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緬懷李天初院士。天初先生突然與世長辭,對我和所有人的打擊是巨大的。我一直沉浸在悲痛中,難以相信先生、這樣一個好人,卻永遠離開了我們,他那和藹可親的音容笑貌還一直印刻在我的腦海里。先生走后的這幾天,有無數的領導、無數先生的生前摯友和戰友都打來電話,都難以接受這個事實,也都表達了對先生的追憶,懷念他的科學精神和高尚品德。
先生是我國杰出的計量科學家,是我國國家時間頻率體系建設領軍者,他的一生都獻給了他摯愛的計量科學和時間頻率事業。
先生1945年11月出生于貴州省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耳濡目染,從小就接受了愛國尚德的教育。1970年清華大學畢業后,在中國計量院獲碩士學位,從此開啟了先生扎根于計量院、獻身于計量科學的輝煌一生。四十多年來,先生勤勤懇懇、淡泊名利,始終以國家需求為己任,以開闊的學術視野和敏銳的戰略眼光,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引領作用。先生帶領團隊艱難探索和無悔付出,幾十年如一日,扎根在他深情熱愛的計量領域,取得一項又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使我國時間頻率標準進入國際第一梯隊,保證了中國時間的獨立自主、準確可靠,不僅為全世界的準確時間做出了中國貢獻,更使我國擁有了國際“表決權”,成為中國時間頻率體系的準確源頭,為我國經濟和國防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以“人生奮進無終點,源水長流潤無聲”的人生格言,始終發揚著一名科學家的精神風范,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先生也十分關心青年才俊的成長進步。四十多年來,他始終無保留地推薦和培養年輕人,積極創造條件給年輕科研人員施展才能的空間。先生在擔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的教授期間,教書育人,為國家計量科學領域培養了大量人才。先生的離去,不僅是中國計量院的巨大損失,是我國科學界和國家時間頻率事業的巨大損失,也是世界計量科技界的重大損失。
先生強大的人格魅力、純粹的精神追求和高尚的為人品格,讓我印象深刻,也為世人所敬仰。
我和先生接觸最密切的時候,是在開展國家時間頻率體系建設工程的論證初期開始。在整個過程中,不論面對任何事、任何人、任何場景,先生總是溫文爾雅,其中蘊含著他嚴謹的邏輯思維,透出他對大家的尊重、對科學的敬畏、對事業的擔當。也正因如此,先生總能以他科學而富有邏輯的清晰思路,讓我們面對的雜亂無章,變得清晰、可行。
我曾多次去過先生家里,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生活非常質樸。不管什么時候拜訪先生,總能看見家中隨處可見的科學雜志、學術文章,似乎這才是先生的日?!吧钣闷贰薄W術界的密切關注占據了先生大量的日常時間,似乎他的腦海里只有工作,只有計量院,只有“時間”。
先生的精神世界很宏大,大到計量科學未來發展、國家時間頻率體系建設,都是他所思索和追求的。先生的精神世界似乎又很小,小到只容得下學問和工作。面對著一項項成果和一個個榮譽,先生總是說:“我是伴隨著中國計量院的發展一步步成長的,是計量院給了我空間和機會,讓我和我的同事們一起為國家科技發展貢獻力量?!?/span>
李天初同志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他的智慧自不必多說,但更加讓人不能忘懷的是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還有為人謙和的高尚品德。我們不僅懷念他、稱頌他,更要去學習他、繼承他。
先生臨走的頭一天,我去看望先生的時候,先生關心的還是他傾心的時間頻率,念叨的還是給過他幫助的故交好友,期盼的還是計量院和計量科學的未來發展,關心的還是計量院年輕人的成長……
天地萬載成道途,追根溯源必有初。不知用何言以懷念,惟愿先生之風,影響和啟迪后學之人,并將之鐫刻在計量院的歷史中長存。我們一定要繼承李天初同志的遺志,化悲痛為力量,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追求、去實現先生所構想和期望的美好未來。(作者:方向,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4-04-19
2020-09-28
2019-10-25
2019-06-21
2019-04-12
2019-02-21
201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