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網 http://www.www.meettree106.com/
中國計量網——計量行業門戶網站
計量資訊速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政策要聞

計量立國 計量興國 計量強國??大計量戰略高端圓桌會在京開

發布時間:2018-03-13 作者: 來源:中國計量 瀏覽:4364

 

  本刊記者蘇紅 攝影馬靖 一篇好文章,引發多方思考!2018年《中國計量》雜志第二期獨家首發了國家計量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質檢總局原總工程師、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會長劉兆彬同志長達二萬一千八百多字的宏文??《關于大計量戰略的思考??計量地位與作用初探》,此文一經刊發,立即在計量界及社會上引發了不小的關注。

   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在十九大報告精神的指引下,劉兆彬同志對中國計量工作的發展進行了深刻、全面、前瞻性的思考。他認為能擔當大任的應用基礎,只有計量。他進一步提出,無論從世界計量史的大變革看,還是從計量在國家發展壯大、實現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抓緊制定大計量戰略計劃,樹立大計量思維,提升全民族計量能力,強化大計量在各個領域的實際應用能力,努力建設計量強國,極為重要、極為迫切。

   3月11日,由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中國計量》雜志社和北京大學質量與法治研究所主辦的“大計量戰略高端圓桌會”在京舉行。出席會議的中國計量界大師、大咖云集,確實稱得上是中國計量界頂尖人物的高端聚會。圓桌會由國家質檢總局法規司司長許新建主持。

   劉兆彬首先介紹了自己撰文的初衷,之所以提出大計量戰略這一新概念,旨在深入分析計量在新形勢、新時期、新階段的新地位、新作用、新發展。核心思想是在充分發揮計量對科學技術、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基石、基本、保障、支撐、支柱作用的前提下,重新認識并確定計量在歷史、當代和未來發展中的主導、核心、統領、引領、促進、規范、提升的重大作用。重新認識并確定計量的新地位、新價值、新使命。重新認識并制定計量發展的新戰略計劃,抓緊修訂《計量法》,迎接計量發展的新高潮,讓21世紀成為計量主導的世紀。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法律委員會原副主任、中華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計量》雜志社顧問王以銘,《中國計量》雜志社編委會主任、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原黨委書記宋偉,全國政協委員、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大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全國人大財經委法案室主任鐘真真,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天初,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龐國芳等在京的計量界知名學者、專家、官員等紛紛發言,對《關于大計量戰略的思考??計量地位與作用初探》一文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肯定,并借此對計量工作提出了諸如盡快修訂《計量法》、構建計量共識、建設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制定計量國策、加強計量科普特別是強化民生與計量的關系、加強計量宣傳獲得社會廣泛共識、設立計量基金保障計量基礎科研等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坝嬃磕巳祟愇拿髦福拿魇加谟嬃??!苯涍^各位計量界殿堂級人物的思辯,與會人員的一致感覺是經歷了一場高水平的計量頭腦風暴,對計量是什么及計量的目的和意義、內涵和外延有了深入的了解。

   出席圓桌會的還有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法規司相關負責人、《中國計量》雜志社各部門負責人,一直關心、支持計量事業發展的一些企業、組織也派員參加。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人民網、中國經濟時報、新浪、騰訊、界面、鳳凰網、中國質量報等多家權威媒體進行了全程報道。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法律委員會原副主任,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原副主席 王以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當前計量工作最重要的事,第一是《計量法》的修改。第二是關于計量管理格局要趕快研究方案,格局突破需要做一些研究。現在時機很好,《計量法》要修改,要進行機構改革,能夠有一些突破。第三是建立計量發展基金。

國家質檢總局原總工程師,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會長 劉兆彬

◆ 會議舉行有三大背景:一是去年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發展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定位,新航標,新階段,也是新時代。高質量,最重要的就是靠計量。高質量的發展離開了計量寸步難行。計量要當先行官,要為高質量發展,質量強國奠定基礎。第二個背景是今年11月要召開世界計量組織第26屆大會。大會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將用量子基準來重新定義國際計量單位,千克,長度,時間等人類最基本的認知世界的工具將被量子化重新定義。第三個背景,就是我們國家正在修改《計量法》。

◆ 現在計量的發展面臨巨大變革:科學計量發生巨大變化,實用計量產生巨大需求,法制計量面臨巨大挑戰。新的計量將要發生五大革命,即量基革命、量域革命、量傳革命、量管革命和量智革命。“大計量”包括七大:大主體、大空間、大系統、大綜合、大流動、大智能。我認為大計量時代已經來臨,我們必須用大計量觀推動中國計量事業的發展。

◆ 我對計量事業和國家發展的四個建議:一是建議把計量強國、計量立國作為中國國家發展的大戰略。二是要抓緊制修訂《計量法》;三是組織力量制定2020-2040年中國計量事業發展的戰略規劃。四是要推動質量提升一樣推動計量提升。計量需要大普及、大宣傳,要做大戰略,國家才會有希望,高質量的強國才有希望,在科技競爭中我們才有希望,我們未來美好的生活才有希望,一切我覺得“根”都取決于計量。

《中國計量》雜志社編委會主任,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原黨委書記 宋偉

◆ 李克強總理報告特別指出了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我們認為談到了質量就離不開計量基礎,質量的提升,品質革命需要大計量戰略的支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特別是以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標志的科技飛速發展,經濟日益全球化,各類創新浪潮席卷而來,計量基本單位即將發生變革的大環境下,計量也勢必發生新的變化,產生新的特點,走向新的趨勢。

◆ 《中國計量》雜志在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和國家計量院的領導支持下,作為中國計量領域的權威媒體,始終致力于為計量事業做好宣傳。雜志成為劉會長這篇重磅文章的首發刊物,我們希望在全國計量界引發廣泛和深入思考,并借助雜志平臺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深入的交流,對今后一個時期的計量工作產生啟迪。雜志社將會努力聚集多方觀點,集思廣益,對引導各界對計量工作的發展進行戰略性思考和分析,并借此高端圓桌會議為契機,在社會掀起一個認真研究計量工作如何更好走進新時代,踏進新征程的高潮。

    

天達共和律所主任,律師,全國政協委員 李大進

◆ 國家如果能夠推行或者確立計量立國、計量興國,最后達到計量強國,那么在這一路徑過程當中,達成全社會的共識,形成一種思維定式,開啟民智,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 由兆彬會長的五大革命、九大作用,我也想了六個關系:計量與民生的關系,計量與生活品質生活質量的關系,計量與社會的關系,計量與人的素質提高的關系,計量與中國與國際之間交往甚至與國際之間互通互融的關系,計量與法律的關系。

◆ 我提三個小建議:第一個建議就是,計量能夠成為國家戰略來立國興國強國,離不開宣傳。第二個建議是計量教育,建議國家把計量納入到我們的教育當中去,讓很小的孩子們知道計量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第三個建議是,希望能夠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盡快達成各方共識??計量能夠強國,計量能夠興國,計量能夠立國。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 方向

◆ 計量和測量不可分割。計量是測量及其應用的科學與技術。一個事物被賦予量值的過程就是測量。計量是具備了準確性、可靠性、法制性和溯源性的測量。

◆ 大數據時代,有一種普遍的觀點,就是認為“一切皆可量化”。所謂大計量,就是回歸計量的本源、不忘計量的初心。計量是實現量值準確可靠和單位統一的活動。一切可以測量的讓它更加精準,一切還不可以測量的讓它實現可測量,這就是計量的本質。

◆ 全球超過80%的貿易依據計量結果實現交易,幾乎所有的科技創新均依賴于測量準確性的提升,日常生活更是離不開計量的支撐。現在計量的科學普及、宣傳教育是我們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要讓大家了解計量、重視計量、運用計量,讓計量真正成為強國之基。

全國人大財經委法案室主任 鐘真真

很贊賞兆彬會長的幾句話,一是講全世界有44個國家把計量寫入了憲法,還要求盡快修改《計量法》,要把計量創新體制改革,以及信息計量、網絡計量、生物計量、數字計量、納米計量、太空計量等內容寫進去,體現出我們把科技最新成果列入法律制度。

現在修改《計量法》迫在眉睫,我們現在的立法架構,從法律制度的國家層面來說,已經不適合我們現代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

《計量法》的修改,各項制度的設計要體現市場調節和政府管理的有機結合,國際規則和我們國家實際的有機結合,深化改革和監管的結合。

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司長 謝軍

新時代,如何為經濟社會發展凝聚計量新動力、形成計量新優勢,從多個維度全方位支撐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抓計量戰略、抓計量共治、抓計量基礎、抓計量升級。

一是要抓計量戰略,加強頂層計量制度設計,積極構建以量子計量為核心的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

二是要抓計量共治,以大視野和大格局,凝聚各方資源和優勢,構建大計量工作格局,推進大計量事業的發展。

三是要抓計量基礎,持續提升國家計量基準水平和檢定、校準、測試能力,以"優化計量、提質增效"為主線,不斷提升計量供給質量水平。

四是抓計量升級,充分釋放計量效能,努力實現從單一計量向多元測量的轉變、計量管理向計量治理的轉變、計量支撐向計量引領的轉變。

中國工程院院士,計量學專家,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李天初

全世界計量是高度國際化的專業,各個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對計量使命的標準定義都是促進國家的創造和國家競爭力的發展,保證人民生活的質量。

第一,計量工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是科普。計量是基礎性工作,不是今天投入明天就產出,后天就見效益,再后天就能上天。如果不把計量基礎打好,有朝一日你會發現,出了問題想要補救,也不是一年兩年就能補救過來的。所以計量宣傳非常重要。

第二,國家層面還沒有建立“計量為基礎”的基本國策。期待能夠在新的形勢下,兩會之后,能夠對計量有一些改變。計量立法非常重要,計量除了科學性確實還有法制性。秦國的秤成為秦始皇統一后的標準,絕對不是因為楚國的不如它,而是法制的結果,它體現一個國家的權威。

第三:在計量應用過程中,國家必須管一些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行業,比如說交通、金融、通信、食品,這些行業國家必須要通過法制計量和法制管理手段來施加政府行為。

第四:國家應該在科技部或基金委成立一個對計量進行支持的專項經費資金,計量行業比較特殊,需要長期積累,真正做計量研究需要有穩定的經費支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 龐國芳

計量是科學之母,計量引領科學發展。計量要先于技術,只要把計量工作做好,我們其他工作都可以推動下來。

《計量法》應該是一個根本性的大法,因為現在我們研究的背景是要由數量大國向質量強國邁進,質量就得靠技術,而技術的代表就是計量。

計量和各個領域相關,我們可以用計量線條統一起來。計量隨后就是大數據,大數據后面就是互聯網。所以《計量法》的制定一定是高端的頂層設計,這是一個科學大法很重要的基礎。我們的《計量法》也應該注意和國際接軌,這樣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分享到:
通知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公告 培訓通知 培訓通知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會員登陸
完善信息
找回密碼
av电影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