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網 http://www.www.meettree106.com/
中國計量網——計量行業門戶網站
計量資訊速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苑 > 儀器使用

從水表誤差曲線談調校表技巧

發布時間:2008-08-12 作者:周力 李長根 來源:www.jlbjb.com 瀏覽:3429

湖南省長沙市水表計量檢定站 周力 李長根


  根據國家水表檢定規程要求,在檢定水表示值誤差時,應在“公稱流量”、“分界流量”、“最小流量”、“始動流量”4個流量點進行檢測。不同口徑水表的各個流量點,都有各自相應的流量和用水量,因此水表在檢定示值誤差時都有各自相應的理論耗時。如果在檢定中某流量點檢定不合格,水表就需要調整。由于水表調整后各流量點都會受到影響,因此調整后各流量點都需要重新檢定,這樣檢表耗時將會成倍增加。以D15旋翼式濕式水表為例,公稱流量1.53/h,用水量0.13,耗時4min;分界流量0.153/h,用水量0.023,耗時8min;最小流量0.0453/h,用水量0.013,耗時14min,始動流量0.0143/h,要求觀察時間不少于2min,總耗時約28min。如果檢定中其它三個流量點都合格而公稱流量不合格,水表就要進行調整,調整后再重新檢定各流量點,耗時又是28min,這樣累積總耗時將近60min,如果一次調不準,耗時將更長。由此看出,按照常規調校水表,耗時多、效率低。

  那么,是否有一種既不違反檢定規程又能提高效率的調校表方法呢?
  我們知道,水表的流量與示值誤差之間是有一定規律的,用曲線表示如下圖:
    


  圖中:Qmin—最小流量;Qt—分界流量;Qp—公稱流量。
  從曲線圖可以看出:在水表調整過程中,流量—誤差曲線整體會隨調整上移或下移,而且由于分界流量誤差處于誤差高區與低區的分界點,因此一般情況下,分界流量誤差值要大于公稱流量誤差值,而最小流量誤差值接近于分界流量值或更大。根據以上特點,如果公稱流量誤差值接近合格范圍的上限(+2%),那么分界流量誤差值就將超出其合格范圍的上限(新表+2,維修表+3),見曲線B;如果公稱流量誤差值處于(-2~0)%之間,分界流量合格的概率則要大的多,見曲線A;最小流量與此類同。作為熟練的檢定員,根據前次檢定結果將公稱流量誤差調整至(-2~0)%是完全可以達到的,這樣就可以做到在調準公稱流量誤差的同時,基本保證其它流量點的誤差在合格范圍內,從而減少水表調整次數,提高調校表的效率。以下是實際檢測水表示值誤差各流量點的誤差值:(%)
    


    更進一步研究可以發現,熟練的檢定員都有以下這樣的經驗:
    同樣以D15旋翼式濕式表為例,檢公稱流量時,用水量為100L,在水表指針轉至80L時,從工作量器的標尺指示的水量就可大致判定誤差大小,如果結合前面的方法,我們在檢D15旋翼式濕式水表公稱流量時,可以找出觀測點即水表指針指示80L、誤差在(-2~0)%范圍內時的工作量器標尺相應指示的區間,以80L為例,標尺相應范圍(80~81.6)L,在檢公稱流量時,當水表指針指示80L時,如果標尺指示在(80~80.6)L之間,可以初步判定該表其它流量點的誤差也在合格范圍內,此時可以繼續按檢定規程逐步檢定各個流量點。如果標尺不在(80~81.6)L之間,則立即關水停止檢定,將表調整直至達到(80~81.6)L范圍內,再進一步檢定其它流量點,這樣調整一次耗時也不過35min。可見,運用水表流量——誤差曲線可以大大節省調校表時間,提高調校表的工作效率。另外,利用水表流量——誤差曲線還可以分析和判斷水表質量,比如當公稱流量誤差值已調至-2%時,分界流量誤差值仍大于+2%,說明水表已無法調整,水表質量存在問題。

   綜上所述,在檢定水表工作中運用水表流量——誤差曲線有以下三點作用:
  1.提高調校表的工作效率;2.降低調校表成本;3.幫助分析水表質量。
  在實際操作中,首先確定各種口徑各流量點的觀測點,然后找出工作量器標尺上的相應區間(觀測點值,觀測點值×1.02),并且對這一區間進行標定,最后在檢表時運用流量——誤差曲線性質判斷水表示值誤差是否合格。

  需要說明的是:
  1.上述方法僅限于旋翼式水表,且最適合于耗時較長的小口徑(D15和D20)水表的調校。而螺翼式水表的調校則要根據它的流量——誤差曲線進行,而且由于螺翼式水表多為大口徑水表,檢定流量大,耗時極短,因此可以不必采用上述分析方法進行調校。
  2.觀測點數值越大越可靠,具體取值大小可自定。
  3.相對于觀測點數值的工作量器區間必須經過標定。

分享到:
通知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公告 培訓通知 培訓通知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會員登陸
完善信息
找回密碼
av电影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