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
強化服務意識 提高保障能力
為安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1年以來,計量處嚴格認真落實市場監管總局和安徽省市場監管工作會議精神,根據《2021年全省計量工作要點》部署和要求,聚焦“依法計量 嚴格監管”主責主業,強化“優化計量 提質增效”使命擔當,彰顯了計量促進高質量發展基礎支撐作用?,F做報告如下:
一、2021年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ㄒ唬┓e極推進計量改革發展。省局聯合省國網公司對安徽省智能電能表狀態評價與更換系統開展驗證,發布了JJF(皖)111-2021《在用電能表監測技術規范》,已與省自貿辦聯合出臺了《安徽省在用電能表狀態評價及更換試點實施方案》,在確保我省在用電能表運行穩定、準確可靠的情況下,逐步推廣電能表在線監測、精準研判、狀態評價、失準更換,建立“企業自控、用戶監督、政府監管”機制。省局計量處和省計量院積極推進電動汽車充電樁在線監測研究,探索充電設施計量監管新模式。目前,我省已在合肥、蕪湖、滁州、六安和蚌埠5個市200余個公用充電設施開展在線監測測試,通過近半年的平臺數據對比分析和現場驗證,證明充電設施遠程在線監測模式技術可行、風險可控。
(二)大力加強計量標準建設。一是高規格簽署四方計量戰略合作框架協議。5月12日,中國計量院、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省市場監管局、省計量院四方在合肥簽署計量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副省長張紅文、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一級巡視員張益群出席儀式;二是強化省、市、縣三級計量能力建設,重點加強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強檢項目計量標準建設。全省已建成社會公用計量標準3539項、全省最高計量標準152項,滿足社會95%以上的量傳溯源需求。其中,2021年新建371項(強檢223項),蚌埠、淮南分別建62、54項,位居全省前列。
(三)全面強化民生計量監管。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部署開展了全省民生計量專項行動。對全省50家眼鏡制配場所150臺計量器具、18家集貿市場360臺計價秤、70臺污水流量計、57臺壓縮天然氣加氣機、60家加油站、30家計量器具新產品型式批準獲證企業開展監督檢查;開展了全省過度包裝和大米定量包裝凈含量計量專項監督檢查,抽查高檔酒店、大型超級市場等企業97家244批次月餅和大米生產、流通領域企業392家1051組樣。較好地履行了“依法計量 嚴格監管”職責。認真落實總局糧食市場秩序專項整治部署任務,丁祖權副局長親自動員部署,要求各地做好對谷物容重器、水分測定儀、非自動衡器等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的日常巡查和檢定工作,保障糧食購銷市場秩序。省局及時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強制檢定監管工作的通知》,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出動巡查人員7984人次,對2258家國有糧食企業、基層糧庫等單位的5307臺糧食購銷領域在用強檢計量器具進行了檢定,較好地配合牽頭部門完成了我省糧食市場秩序專項整治。阜陽市不僅在市縣兩級做到檢定能力全覆蓋,還援助亳州解決了“燃眉之急”,并與滁州市一起幫助其它地區快速建立檢定能力,為全省及時、全面完成糧食市場秩序專項整治發揮了較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ㄋ模┌雌谕瓿赡芎脑诰€監測系統建設。配合省發改委指導督促全省300余家重點用能單位全部建成企業端系統,并傳輸能耗數據,全省接入率100%。基本建成連接國家、省相關部門和行業數據共享的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向省數據資源管理局申請云資源,完成平臺系統在政務云上的搭建,完成系統1.0版開發應用。對35家符合驗收條件的重點用能單位現場驗收,推進提高企業端數據質量。與發改、水利、經信部門聯合開展能源資源計量審查、能效水效標識監督檢查、變壓器能效提升檢查等,2個項目被總局評為2020年能源資源計量服務示范項目。能耗雙控考核相關指標獲得滿分。
(五)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了2021年度“計量單位使用情況”等7項“雙隨機、一公開”專項監督檢查工作。以問題為導向,將省級2項事項抽查比例由5%提高到10%,進一步擴大抽查覆蓋面,共對9家市縣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13家計量器具型式批準獲證企業開展了現場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指導進行整改。部署開展了計量標準、國家標準物質專項監督檢查,進一步壓實計量標準考核獲證單位和國家標準物質研制生產機構的主體責任,保障量值的準確可靠。全省共抽查137家計量標準建標單位494項計量標準、31家下級市場監管部門的212份計量標準考核檔案,5家國家標準物質研制和生產機構的45種國家標準物質。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均已責令問題單位整改到位,其中淮北市局責令淮北工科檢測檢驗有限公司3項計量標準停止運行。
(六)深入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編撰《安徽省工業計量典型案例匯編》,收錄20個企業計量案例和55個常見問題解答等,印制2000冊贈送企業和基層單位,為企業和基層單位送法規、送知識、送案例、送經驗。將其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合肥、池州組織兩個工業園區開展“計量專家面對面”培訓,對100余家企業集中開展生物醫藥、化工安全計量授課和診斷。組織動員和引導企業和基層單位登錄“計量服務中小企業平臺”,參加“企業計量公益課程”在線學習等,有效地幫助中小企解決了實際問題,提高了計量能力,為優化營商環境、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ㄆ撸┏掷m加強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監督管理。一是配合做好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授權復查考核工作;二是加強全省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調研指導,為進一步加強全省縣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監督管理,推進新時代新階段縣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能力建設,聯合省計量院、滁州、宣城、淮北市局對省內及蘇浙魯等發達省份毗鄰地區,組織開展縣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建設專題調研工作,現已完成《關于開展縣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能力提升行動》初稿,為今年出臺全省縣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整體能力水平提升文件理清了思路;三是開展計量比對,提升計量技術機構能力。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15項國家計量比對結果通報中,省計量院參加的7項量值比對、安慶等3個市計量所參加的4項量值比對,比對結果全部符合要求。全省部署開展了“萬能試驗機”、“電子計價秤”2項省級計量比對,同時,以安徽省長江計量所為主導實驗室,組織7家計量技術機構參加開展了“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高精密玻璃液體溫度計”2項計量比對。
(八)不斷加快地方計量技術規范體系建設。常態化、標準化、規范化推進安徽省地方計量技術規范體系建設,上半年新批準立項24項作為制定項目,下半年新批準發布22項安徽省地方計量技術規范,總數達到128項,再創歷史新高。2021年6月29日,《中國市場監管報》以《安徽謀劃推進“十四五”地方計量技術規范體系建設》為題報道我省主要做法和成效。
(九)有序推進產業計量中心建設。國家新能源汽車儲供能產業計量測試中心11月通過計量司組織的預驗收。省計量院依托該中心的“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項目,獲批籌建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依托合肥計量院新籌建安徽省生物醫藥產業計量測試中心1家,依托蕪湖計量所的安徽省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自籌建以來,扎實推進,獲得蕪湖市政府土地和資金的巨大支持?;茨稀霾?、馬鞍山分別圍繞礦用安全、硅基、軌道交通積極開展安徽省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籌建工作,全省產業計量中心建設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ㄊ┓e極推動長三角計量一體化。一是強化計量協同監管機制,組織開展了長三角地區加油機計量“交叉暗訪”行動;二是積極推進“滬蘇浙皖”計量技術規范共建互認工作。蕪湖市計量所主導起草的《激光標線儀校準規范》成為首批首個通過一市三省市場監管局審定的“滬蘇浙皖”計量技術規范。今年又新增立項由省計量院、宣城市計量所、阜陽市計量所主持起草《熒光法葉綠素a在線監測儀校準規范》《微波消解儀校準規范》《表面振動壓實儀校準規范》等3個項目,是長三角地區獲批項目最多的省份。
?。ㄊ唬┓e極構建大計量格局。我局配合省生態環境廳出臺了《安徽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試行)》,加強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管理,提高自動監測數據質量。2021年繼續聯合省生態環境廳依托省計量院對全省廢水類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設備開展量值溯源,同時在合肥等3市6家大氣重點排污單位開展煙氣自動監測設備量值溯源試點工作。
(十二)不斷加強計量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加強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會建設,印發《關于同意成立安徽省電磁計量技術委員會等4個委員會的批復》。至此,我省共組建11個省級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會;二是強化注冊計量師制度宣傳動員,1365人報考,全省已通過考試人員總數達到2350人,其中一級464人,二級1886人;三是加強人員培訓,開展安徽省計量技術機構業務骨干人員“傳幫帶”活動,增強強制檢定屬地服務能力,培養人員138人。舉辦全省計量管理人員培訓班,共130余人參加學習;四是聯合省總工會共同舉辦了2021年度計量技術人員技能競賽,包括燃油加油機計量檢定、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計量檢驗2項技能競賽項目,省計量院和安慶、馬鞍山、滁州、蕪湖、阜陽市局代表隊分別獲得競賽團體總分前六名。組織比賽成績排名前3名的參賽隊選手參加長三角地區計量技能比武決賽,獲得團體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個人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其中馬鞍山選手張力獲得競賽個人一等獎的好成績。
(十三)積極開展計量宣傳活動。省局舉辦“5·20世界計量日”紀念及“計量守健康惠民生”系列活動。邀請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作《度量未來——國際單位制重新定義》專題輔導講座。編印9000張計量監督管理辦法海報,組織張貼在全省各集貿市場、加油站、眼鏡制配場所。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廣泛開展“計量守健康惠民生”四進活動,通過計量便民服務、助力企業發展、計量科普、計量監督檢查等多種形式,提升計量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的能力水平,借助電視、廣播和抖音微信等平臺廣泛宣傳,讓人民群眾感受到計量工作對美好生活的守護和保障。合肥市局積極籌備參與全省“5.20世界計量日”系列活動,與相關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蚌埠市局將每月的最后一周定為“血壓計檢定綠色通道周”,建立為市民服務長效機制,并在7個企事業單位成立“計量科普宣傳站”。阜陽市局多形式豐富計量宣傳載體和內容,在市電視臺進行計量宣傳專題播報,《潁州晚報》刊登計量科普專版,利用微信、抖音直播計量守健康惠民生系列活動。
二、存在問題
(一)縣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地方政府對縣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和強制檢定經費保障不到位,計量技術機構自身改革不到位,計量技術人員數量不足、素質不高、隊伍不穩,基層建標積極性不高,計量檢定服務能力難以滿足基層法制計量監管和民生計量服務的需要。
?。ǘ﹪@新興產業的計量測試服務能力不強。建設產業計量中心的積極性不高。
三、2022年重點工作安排
根據2022年總局計量工作要點和省局重點工作任務分解,全省市場監管計量工作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標準,以服務我省優化營商環境、強化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目標,進一步深化安徽省計量“放管服”改革,強化能力建設,開拓創新,重點做好以下十五個方面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為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積極貢獻。
(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及時組織開展《計量發展規劃》宣傳討論,征集全省實施意見建議,加快出臺我省實施細則。
?。ǘ┓e極推進計量“放管服”改革。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證照分離”改革 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通知》(國發〔2021〕7號),在安徽“合肥、蕪湖、蚌埠”自貿試驗區范圍內加大改革試點力度,對“承擔國家法定計量檢定機構任務授權”審批事項試點直接取消審批,跟進加強后續監管,對其他地區“承擔國家法定計量檢定機構任務授權”審批事項鼓勵實行告知承諾制,及時跟蹤改革情況,優化調整執行政策,保障改革試點順利實施。推動省局、省自貿辦《安徽省在用電能表狀態評價及更換試點實施方案》實施,確保我省自貿區電能表狀態評價與更換試點工作順利完成。
(三)大力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完善企業創新服務體系”建設要求,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計量主動服務中小企業新方法、新模式,為優化我省營商環境,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推進產業質量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供更好的計量服務。
(四)積極推進計量科研創新。加快推進中國計量院、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省市場監管理局、省計量院四方計量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落實,加快組建計量聯合實驗室開展新能源領域計量科學研究,完善聯合實驗室章程和運行機制。
(五)全面提升縣級法定計量機構能力。出臺《關于開展縣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能力提升行動的通知》,組織開展縣級法定計量機構能力提升行動,計劃用4年時間,對全省縣級法定計量機構強檢能力進行全面提升。通過開展專項監督檢查,進一步加大指導幫扶力度,加快推進縣級社會公用特別是強制檢定計量標準建設,強化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日常監督管理,促進全省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整體能力水平提升,以帶動縣級法定計量技術機構改革,激發發展內生動力。
?。┙⒔∪歼_峰碳中和計量體系。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承擔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研制我省碳達峰碳中和計量體系實施方案,籌建安徽省碳計量技術委員會,開展相關計量技術規范制修訂和相關計量標準建設的研制。完善能源計量體系,建成完善能耗在線監測系統,探索創新能源計量線上申報和審查新模式,開展對數據中心的能源計量審查,開展能效標識、水效標識監督檢查,配合做好變壓器、電機能效提升和“能效領跑者”工作。
(七)不斷夯實計量基礎。加強全省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2022年全省圍繞保障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等領域的法制計量需要,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領域的計量需求,力爭新建社會公用計量標準100項,其中省最高計量標準10項。加強計量比對管理,不斷提升計量技術機構能力,2022年在全省計量技術機構公開征集計量比對項目,鼓勵有條件的計量技術機構申請主導實驗室,重點開展民生計量以及戰略新興產業等領域的計量比對4項。在新能源汽車、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計量檢測技術研究,解決新計量測試需求10項以上。
(八)持續強化法制計量監管。聚焦“依法計量 嚴格監管”主責主業,強化“優化計量 提質增效”使命擔當,繼續保持貿易結算、醫療衛生、環境監測、安全防護等領域計量器具專項監督檢查高壓態勢,加強對全省計量標準和國家標準物質監督檢查,圍繞民生及社會公共利益,加大對糧食購銷領域、眼鏡制配場所計量器具、加油機、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反過度包裝等計量專項監管,選擇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充電樁在線監管試點工作,充分發揮法制計量促進高質量發展市場監督作用。根據《規劃》要求,“十四五”期間我省仍需積極開展誠信計量示范單位創建活動,完成3000家誠信計量示范單位目標任務,同時進一步完善誠信計量體系,建立以經營者自我承諾為主、政府部門推動為輔、社會各界監督為補充的誠信計量管理模式。
(九)不斷提升地方計量技術規范制修訂質量。全省新制修訂地方計量技術規范10項以上,總數達到140項以上。嚴格落實《安徽省地方計量檢定規程/校準規范制修訂工作辦理程序》規定,通過安徽省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會常態化管理嚴把地方計量技術規范制修訂質量關,進一步提高地方計量技術規范體系的先進性和適用性。
(十)加快完善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在新能源、智能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加快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建成驗收1個國家產業計量中心,對已批籌的2家省級產業計量中心開展中期評估,新培育批籌1家以上省級產業計量中心,召開產業計量中心建設推進會。著力解決產業計量測試難題,突破關鍵計量檢測技術,為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全溯源鏈、全產業鏈、全產品生命周期、具有一定前瞻性的計量支撐。
(十一)積極推動長三角計量一體化建設。積極推進我省3個長三角地區計量技術規范項目的制定工作,參加長三角區域內計量考評員共享、互派工作。積極參加優化完善C標志長三角“一網通辦”,落實計量器具型式評價結果互認,積極參加華東地區計量比對工作。積極參加完善產業計量云平臺(長三角)長效運行機制,參加長三角碳達峰碳中和計量體系建設研究。
(十二)不斷加大計量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加強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會建設,指導11個省級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搭建計量技術骨干培養平臺,推動我省計量人才隊伍建設。強化注冊計量師培養,廣泛動員計量技術機構人員積極進行注冊計量師考試報名、注冊申報工作。加強全省“能源計量審查”、“計量標準考核”和“法定計量單位檢查”等專家庫入庫人員培養,加快計量專家庫建設。組織計量業務培訓,舉辦計量院(所)和計量授權站技術負責人培訓班,加大計量技術機構業務骨干人員“傳幫帶”活動力度。組織對全省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和授權的技術機構人員開展專業項目考核,持續促進計量技術機構人員能力水平提升。
(十三)廣泛開展計量文化宣傳活動。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以“5·20世界計量日”為重點的宣傳活動。主要開展“精準計量 服務綠色低碳發展”計量宣傳活動,開展計量便民服務和專家授課、購買宣傳畫冊、印制宣傳材料等,借助電視、廣播和抖音微信等平臺廣泛宣傳。貫徹落實總局關于開展計量文化和科普宣傳有關工作的通知,積極申報“全國計量文化和科普資源創新基地”,精心組織計量文化和科普資源征集,認真做好“計量文化宣傳大使”推薦工作。
(十四)加快建立計量合作機制。為構建全省一體化計量體系,推動計量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發揮計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積極協調各相關部門,爭取省政府支持建立全省計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2022年繼續加強與省發改委、省衛健委、省教育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省水利廳等部門計量工作合作。
(十五)努力提高計量信息化水平。在積極推廣、應用國家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業務管理系統(e-CQS)公共服務平臺的同時,聯合省計量院、合肥計量院積極開展信息化建設,努力實現計量業務管理系統與強檢業務(e-CQS)系統互通互聯,推動計量數據的規范管理和挖掘利用,進一步提高全系統計量服務效率。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4-04-19
2020-09-28
2019-10-25
2019-06-21
2019-04-12
2019-02-21
201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