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河環保自主研發的PM2.5監測儀,能分辨出直徑為頭發絲二百分之一的細顆粒物
出門前先看一下空氣質量指數,已成為不少人的習慣。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測得這些數據的高科技設備,很多出自河北一家高科技民營企業——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月18日,先河環保一舉中標河北省64個縣(市)空氣質量監測網建設項目,其市場在我國版圖上迅速延伸。河南省中標項目總額為3267萬元,廣州市為798萬元……自10月份以來,該企業中標或簽訂的空氣系統合同數額高達1.1億元。預計到年底,先河環保PM2.5監測儀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將達40%,而去年這一數字為8%。“我們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已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區)的300個城市。”公司總裁李玉國說。
“先河獨創的流量調節系統,保證了PM2.5監測設備內空氣流速為每分鐘16.7升,與人體勻速走路時接近,設備也更加適應我國的大氣環境,保證了監測數據的準確,這也是我們多次中標的原因。”李玉國介紹,今年華北出現了幾次重霧霾天氣,部分國外監測設備出現流速不穩、負壓超高報警等問題,有的還出現PM2.5數值大于PM10的數據倒掛現象。相比之下,先河環保的PM2.5監測儀經受住了重污染、高濕度天氣的嚴峻考驗,受到環保部好評。
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十幾年前剛成立時,先河環保還只是一個僅有4人的小公司,沒有競爭實力。1998年,李玉國從一則新聞中“嗅”到了商機:中國政府和美國簽署環保協議,首次在11個城市引進美國的空氣質量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替代這些進口的環保設備,正是我們的努力方向。”李玉國說。
瞄準高技術含量在線環境監測產品,他們開始研發快速、自動監測設備。2000年,我國第一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在先河環保誕生,打破了該類設備依賴進口的局面,迫使國外同類產品價格每套由120萬元降至40多萬元,降價超6成。此一項,累計為國家節省財政投資30多億元。
自此,10多年來,先河環保超前研發的腳步不停歇。10年前,國內大多數人尚不知PM2.5為何物,先河環保就開始了PM2.5監測技術的研究和開發。
“監測的原理相同,但在微環境下,保證監測的準確性,我們有很多核心技術。如PM2.5的直徑為頭發絲的二十分之一,我們的設備能分辨出直徑為頭發絲二百分之一的細顆粒物;即使每立方米空氣中增加1微克重量,儀器也能準確顯示出來。”先河環保研發中心主任管祖光介紹。2012年底,國內對PM2.5監測設備需求陡增,先河環保順勢推出,一舉贏得市場份額。
近日,先河又投資623.3萬美元,收購了在歐美市場占有率近100%的美國CES公司60%的股權。率先掌握重金屬監測關鍵技術,正式進軍重金屬監測領域,朝著“做全球最專業的高端環境監測儀器與服務提供商”的目標,先河環保又邁進一步。
■編輯點評:環保產業商機無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制,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梢灶A見,隨著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推進,環保各個細分產業的盈利模式也將日漸清晰。聰明的企業家應該敏銳地從中發現商機:環保產業商機無限,大有可為。
不只是國家的頂層設計,我省的現實情況也為環保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商機。河北省大氣污染較重,據初步測算,僅今年全省實施大氣污染防治項目就需要投入近千億元。如此,解決我省的大氣污染問題,將會托起一個巨大的環保市場,形成一個很大的環保產業。
機遇只垂青有準備的頭腦。先河環保由最初幾個技術人員搭伙起家的小公司,發展成為高端環境監測設備供應商,其發展歷程告訴我們,發展環保產業不僅要善于把握機遇,更要有超前意識——研究市場目光超前,既要緊緊把握當前的市場需求,還要認真分析未來的消費熱點;能夠做到技術研發行動超前,實現新產品生產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
環保產業是新興產業,意味著很多方面沒有現成的路可走,甚至存在著諸多難以預見的風險和挑戰。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從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創造環保產業良好的發展環境,引導環保企業更好地把握機遇、化解風險,從而實現環保產業的無中生有,由小到大,由弱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