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不負趕路人 時光不負有心人
——航天科工203所“衛星地面站電磁環境測量”側記
他們在零下十七度的室外,連續作戰十八個小時,一天打了一個飛的,冒著狂風,忍受著寒冷,風餐露宿,外界條件再艱苦,也摧不垮航天科工203所測試人的堅強意志。他們車程二百余公里,奔赴內蒙腹地,測試了七個測試點,進行電磁環境測量。此次測量結果將將保證遙感衛星數據準確,服務國計民生。
衛星接收天線
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北風呼嘯,漫天黃沙,只見兩個小伙子,一手扶著帽子,一邊全神貫注地進行測試,采集相關數據,一陣大風刮來,卷起枯草,漫天飛揚,草原特有的駱駝草一坨坨的,自然成為了一堵草墻。
斗嚴寒
測試人員小張手伸出外邊,戴著手套都不管用,一會就凍僵了,不聽使喚,腳凍得生疼,每到一個測試點,小張都是咬著牙,心里默默數著數,堅持著測試完,測試完趕到車上后,立馬把鞋脫下來,接著車里的熱乎氣,暖和暖和凍得生疼的腳。
這就是日前203所測試人員趕赴內蒙腹地,對一民用發射公司,即將用于衛星發射的地面監測站電磁環境進行監測和評估,以期能夠盡快的建立衛星地面觀測站,保證發射衛星的監測工作正常進行。據悉將保證遙感衛星,服務國計民生。目前國家民用衛星領域發展迅猛,雨后春筍般的成立了上百個公司,小衛星作為低軌衛星,已經是大衛星的有效補充。
測試場景
203所從事電磁環境監測工作已經有30年的歷史,針對船舶、電力、石油等行業的安全,進行了50余次檢測,每年都有十幾次,先后對中海油石油鉆井船981號、天眼周邊環境無限靜默區進行電磁環境監測, 衛星站對電子設備、對人員危害相關環境檢測。
一天的測試任務是繁重的,寒冷的冬季,摸著黑,一大早四點趕飛機出發,一刻不得閑,一落地馬上趕赴測試地點,項目組赴內蒙開展了衛星地面站的選址和電磁環境監測工作。為了確保測量任務的盡早開展,趕上最早的一趟航班到達測試地點,測試小組成員凌晨四點鐘就攜帶測試設備奔赴首都機場,趕上最早飛往錫林浩特的的航班飛機,到達目的地時早起的太陽還沒露出地平線,測試小組成員顧不上休息和長途奔波的勞累,直接趕赴第一個監測點,凌晨的大草原溫度已達零下17度,再加上冬天的西北風,體感溫度遠遠低于零下17度,帶著手套的雙手都感覺有些僵硬,雙腳更不用說了幾乎到了麻木的程度,在零下17度的大草原,連續工作18個小時,往返了二百余公里,一天下來就吃了一頓正兒八經的午飯,為了趕時間,都是用餅干充饑。
就在這種惡劣的環境條件下,測試小組成員仍一絲不茍的操作儀器設備,對不同方位和不同角度旋轉天線,調整極化捕獲電磁信號,實時監測一小時之后,終于有了測試結果,經過分析評估后,在衛星地面站觀測頻段內仍有干擾信號,可能會在后續的觀測過程中影響對衛星信號的觀測,于是測試小組成員又奔赴到第二個監測點,如此反復,直到第六個監測點時,干擾信號稍微小一些,但還是不夠理想。就這樣共測試了七個測試點,直至最后一個測試點,才找到了滿意的測試結果。要求小于標準規定的干擾允許限值。因為要尋找好的位置,一個點即可,小站的頻率低,容易與民用頻率混雜在一起,電磁環境復雜,干擾因素眾多,因此就要不斷地去大草原的腹地,去人煙稀少,人跡罕至的地方。時已經是夕陽西下,為了選擇合適的測量位置,兩位同志扛起儀器設備邊走邊監測,終于得到了比較理想的監測數據,該公司人員對測試小組成員表達了感謝之意,并不斷的說:“沒想到選一個衛星地面站這么不容易啊”。
這里大風呼嘯而至,枯草漫天,掛在臉上生疼,宛如沙塵暴一般,老天變了臉,黃橙橙的一片。王工說道,感受最大的就是干燥阿,特別干燥,嘴唇干干的,嗓子冒煙。大風襲來,連車門都推不開,好像推鐵門阿,仿佛一下子有了百斤的重量,沉甸甸的。
測試的未知因素太多了,去之前不知道現場環境,存在很多未知因素,這就需要豐富的經驗來處置各種問題,測試人員小張介紹道。通過現場數據判讀與分析,推斷信號的來源方向,信號超標與否,這是一個最不起眼,也不掙錢的活了。
我們最終朝著電磁信號參數發展,通過環境監測,形成監測數據,建立電磁環境數據庫,更好地為國計民生服務,為衛星地球站提供詳實數據,分析信號的來源,追根溯源,通過數據精準研判,分析來源。
“天上的星星只會散發光芒,它不會去詢問在追尋理想路上奔波的人們為什么晚上了該休息了還在趕路,但是只要你是真的用心去做去堅持自己想做的事,那些奮斗的時間一定不會辜負你的努力。”致敬奮斗中的每一個身影,星光不負趕路人。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2-09-13
2020-11-20
2020-03-17
2020-03-06
2020-02-29
2020-02-26
202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