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全社會對產品和質量有了更高關注,檢驗檢測服務業作為高技術服務業之一,已獲得長足發展。究其發展的動因,離不開全方位、多維度的創新,各個層面的創新成果能激發檢測機構的成長,也全面推動檢驗檢測服務業的發展。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等組成全方位多維度的創新體系,將成為檢驗檢測機構成長和行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技術創新
檢驗檢測標準的不斷提高,客觀上對檢驗檢測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須通過檢測方法的創新、檢測精度的提升、檢測儀器設備的更新等技術創新,來達到更高的標準。此外,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升級客觀上要求積極推進多層次檢驗檢測標準的制(修)訂,從而對現有的技術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此良性循環,技術創新成為推動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助力檢測機構成長的動力。
模式創新
細分來看,主要包括發展模式創新、管理模式創新、服務模式創新等。
從發展模式來看,檢驗檢測機構發展模式創新主要可以通過借力發展、重組整合等來實現。借力發展型指的是依托行業內原有機構,通過兼并收購等途徑獲得專業資質、進入專業檢測市場的發展模式。比如英國天祥集團(ITS)當年就通過收購瑞典的一家認證機構SEMKO以及美國的ETL實驗室,獲得了相關認證資格,從而達到了進入認證市場的目的。重組整合型指的是通過改革重組,將多個相關機構整合組建新的機構,達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市場競爭力目的的發展模式。如荷蘭應用科學組織(TNO)將14個與產業發展、公共檢測與服務有關的研究機構組合在一起,組建獨立的、非營利性的技術研發與服務機構,不斷歸并整合為共享資源,提高效能,夯實TNO在綜合服務和競爭能力方面的優勢地位奠定了基礎,使其成為歐盟第二大應用研究機構。
從管理模式來看,集團化管理模式、市場主體加盟管理模式等創新的管理體制,在國外檢測巨頭中已有實踐并獲得了較好發展。其中,集團化管理模式指的是采用松散式管理、集團化運作的管理體制,在同一品牌下各子集團公司通過各自獨立運作相互競爭的方式參與市場競爭,同時共享機構資源和品牌優勢,謀求長遠發展。已經進入中國的德國技術監督協會(TUV)便是這一模式的成功實踐者,TUV主要由三大各自獨立運作、相互競爭的集團公司組成:TUV南德意志集團、TUV北德集團和TUV萊茵,三家集團公司在業務領域上既有重疊也有各自側重,在全球檢驗檢測市場上,TUV品牌得到了客戶的廣泛認可。
市場主體加盟管理模式近年來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在注重商業管理技術、引入競爭機制和顧客導向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影響下,包括不少政府實驗室在內的機構也紛紛引入市場化的主體參與機構運作,旨在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務質量,特許經營等新型的管理模式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英國國家物理研究所(NPL)實行“GOCO”管理模式(Government Owned Contractor Operated),即政府所有、合同管理的特許經營運行模式,政府作為NPL的最大投資者,與私營的SERCO集團簽訂委托管理合同,對NPL發展的大政方針和科學研究方向掌控主導權,而SERCO集團則主導機構管理層運作,控制項目經費的投入產出效益。NPL還靈活運用PFI方案吸引民間資金和技術,增強機構整體實力。國有資產私營化運營管理模式的合理運用使政府和企業之間構建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不僅能為政府公益機構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且也提高了科學服務的效率和有效性,每年可為政府節約200萬英鎊左右的開支,保證了NPL工作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鞏固了該機構的國際地位和客戶的忠誠度以及對機構的信心。
業態創新
檢驗檢測服務業的發展越來越注重以市場發展為導向、以客戶需求為目標、以研發測試為手段、以新興服務模式為載體,不斷向產業鏈前后端延伸,衍生出多種新興業態。比如個性化定制檢測咨詢服務就是一個高附加值的業態,咨詢服務不僅能為企業提供檢測,更提供咨詢服務,給出定制化的解決方案——檢測機構在第一時間根據行業新規和動態,針對性地研發出各類新規的測試方案,協助企業了解法規和指令的技術,從而為客戶提供前瞻性、定制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和解決方案,從而搶占競爭先機,提前占領市場份額和高地。歐盟正式推出RoSH指令和REACH法規之前,SGS已通過全球化網絡,第一時間掌握了法規要求和動態,趕在具體法規尚未出臺之前,SGS就開始向企業提供了應對措施,幫助企業順利應對各項技術壁壘,確保出口業務的正常運作。
電子商務線上檢測服務是借助B2C平臺,將檢測服務延伸到銷售環節的一種新興業態,也值得嘗試。近年來,電子商務等新商業模式的興起給人們購物模式帶來很大的沖擊,但同時網絡購物的不確定性也增加了選擇的難度,消費者往往存在一定疑慮。部分檢測機構敏銳地洞察了新興的市場機會,創新檢測服務業態,主動為網絡賣家提供線上產品的檢測服務并出具檢測證書,一方面增加了賣家的信譽、增加了網絡購物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也為消費者提供了保障。越來越多的賣家開始主動購買檢測機構的服務。第一方實驗室檢測服務在產業集聚區內順應企業發展需要,主動承接高能級、高技術的檢測任務,為企業在生產環節提供產品質量檢測等服務,企業檢測外包的趨勢逐日顯現。如常州橫林,400多家集聚的地板生產企業,紛紛委托省地板質檢中心為其實施出廠檢驗,把中心視為企業“檢驗科”;在無錫,300多家電動自行車企業共享國家電動自行車產品質檢中心的服務平臺,已形成“制造相對分散,檢測研發培訓高度集中”的新業態;在我國最大的電線電纜生產基地宜興,由國家電線電纜產品質檢中心投巨資建成的代表國際一流水平的線纜檢測高壓大廳剛剛投入運行,遠東、萬馬、滬安等7家大型線纜龍頭企業立即與中心建立全面技術合作,檢測機構為企業發展提供檢驗服務,集成企業技術服務中心,承擔第一方實驗室的新興服務業態為各地產業的發展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
背景檢驗檢測認證產業:高技術服務業“啟明星”
檢驗檢測認證與標準、計量并列,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檢的三大支柱。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是高技術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化程度高,技術含量高,服務附加值高,是一個自身發展潛力大、產業環境影響大的成長性產業。
檢驗檢測認證產業不僅自身規模龐大,其作為生產性服務業,輻射力也不可小覷,50億的檢驗檢測認證產值可能帶動近千億的產業發展。正是由于其發展前景良好,因此目前成為不少政府機構重點扶持的產業,如香港政府就將檢測及認證服務業列入六大優勢產業之一。
中國是全球最具增長潛力的市場,目前全國已有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2.6萬家,產業收入約為1500億元。其中,上海是國內檢驗檢測認證市場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據統計,本市計量認證實驗室已達668家,建有國家質檢中心45家,市級質檢站66家,從業人員4.3萬人,年產值127.1億元,已基本形成由國資、民營、外資等多元機構主體參與的市場化檢測體系。
閘北區作為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在上海的唯一試點區,為對接上海“四個中心”建設,推進區域經濟轉型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委、區府將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列為該區五大重點培育的現代服務業之一。閘北區檢驗檢測認證專業服務業發展迅猛,已集聚了65家機構,其中檢驗檢測機構56家。目前國家認監委已正式批復上海市閘北區創建全國第一家“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示范區”。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是高技術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化程度高,技術含量高,服務附加值高,是一個自身發展潛力大、產業環境影響大的成長性產業。
2011-2013年三年中,上海本地國有、集體、民營、外資四類不同經濟類型檢測機構的數量變化不大,其中國有、集體性質檢驗檢測機構數量逐步減少,民營性質機構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