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國內首個檢測資源聯盟在東莞成立,面對豐富而分散的檢測資源,東莞首次在國內進行聯盟式整合的探索。
檢測行業步入新世紀才逐步開放,在東莞是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東莞坐擁龐大的制造企業群體,檢測機構在近幾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行業的發展亂象也如影隨形。其中,在各方力量的博弈中,不對等的市場競爭令民營檢測機構的處境最為尷尬,行業監管的缺失令一些第三方檢測機構誤入歧途。
塑造行業具有公信力的正面形象,令第三方檢測機構真正實現獨立與公正,市場監管和行業自律均必不可少,而東莞也正在進行有益的探索。雖任重道遠,但也可期。
高利潤的誘惑
由于東莞外向型企業眾多,隨著歐美等國家對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標準日漸提高,企業需要出具權威的檢測報告才可通關,這催熱了東莞的檢測行業,檢測企業也日漸增多,而且集群效應在一些鎮街已經初步顯現。
近幾年來,東莞的檢測行業發展迅猛,除了政府及職能部門下設的檢測機構外,外資和民營企業也紛紛搶占東莞市場,業內競爭日益激烈。數據統計,2011年,全國總體檢測市場容量達820多億元,東莞占據其中數十億元的份額。
在東莞市優越檢測技術服務公司的實驗室里,幾名身著白色大褂的技術人員戴著口罩,正在對重金屬進行檢測。優越檢測公司背后的投資者,是均興金屬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黃日榮。
均興金屬位于道滘鎮,是一家以五金飾品為主營產品的傳統制造企業。黃日榮對記者介紹稱,受金融危機影響,五金行業同樣面臨著訂單銳減的困境,均興金屬也不例外。前幾年,訂單量的驟降令黃日榮下定決心尋求新的行業盈利點。
均興金屬的產品主要出口到歐美等地區,產品中的重金屬含量必須符合歐美標準才可通關,涉及到鉛、鎳、鎘等重金屬的檢測,以及染料、鍍層等多項檢測。幾年前,黃日榮設立了優越檢測這家獨資檢測中心,致力于行業公共檢測。黃日榮的初衷是,創立優越檢測,不僅可以令均興金屬避開高昂的檢測成本,還可以接收同行的檢測訂單而獲益。
與利潤空間一再被攤薄的五金制造行業相比,優越檢測的營業額卻直線上升,利潤率也是一路上漲,從2008年的10%,到2009年增至15%,再到2010年~2011年增至20%。
據了解,近幾年來,面對不斷增長的檢測市場需求,黃日榮正逐步加碼優越檢測的投資建設,目前一年的檢測營業額就可以達到數千萬元。他坦言,相對于毛利15%的五金制造業來說,檢測行業是一個暴利行業,行業利潤高達50%~300%。
在高利潤的誘惑下,除了本地企業外,一些國外檢測機構也開始搶灘東莞檢測市場。2009年,松山湖正式與法國皮革與鞋類質量檢測中心(CTC)簽訂投資協議,法國CTC投資四百萬元在松山湖建立鞋類質量檢測中心,正式進駐東莞。
去年,世界一流的鞋業測評認證機構賽卓也正式落子東莞。據賽卓亞洲業務開發負責人謝慧錦介紹,2004年,賽卓就在東莞設立了代表處,經過多年耕耘,東莞許多制鞋企業都成為了賽卓服務的客戶。為了更好地深耕東莞市場,賽卓決定擴充東莞地區的業務,于去年成立了東莞賽卓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東莞中鼎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洪雙進對記者介紹,檢測業在東莞是朝陽產業,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東莞集聚著龐大的制造企業群體,此前,由于缺乏較為權威的行業檢測機構,導致東莞企業不得不將檢測業務交給深圳、廣州等地的檢測機構完成,隨著東莞本土檢測力量的崛起和外來資本的滲透,東莞企業的檢測業務正在逐步被本土檢測機構分流。
不對等的競爭
從目前來看,東莞的檢測機構,民營企業最多,但他們的處境也最為尷尬。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國有檢測機構在資源上擁有先天性的優勢,而且有些地區或領域因為檢測市場未完全放開,市場競爭不對等,國有檢測機構形成壟斷之勢;而外資機構擁有品牌優勢,企業產品要做檢測,一般都會主動去找有品牌效應的大型檢測機構,民營企業則只得“拾人牙慧”,處境尷尬。
以松山湖作為樣本來看,目前松山湖的檢測機構數量最多的是民營企業,除擁有像東莞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這樣的事業性檢測機構,以及像法國CTC皮具與鞋類質量檢測中心這樣的外資龍頭企業外,依托東莞工研院和東莞電研院等公共創新平臺的技術力量,也孵化出幾家檢測企業。
這幾種類型的檢測機構發展狀況到底怎樣,可以從一組數據中得到直觀的體現。記者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2012年,國有檢測機構東莞市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共服務企業8000家,營業額7760萬元;外資檢測機構CTC共服務企業600多家,營業額超過1300萬元。
民營企業的數據則相形見絀,并不十分光鮮。松山湖的民營檢測企業中,處于龍頭地位的是中鼎檢測,去年共服務企業500多家,營業額為1200多萬元,其他民營企業則業務量有限,營業收入也根本無法和國有檢測機構以及外資機構相提并論。
在談到民營企業的發展現狀時,東莞三鼎產品檢測服務公司項目經理馬青立對記者介紹,民營檢測企業目前規模普遍較小,實力羸弱,與行業發展的歷史較短等因素有關。
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檢測業發展的濫觴可以追溯到15世紀,為了保證產品品質,保障消費者權益,更為保障行業健康發展,歐美國家開始推動第三方的檢測機構介入,到19世紀中葉,成熟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介入商品檢測已成為一種自覺的商業行為。
馬青立對記者介紹,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起步較晚,基本上是步入新世紀以來才開始有意識地去發展,和歐美國家相比,擁有先天性的不足,在市場成熟度上,國內的檢測行業還不可與國外的同日而語。
從目前來看,國內現階段檢測現狀是,內銷產品由國家檢測機構負責,出口主要由外資檢測機構負責,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則處境尷尬,在夾縫中艱難生存,東莞的情形也不例外。
東莞市立創華科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是工研院孵化出的一家民營檢測企業,主要從事各個行業的環保檢測服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公司負責人張慶表示,作為一家民營檢測企業,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市場開拓的乏力,面臨重重桎梏。
“實驗室建設要投入巨資,現在來看,投入與效益并沒有成正比,一些民營企業盈利艱難。”張慶對記者介紹,以環保領域的檢測為例,民營企業開拓市場的渠道比較單一,客戶此前習慣與有政府背景的檢測機構打交道,因此會對民營檢測企業存有不信任感,對民營企業出具的檢測報告是否權威存有疑慮。
無序的市場
商業化之后,第三方檢測機構與企業的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檢測機構將企業視為收入的重要來源,即使它們認為自己是所謂“獨立第三方”。多家檢測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各個行業的檢測中,一些第三方檢測機構為了短期盈利,不惜違背誠信而違規操作。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介紹,一些企業在申請質量證書時需要提交產品質量檢測報告,面對時間吃緊的情況,往往會要求檢測機構在下單之后一兩天內就出具檢測報告。
上述人士稱,一些檢測指標根本沒有辦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出具結果,第三方檢測機構要么選擇不做,要么出具假報告以保證企業能順利申請到證書。為了維護客戶關系,爭取到更多客戶,許多檢測機構會選擇直接出具報告,根本就不去檢測。
馬青立在檢測行業浸淫多年,他對行業的潛規則也是十分痛心。他回憶稱,幾年前,在行業剛剛起步時,業內作弊成風。如今,市場淘汰了一些毫無公信力的檢測機構,但潛規則依然橫行。
三鼎公司的檢測業務領域是產品認證、測試、化學檢測等,馬青立對記者介紹,“許多檢測機構面對的多數是低端客戶群體,一些客戶在與第三方檢測機構談業務時,有的就直截了當表示要拿到產品達標的質量檢測報告,部分檢測機構根本就不去做實驗,直接出具報告。”
馬青立介紹,一些檢測機構純粹是用營銷模式來運作的,通過價格戰來拉攏客戶,“比如,按照正常來講,一單業務我們的報價是1萬元,他們就可以壓低到3000元左右,如果我們3000元接下來,就是虧錢的,而他們僅僅就是為了給客戶提供‘合格’的報告。”
一些檢測機構造假,很容易對客戶造成風險。馬青立舉例介紹,此前,一些客戶曾咨詢三鼎公司,是否有必要對出口歐盟的電線插頭等產品進行CE認證,三鼎公司明確告知這些客戶,這部分產品并不需要做CE認證。而有的檢測機構,為了利益,則接下了訂單,“有的檢測機構本身做不了CE認證,僅僅是為了給客戶出具認證報告賺錢。”
“實際上歐盟對這部分產品沒有要求做CE認證,如果隨意認證,反而弄巧成拙,存在亂用標準的風險,給客戶產品的出口埋下了隱患。”馬青立說。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近幾年來,歐盟在多個行業通過技術壁壘發起對中國的貿易爭端,對一些行業產品的安全技術標準要求越來越高,而一些不正規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技術水平有限,有時為企業出具的“合格”報告根本就不符合歐盟標準,對企業造成很大的困擾。
毋庸置疑,對于正規的第三方檢測機構而言,目前的行業亂象擾亂了市場,造成了不公平競爭,導致正規第三方檢測機構失掉很多市場份額,并形成惡性循環。
缺失的監管
檢測機構的數量正逐年增多,然而,對這一領域的監管力度卻滯后于行業的發展步伐,這也成為行業無序競爭的一個重要因素。
洪雙進認為,東莞的檢測資源分散,行業的另一個隱憂是,檢測機構和企業拿到相關資質后,就可以從事相關的務,但是行業缺乏后續的監管,這樣極易造成行業的無序競爭。“行業的無序競爭,會導致服務質量的下降,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情形。”他說。
目前,在技術上,第三方實驗室首先需經過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認監委)頒發的CNAS認可。而行政上則需通過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CMA認證。在進行具體行業務時,還需經過其行業主管部門的授權。例如,建筑行業檢測需通過建設部授權,環境行業檢測則需通過環保部授權。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盡管有多個部門對實驗室進行技術和行政上的授權,但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監管卻并未形成實質性的威懾作用。此外,有助于形成互相監督的行業間組織在這個領域也是基本沒有。
一家民營檢測企業負責人對記者介紹,頒發認證認可的政府部門對第三方檢測機構每年都會定期檢查,對檢測機構的實驗室進行現場考核。“但是,企業在檢查之前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利用那一段時間操作很容易,而檢查過后,日常的運營還是會違規操作,監管部門也無法進行有效監督。”
根據媒體報道,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三聚氰胺被納入國家檢測標準中。眾多第三方開始著手準備申請檢測三聚氰胺的執照。然而,它們中的一些正是通過作弊方式通過了檢查并獲得了執照。隨后,國家質檢總局發布標準樣品進行進一步認證時發現,真正靠能力和水平通過檢測的第三方機構寥寥無幾。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陳成仁曾在一次報告中介紹,實驗室間的比對和能力驗證是一個較好的辦法。比對由國家標準實驗室或一個已認可的實驗室對某一樣品出具參考值,并據此對各個參加實驗室的測量結果進行評定,但現實情況是,大部分實驗室從不參加比對。
業內人士認為,大型企業可以選擇放棄可能威脅公信力的客戶要求,但許多小型檢測機構受利益驅動,很容易禁不住誘惑而違規操作。只有對市場加強監管,企業在各方監督下,無法再通過假報告、假證書獲得長期利益,企業自身便會要求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準確的檢測報告。這樣,第三方檢測才能真正起到公正、權威的作用。
而從目前來看,監管部門對市場的監管基本缺位。張慶就認為,“目前,對檢測機構的監管手段比較單一,沒有起到實際作用。監管存在重技術輕市場的傾向,在技術上,目前的監督機制很難滿足整個行業的發展。”
聯盟式的整合
面對行業亂象,東莞市也正在通過自身的方式來進行有益的探索。業內人士認為,東莞檢測企業要想提高競爭力,需要整合現有資源,積極開拓其他檢測領域,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并培養差異化競爭意識,逐步培育專、精、尖服務項目,形成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避開低端市場的無序競爭亂象。
洪雙進也對記者介紹,東莞的檢測機構,應該培育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以中鼎檢測公司為例,洪雙進介紹,中鼎檢測無論怎樣全面發展,會一直將化學檢測服務作為自己的主要著力點,并深耕這塊市場。
作為制造企業配套服務產業,業內人士認為,必須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在檢測服務上不斷創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例如,像東莞標檢這樣的檢測認證企業,并不只是單純為企業產品進行檢測,開始縱向挖掘利潤點,例如,為企業提供產品設計研發階段的咨詢、不合格產品的整改方案、國際標準咨詢等服務。
另外,雖然歷經多年發展,然而目前東莞的檢測行業仍然缺乏綜合聯合服務平臺,資源利用率低成為關注的焦點。東莞市制造業發達,檢測資源豐富,全市有資質的實驗室和檢測機構有100多家。但是,這些資源基本分散在不同行業和部門,缺乏有效的整合,資源無法為東莞眾多企業最大化利用。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東莞的行業檢測機構分布過于分散,既有大型的綜合性的檢測機構,又有很多小型的專業型企業檢測中心,缺乏一個統一的平臺將其串聯起來,以實現規模服務效應,有效提高檢測資源利用率,提升服務效率及水平。
東莞的檢測機構也意識到了抱團發展的必要性,在行政部門的引導下,檢測行業希望加強行業自律。上月,國內首個檢測資源聯盟在東莞成立,聯盟由東莞市質監局和東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牽頭,聯合15家檢測機構、龍頭企業等單位發起籌建。據了解,檢測資源聯盟除了擁有檢測機構外,還擁有華為、玖龍紙業、徐記、以純、歐珀、生益科技等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聯盟希冀通過這些優質客戶的帶動,促進東莞檢測資源的整合。
副市長張科表示,檢測資源聯盟的成立,對東莞意義重大。一是可以壯大檢測技術支撐體系,形成政府、企業、院校等檢測力量的協同發展;二是推動東莞質量強市建設,促進東莞產品質量和產品競爭力的提高;三是能助推東莞產業高端化。
市質監局局長羅曉勤介紹,此次檢測聯盟將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服務產業、共同提升”為原則,整合東莞現有的各類檢測資源,就地就近為東莞企業提供全方位質量外包服務??梢詼p少企業在檢測方面的重復投入,降低企業成本,將有效提升東莞地區的整體檢測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