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網 http://www.www.meettree106.com/
中國計量網——計量行業門戶網站
計量資訊速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政策要聞

寧夏關于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實施意見

發布時間:2022-11-18 作者: 來源: 瀏覽:1628
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實施意見

寧政發〔2022〕36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自治區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1〕37號),進一步夯實計量基礎,充分發揮計量在保障民生、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技術支撐作用,結合我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為牽引,以計量技術服務保障為主攻方向,充分調動社會各方資源和力量,加快構建我區現代先進測量體系,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計量基礎支撐和保障。

二、發展目標

2025年,我區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初步建立,量值傳遞溯源體系更加完善,計量服務保障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計量監管水平顯著提升,計量在推動和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協同推進計量工作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

計量科技能力顯著提升。加大基礎、前沿和應用領域計量薄弱環節技術研究,提升全區計量科學水平。完成一批滿足我區重點產業,低碳節能發展需要的計量測試科研項目。依托國家煤化工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培養造就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計量科研團隊和計量專家隊伍,力爭在能源特別是煤化工產業校準測量能力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計量服務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圍繞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推進自治區、市、縣三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與管理,重點加強涉及環境保護、黃河治理、安全生產、能減排、鄉村振興等領域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有序制定地方計量技術規范到2025年,實現列入國家強制檢定目錄工作計量器具檢定能力全覆蓋,新增省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50項,編制地方計量檢定標準技術規范10項,國家煤化工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通過國家驗收。

計量監督管理體制逐步完善。推動完善橫向協同、縱向貫通的計量工作協調推進機制,著力形成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計量發展新格局。強化民生計量、能源轉型、環境保護、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等重點領域的計量監管,推進誠信計量體系建設。到2025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受檢率達到95%以上,全區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率達到國家規定要求,誠信計量示范單位達到2000家以上。

展望到2035年,全區計量科技創新水平大幅提升,部分重點領域計量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計量監管持續加強,社會監督作用更加有效,企業計量行為不斷規范,計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作用更加凸顯。基本建立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計量發展新格局,形成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和國際化發展潮流的區域現代先進測量體系。

三、加強計量基礎研究,推動創新驅動發展

(一)開展新型量值傳遞溯源技術研究。積極推動智能化、數字化、扁平化、網絡化量值傳遞溯源技術研究,提升全區量值傳遞能力。針對復雜環境、實時工況環境和極端環境的計量需求,研究新型量值傳遞溯源方法,建立扁平化量值傳遞溯源體系。積極推動物聯網、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5G通訊等高新技術在產業計量測試領域的研究與應用。強化計量數據的溯源性、可信度和安全性,規范計量數據使用,推動計量數據安全有序流動。(責任單位:自治區市場監管廳,國網寧夏電力公司)

)加強共性計量技術攻關研究。加快數字模擬化測量技術、工況環境監測技術等基礎共性計量和在線監測、遠程校準、在線校準等新型技術研究,研制一批在線監測計量設備、儀器儀表和標準物質,形成一批計量測試方法和標準規范,提供一流的量值溯源和測量服務。建立有利于計量新技術、新方法向產業轉移的公共服務平臺。(責任單位:自治區市場監管廳、科技廳,國網寧夏電力公司

(三)構建計量科技創新生態。完善計量科技創新機制、成果轉化機制。加強計量技術機構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科研合作與科技交流,開展重點領域、重點專業、重點項目的合作研究,打造一批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的先進計量測試實驗室。大力開展產學研用計量科技合作,推動計量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構建計量、質量、標準、知識產權等融合聯動的計量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責任單位:自治區市場監管廳、科技廳)

四、強化計量應用,服務重點領域發展

)支撐先進制造與質量提升。聚焦煤化工產業領域測不了、測不全、測不準難題,加快國家煤化工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實施計量能力提升工程,搭建計量公共服務平臺,加強關鍵計量測試技術、測量方法研究和裝備研制,為煤化工產業發展提供全溯源鏈、全產業鏈、全壽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計量測試服務。實施儀器設備質量提升工程,強化計量在儀器設備研發、設計、試驗、生產和使用中的基礎保障作用。積極爭取建立國家級民用四表型式評價實驗室,提升我區儀器儀表制造業競爭力。加強工業制造領域計量檢定、校準、測試和檢測數據的采集、管理和應用。(責任單位:自治區市場監管廳、科技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

(五)提升重點領域服務保障能力。加強計量與現代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以及產業數字化科研生產平臺聯動。加快醫療健康等民生領域計量服務體系建設,圍繞疾病防控、生物醫藥、診斷試劑、高端醫療器械、康復理療設備、可穿戴設備、營養與保健食品等開展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加強公共安全領域計量服務體系建設,開展交通監測、新能源汽車電池、充電設施等計量測試新技術應用。(責任單位:自治區市場監管廳、交通運輸廳、衛生健康委、藥監局)

)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完善碳計量監測體系,針對區內碳排放特點,加強碳中和、碳排放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著力健全碳計量領域計量標準建設。充分利用自治區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平臺,開展重點用能企業能源計量器具管理,推進能源計量數據實時高效采集用能單位能耗平衡測試、節能技術方案推廣工作,為碳中和、碳排放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提供有力支撐。建立碳排放計量審查制度,強化重點排放單位的碳計量要求,在城市和園區開展碳排放計量試點。建立完善資源環境計量體系,推進能耗、水資源、環境監測系統建設,加強能源資源和環境計量數據分析挖掘和利用。加快推進能源資源計量服務示范工程建設,引導和培育能源資源和環境計量服務市場。(責任單位:自治區市場監管廳、科技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

五、加強計量能力建設,賦能高質量發展

完善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建設科學合理構建我區依法管理的量值傳遞體系和市場需求導向的量值溯源體系。自治區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要滿足全區量值溯源及產業發展的需要,全面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地(市)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要建立完善適應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實施強制檢定的需要,重點支撐食品安全、生產安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醫療衛生等領域實施計量監管??h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要建立滿足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工作計量器具強制檢定的需要,重點支撐生產安全、貿易結算、醫療衛生等領域實施計量監管。鼓勵和推動社會資源參與市場化、競爭性量值溯源技術服務。(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市場監管廳)

)加快計量技術機構建設。深化計量技術機構改革創新發展,合理布局市、縣級計量技術機構和行業主管部門專業計量技術機構。提升計量技術機構服務市場的能力和水平,推動形成一批專業領域服務平臺,培育一批專業化、社會化、網絡化的服務機構,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創新提供計量測試服務。自治區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計量檢定機構任務經費保障力度,不斷提升基層計量技術機構強制檢定水平、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建設、計量行政執法技術支撐等能力建設,以促進區域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市場監管廳、財政廳)

)加強計量人才隊伍建設。依托各類科研項目、計量服務平臺,支持培養科技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加大學科帶頭人培養力度。制定和落實技術機構人才引進和激勵政策措施,建立吸引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用人機制。鼓勵計量技術機構創新崗位設置,建立首席計量師、首席工程師、首席研究員等聘任制度。強化注冊計量師培養,加強產學研技術合作和人才交流。(責任單位:自治區市場監管廳、科技廳、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完善企業計量體系。引導企業建立完善與其科研、生產、經營相適應的計量管理制度和保障體系,加大計量投入,加強計量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強化對工業測量過程、測量數據的管理。建立企業計量能力自我聲明制度,開展工業企業計量標桿示范。發揮龍頭企業和各類計量技術服務機構引領帶動作用,實施中小企業計量伙伴計劃,全面提升產業鏈相關中小企業計量保證能力。鼓勵社會各方加強對企業計量發展的資金投入和支持,對企業新購置的計量器具,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責任單位:自治區市場監管廳,寧夏稅務局)

十一)推動區域計量協調發展。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加強與山東等九省協作,探索建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計量服務協同平臺,形成計量共同協商機制,強化黃河流域計量科技創新合作,協同推進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合力構建計量服務平臺,推進區域計量能力、結果互認。(責任單位:自治區市場監管廳)

十二)支撐質量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積極發揮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基礎設施的協同作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一體化質量基礎支撐服務。推動計量與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領域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的相互參考借鑒和共享共用,以精準計量推動標準數據和方法的科學驗證。強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領域計量溯源性要求。深化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及應用示范創新,在關鍵領域形成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全鏈條整體技術解決方案。(責任單位:自治區市場監管廳、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

六、加強計量監督管理,提升計量監管效能

十三)強化民生計量監督管理。實施計量惠民工程,加強供水、供氣、供熱、電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災避險等計量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民生計量保障能力。完善面向精準醫療、可穿戴設備、體育健身、養老等領域計量保障體系,夯實高品質生活的計量基礎。圍繞食品安全、貿易結算、醫療衛生、生態環境等領域的計量監管需求,加強計量器具強制檢定能力建設。持續開展集貿市場、加油站、餐飲業、商店、超市、醫療機構、眼鏡店、國有糧食企業和基層糧庫的專項監督檢查,加強對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監督。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鄉村民生計量保障,加大對涉農物資的計量監管,推動計量技術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責任單位:自治區市場監管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教育廳、應急廳、交通運輸廳)

十四)創新智慧計量監管模式。充分運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探索推行以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征的非現場監管,通過器具智能化、數據系統化,積極打造新型智慧計量體系。推廣新型智慧計量監管模式,建立智慧計量監管平臺和數據庫。鼓勵計量技術機構建立智能計量管理系統,推動設備的自動化、數字化改造,打造智慧計量實驗室。推廣智慧計量理念,支持產業計量云建設,推動企業開展計量檢測設備的智能化升級改造,提升質量控制與智慧管理水平,服務智慧工廠建設。(責任單位:自治區市場監管廳、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

十五)推進誠信計量分類監管。完善誠信計量體系,建立以經營者自我承諾為主、政府部門推動為輔、社會各界監督為補充的誠信計量管理模式。在商業、服務業等領域全面開展誠信計量行動,強化市場經營主體責任,推行經營者誠信計量自我承諾,開展誠信計量示范活動。加強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誠信計量社會共治可信服務平臺建設,完善數據可信、服務透明的誠信計量信息公開機制。建立市場主體計量信用記錄,推進計量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責任單位:自治區市場監管廳、商務廳)

(十)加強計量執法體系建設。加強計量執法協作,建立健全查處重大計量違法案件快速反應機制和執法聯動機制。加強計量作弊防控技術和查處技術研究,嚴厲查處制造、銷售和使用帶有作弊功能計量器具的違法行為。規范計量服務行為,嚴厲打擊偽造計量數據、出具虛假計量證書和報告的違法行為。加強計量業務監管與綜合執法的銜接,加快信息共享,提升執法效率。加強計量執法隊伍建設,提升計量執法裝備水平。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加大對計量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責任單位:自治區市場監管廳、公安廳)

七、保障措施

十七)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對計量工作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于實施全過程。自治區各級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計量工作,把計量事業發展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施有效銜接,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和要求,明確計量發展重點,分解細化目標任務,強化工作責任落實,確保各項任務扎實有效推進。各有關部門、企業要結合實際,采取切實有力措施,確保各項任務落。建立由自治區市場監管廳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教育廳、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衛生健康委、應急廳、統計局、寧夏稅務局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自治區廳際計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計量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十八)加強政策支持。自治區各級人民政府要對公益性法定計量技術機構予以支持,加強計量基礎設施、計量標準、標準物質、計量數據等國家戰略資源能力建設,強化計量監管和基層基礎能力建設,保障全區法制計量監督開展和區域量值傳遞溯源體系有效運行。公益性計量工作所需經費自治區各級人民政府予以保障。發展改革、科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要會同市場監管部門落實相應的投資、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持政策。加強對計量科研項目和計量科技創新平臺的支持,促進計量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鼓勵采用多元化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計量技術、裝備研發和應用服務。

(十)加強學科和文化建設。加強計量文化建設、科普宣傳和人才培養工作,培育計量文化研究及科普基地,發展計量文化產業,開發計量科普資源,推動量博物館、科技展覽館建設和開放。積極培育和弘揚新時代計量精神,選樹計量先進典型,增強新時代計量工作者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二十)加強協調聯動。加強上下聯動和橫向協調,推進軍地協同,形成落實規劃的合力。充分發揮計量工作際聯席會議制度和地方協調推進機制作用,努力構建統一協調、運行高效、資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大計量工作格局。充分發揮學會協會、科研院所、高校等單位的優勢和作用,集聚各方資源和力量,共同推動區域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

)狠抓工作落實。自治區人民政府將落實規劃工作納入政府質量工作考核,自治區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建立落實規劃的工作責任制,按照職責分工,對貫徹落實本實施意見情況進行監督檢查。2025年底,自治區市場監管廳會同有關部門對實施意見落實情況進行中期評估,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法,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2022年9月24

(此件公開發布)


一圖讀懂:《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

分享到:
通知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公告 培訓通知 培訓通知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會員登陸
完善信息
找回密碼
av电影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