三角區域“C標志”自我聲明業務“一網通辦”工作。加強區域風險聯防聯控,牽頭聯合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市場監管部門開展長三角區域加油機交叉暗訪專項檢查活動,推動重點計量器具產品生產領域長三角區域聯合檢查常態化。

華南大區積極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戰略部署,積極參與粵港澳學術交流活動,加強兩岸三地計量合作和互認,簽署計量檢測認證合作協議,為港澳地區提供就近就地、準確可靠的計量校準服務。

此外,各大區國家計量測試中心還積極圍繞國家區域協同發展戰略,積極參與了市場監管總局組織的“計量援藏行”活動。華南、西南等大區中心赴林芝、拉薩等地開展深入調研,對發現問題進行會診。華東、中南、華南、西南等大區中心委派計量專家赴藏開展檢定、校準服務。華東、西南等大區中心赴藏開展計量管理和計量業務培訓工作。西北大區2016年成立西北國家計量測試中心計量專業委員會,強化與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溝通協調,簽署《西北區域計量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落實計量發展規劃 提升基礎保障能力

計量工作要想滿足區域發展需求,提升基礎保障能力是關鍵。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對本地區省級最高計量標準器和其他單位進行量值傳遞工作,計劃量傳21800臺/件,實際完成29087臺/件,超額完成33.4%;開展區域量值傳遞體系建設,新建計量標準446項,并開展標準器技術改造、能力提升70項;共完成73項計量比對工作;為研究和解決全國和區域性的共性計量問題,共完成管理課題52項……一連串數字,記錄著“十三五”期間各大區國家計量測試中心落實計量發展規劃、提升計量保障能力的足跡,這些工作不僅更好地滿足了區域發展的需要,有的還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滿足了產業發展、強制檢定和民生計量等需求,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各大區國家計量測試中心的共同努力。

據悉,“十三五”期間,西北大區克服資金困難,為青海、新疆特別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量傳,量傳工作總量高達9277臺。華北大區建立標準物質研發體系,為醫藥、食品、環境、化工等多領域提供“標尺”與“砝碼”。華東大區新研制標準物質23項,5項獲國家一級標準物質證書,16項獲國家二級標準物質定級鑒定證書。華南大區共研制食品添加劑、色素、農殘、菌落等國家二級標準物質95種,填補了華南地區相關領域量傳空白。中南大區組織的扭矩標準機量值比對結果,在測力技術委員會內引起熱烈反響。華東大區參加國際比對6項。華南大區完成亞太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直角尺能力驗證,開展與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PTB)、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兩項國際比對,基標準裝置技術指標與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處于同一水平。

服務國家大局 助力區域高質量發展

面對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大區國家計量測試中心充分發揮技術力量,經受住了一場巨大考驗。

據悉,各大區國家計量測試中心開展疫情防控、助工助產計量服務量超52萬臺(件),減免收費8719.23萬元。華東大區承接上海市科委應急支撐專項,成功研制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國家級標準物質,為新冠病毒試劑盒生產研發提供有效的“生物標準尺子”。華南大區研發成功校準紅外體溫計的計量標準裝置并無償提供,有效緩解了區域紅外體溫計校準能力不足局面;研制口罩超聲波焊接系統電磁兼容(EMC)技術評價試驗標準,校準口罩顆粒物過濾效率測試儀等非常規口罩檢測設備。

事實上,發揮計量技術基礎支撐作用,服務國家大局始終是各大區國家計量測試中心的工作出發點。比如,華北大區服務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程,推進“國家衛星導航定位與授時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等建設;建設智能交通數據采集傳感器檢測平臺,研制網絡電能計量系統,建立污水流量實驗室計量體系。東北大區嚴格執行“7個工作日零容忍”制度,動態跟蹤現場檢測業務執行情況,持續提高檢測效率;開辟綠色通道,優先滿足企業檢測的特殊需求等。

成績屬于過去,未來更待開拓。隨著即將邁入“十四五”的門檻,各大區國家計量檢測中心將立足法定職能,以《指導意見》等相關政策為指引,全面提升支撐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的計量服務和保障能力,在計量服務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為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計量貢獻。

分享到:
通知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公告 訂購產品 訂購產品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會員登陸
完善信息
找回密碼
av电影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