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網 http://www.www.meettree106.com/
中國計量網——計量行業門戶網站
計量資訊速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政策要聞

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 計量文化建設和科普宣傳工作的指導意見

發布時間:2022-10-21 作者: 來源: 瀏覽:2227

計量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國防建設、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礎,與人民群眾生活、健康、安全密切相關。計量文化建設和科普宣傳工作事關全社會計量意識的形成和人民群眾對計量工作的支持,是做好計量工作、推動計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為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國發〔2021〕37 號,以下簡稱《規劃》)作出的加強計量文化建設和科普宣傳工作、培育計量文化研究及科普基地、開發計量科普資源等部署,推動計量文化建設和科普宣傳工作更加廣泛深入、扎實有效開展,進一步增強全社會計量意識,結合工作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要論述,把計量文化建設和計量科普作為加強計量體系和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計量文化,傳承新中國計量紅色基因,進一步完善面向人民大眾宣傳計量文化、普及計量知識的大眾化、通俗化、常態化工作機制,切實提升全社會計量意識,營造人人關心計量、了解計量、享受計量的良好氛圍,為高質量發展夯實計量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計量紅色基因傳承融入到計量文化建設和科普工作全過程各方面。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計量文化建設和科普宣傳工作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聚焦人民群眾關心關切科普計量知識,讓優秀傳統計量文化走進百姓生活、在人民群眾中傳承和發展。

堅持創新和繼承相統一。推動計量文化不斷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計量文化和紅色計量精神,積極培育現代計量文化。

堅持大眾化、通俗化。用大眾化的形式、通俗化的語言開展計量文化和科普宣傳工作,讓人民群眾愿意看、看得懂,愿意聽、聽得進。

堅持科普宣傳和業務深度融合。把計量宣傳融入日常計量工作,做到一手抓業務、一手抓宣傳,實現圍繞業務抓宣傳、抓好宣傳促業務;努力實現計量科技創新和計量科學普及兩翼齊飛,不斷拉近計量科學和人民群眾的距離。

二、主要任務

(三)深入學習和宣傳貫徹《規劃》。以習近平總書記對計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動員和組織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深入學習貫徹《規劃》。充分運用各種宣傳形式,借助各類新聞媒體,從不同層面持續做好對《規劃》及其實施過程中取得的突出成果和階段性成就的宣傳,在全社會營造積極貫徹落實《規劃》的良好氛圍。

(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計量文化。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鼓勵和支持有關單位、個人挖掘、研究、闡發中華優秀傳統計量文化,總結提煉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加強傳統計量文化研究成果轉化,加大通俗化創作和宣傳推廣力度,使更多優秀成果走進大眾,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弘揚“度萬物、量天地、衡公平”的中國計量價值體系,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油助力。

(五)傳承中國紅色計量文化。廣泛動員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和有關單位挖掘、整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創建、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紅色計量文化,總結、提煉紅色計量精神。支持革命老區市場監管部門及有關單位收集紅色計量文獻、照片、實物等資料,深入挖掘紅色計量人物和故事,豐富紅色計量文化和革命老區文化建設內容。做到邊挖掘、邊考證,確保研究成果真實可靠。積極宣傳紅色計量文化、傳承紅色計量基因,砥礪初心,鼓舞斗志,傳承使命,促進發展。

(六)持續開展中國計量史研究和宣傳推廣工作。探索建立計量史研究專家組織,充分發揮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中國計量測試學會、中國計量協會、中國計量大學等相關單位和史學專家在中國計量史研究方面的核心引領作用,不斷深化中國計量史研究工作。充分運用研究成果以史育人,面向社會、面向世界講好中國計量歷史故事,展現中國計量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適時推進《新中國計量史》修訂和續撰工作。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整理編撰本地區、本行業計量史。

(七)推動新時代計量文化繁榮發展。旗幟鮮明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計量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傳承中國紅色計量文化的基礎上,加強計量文化創作,發展計量文化產業,推動計量文化與法制計量、科學計量、應用計量同步發展,推動計量文化建設與法治文化建設、廉政文化建設等共同推進,為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優質“食糧”。

(八)培育和弘揚新時代計量精神。積極培育以“科學公正、精益求精、求實奉獻、勇創一流”為核心內容的新時代計量精神,選樹一批踐行新時代計量精神的先進典型,增強新時代計量工作者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把培育和弘揚新時代計量精神與貫徹落實《規劃》、做好新時代計量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發動全國計量工作者積極投入到加強計量體系和能力建設的實際行動中,為奮進新時代、邁向新征程作出應有貢獻。

(九)持續開展計量學科文化建設和知識傳播工作。發揮各級各類計量技術機構、全國和地方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會和有關高等院校、社會團體作用,加強各個計量專業學科的文化建設和知識傳播,在做好計量基礎知識普及的同時,及時宣傳最新計量科技成果及轉化成效,推動計量科普工作進一步做實、做細、做到位。鼓勵和支持地方市場監管部門、有能力的計量技術機構、社會團體和企業建設計量科普線上、線下平臺,組織開展計量科普進校園、進企業、進醫院、進社區等活動。

(十)加強計量文化與科普宣傳陣地建設。切實用好世界計量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日、質量月、市場監管科技周等平臺,面向群眾、面向社會普及計量知識、宣傳計量文化。更好發揮各類新聞媒體在計量文化與科普宣傳中的作用,在權威媒體設置計量科普專欄,及時報道計量科技創新最新成果、民生計量監管服務最新舉措及成效、產業計量服務典型案例等,爭取社會各界對計量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積極做好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官方網站計量頻道的建設工作。維護和使用好“中國計量云課堂”。

(十一)建立計量文化和科普資源創新推廣、資源共享長效機制。依托教學、科研、生產、傳媒和技術服務等企事業單位或社會團體建設一批全國計量文化和科普資源創新基地,動員社會多元主體參與計量文化和科普資源創新開發工作。推動建立計量文化和科普資源創新聯盟,吸納計量技術機構、社會團體、高等院校等單位參加,協力推動計量文化和科普資源搜集、整理、保護、開發、數字化和推廣傳播等工作。探索建立計量文化和科普資源云,加強計量文化和科普資源共建共享。

(十二)推動計量宣傳工作日常化、大眾化、通俗化。牢固樹立“邊工作、邊宣傳”理念,把計量納入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對外宣傳重點內容,從經費、人力等方面予以保障。把人民群眾作為計量宣傳主要對象,把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計量作為計量宣傳主要內容,持續做好日常計量宣傳。既圍繞“國之大者”深入宣傳計量服務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活動等的實際行動和成效,也圍繞“民之所系”廣泛宣傳民生計量安排部署和落實情況。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用去專業化的語言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形象、生動地科普和宣傳計量,深入到群眾中去認真傾聽意見建議,杜絕閉門造車、自說自話、自演自賞。

三、保障措施

(十三)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和有關單位要加強對計量文化建設和科普宣傳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經費保障,結合實際制定工作方案,抓好細化落實。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鋪張浪費。推動計量宣傳與民生計量、產業計量等業務工作緊密結合,特別是與基層計量工作深度融合,杜絕“上熱下冷”“宣傳與業務工作兩張皮”等問題的發生。

(十四)強化人才培養。鼓勵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和有關單位將計量文化與科普宣傳人員培訓納入本單位培訓計劃,積極發現和培養既精通計量業務、又擅長對外宣傳的復合型人才,提高計量文化與科普宣傳工作的專業化水平。

(十五)鼓勵工作創新。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和有關單位要加強計量文化與科普宣傳方式方法創新,充分利用數字化和信息化技術、借助互聯網云平臺開展計量文化與科普宣傳。建立社會化、多元化計量文化與科普宣傳工作機制,聘請關心和支持計量工作的社會知名人士擔任計量文化宣傳大使,發動社會各方參與計量文化和科普宣傳。


分享到:
通知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公告 培訓通知 培訓通知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會員登陸
完善信息
找回密碼
av电影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