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式溫濕度計檢定中的注意事項
發布時間:2019-11-04
作者:
來源:
瀏覽:9091
一 溫度示值的檢定
在溫度示值的檢定過程中,宜選用鉑電阻測溫儀作為標準器。在具體操作時,注意需要將探頭放入檢定箱的中心位置附近,與溫濕度計在同一水平面上。打開鉑電阻測溫儀的開關,提前進行預熱。啟動檢定箱電源開關,在溫濕度檢定箱面板上輸入規定參數,按下確認鍵。檢定箱在運行一段時間后會進入一個穩定狀態。這時檢定人員可以仔細觀察測溫儀的讀數是否進入穩定狀態。因為溫濕度計的熱響應時間遠大于鉑熱電阻,所以在測溫儀進入穩定狀態后,還要等待溫濕度計進入穩定狀態。如測溫儀已進入穩定狀態,再穩定10min 后,就可以讀取被檢溫濕度計和測溫儀的示值。
二 濕度示值的檢定
在濕度示值的檢定過程中,使用精密露點儀作為標準器。應將精密露點儀的露點探頭和溫度探頭置于溫濕度檢定箱中心位置附近。在溫濕度檢定箱面板上輸入相應的溫度、濕度值,按下確認鍵。當檢定箱內濕度數值達到穩定狀態后,再觀察精密露點儀的濕度示值是否穩定。如濕度露點儀的示值已進入穩定狀態,也同樣要等待10min 左右,再讀取被檢溫濕度計和精密露點儀的示值。
三 標準器為通風干濕表
使用通風干濕表作為標準器時,在通風干濕表經上一級標準檢定且滿足規程要求的情況下,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以下情況:一是濕球紗套。濕球紗套因為污染需要定期更換。更換時要使用廠家提供的同類紗套,因為廠家一般都根據自己采用的濕球傳感器和濕球紗套,做了濕度修正。當采用不同濕球紗套時,因為厚度不同,會在某種程度上改變濕球的直徑,并加大紗套橫截面方向上的溫度梯度,這都將成為誤差來源。二是加水。一般來說,通風干濕表的盛水容器都不算太大,在持續使用的情況下只能使用一天,這就要求及時加水。如果長時間不用,或者濕球紗套已經干了,應該在加水后間隔半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再上電開機,否則在上電后風扇通風的情況下,濕球紗套不容易潤濕到傳感器位置。另外,要使用蒸餾水以確保紗套不被污染。三是傳感器的位置。根據通風干濕表的原理,其干濕球傳感器應處于鋼管的中心位置,這樣才能保證均勻的通風。但是,由于安裝人員的不注意或者時間久了螺絲松動等原因,傳感器會發生傾斜甚至會與管壁接觸,這樣就會產生較大的測溫誤差。所以應該經常觀察。
四 恒溫恒濕箱有效工作區域及被檢干濕溫度計通風問題
依據JJG205-2005《機械式溫濕度計檢定規程》的規定,檢定時要把被檢溫濕度計放置于恒溫恒濕箱的有效工作區域內。此描述雖然只有簡單的一句話,但其對檢定結果的影響卻十分重大。在一個檢定過程中,如果為了增加被檢溫濕度計的數量而在恒溫恒濕箱內放置過多的溫濕度計,那么在箱體周邊的溫濕度計就有可能出現示值偏差較大的現象。另外,一次放置過多的溫濕度計,還會導致恒溫恒濕箱內部通風風速受到影響。如果保證不了通風風速,也會使被檢溫濕度計出現較大示值誤差。在實際檢定工作中,對水銀介質的干濕溫度計(如272 型)至少應留取3~4 個溫度計寬度的通風距離(有機液體介質的干濕溫度計可酌情縮短其檢定間距)。另外,對空間較大的可分層的恒溫恒濕箱,在使用時也應盡量選取中層位置放置被檢干濕溫度計。
五 機械式溫濕度計的調修
在機械式溫濕度計檢定前,首先要檢查指針是否有卡針現象,指針的活動是否正常。檢測方法是:用手指或筆輕輕敲打一下被檢溫濕度計,觀察指針的活動是否靈活。如果指針有卡針現象,一定要修復好后再進行檢定。
在檢定中,被檢溫濕度計在溫濕度檢定箱內要有序擺放,使檢測人員能夠隨時清晰地觀察到指針的變化情況。讀取數據時,檢測人員的視線要與表盤垂直,避免由于斜視讀取數據而產生誤差。
在調修時需要打開恒溫恒濕箱(通過箱體側面的通道調修很不現實),但此時箱內已經恒定好的溫濕度場就會受到破壞,需要重新恒定,費時費力。筆者建議在檢定該類溫濕度計時,最好先把被檢溫濕度計和實驗室內已檢定合格的溫濕度計放置在一起一段時間(注意區分未檢與已檢),這樣可以在第一時間對被檢器具做一個大致的判斷,對那些與
檢定合格的溫濕度計相比較示值相差較大的被檢器具,可進行示值的初步調修(用小螺絲刀直接調節溫濕度計背后旋鈕即可),將其溫濕度指針調至“大致合格”范圍之內,這樣就避免了開箱調修費時費力的問題。
檢定人員平時可能會忽視溫濕度指針的位置問題,從而造成對被檢器具的誤判。該類溫濕度計絕大多數是溫度刻度盤在左,相對濕度刻度盤在右,對應的指針上下位置是溫度指針在上,相對濕度指針在下,這樣才能保證溫濕度指針活動自如。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筆者經常遇到該類溫濕度計的溫、濕度指針的上下位置顛倒,即溫度指針在下、相對濕度指針在上的情況。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么該溫濕度計的溫濕度指針要么活動范圍嚴重受限,要么就根本無法自如運動,會一直指示在固定的溫濕度刻度上。如果事先不進行仔細判斷,在檢定過程中遇到這種情況,稍一疏忽就會誤以為被檢溫濕度計已壞而做出錯誤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