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計量科學研究所 何榮琪
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2003年工作要點中給出了在全國開放計量檢測市場的明確訊號。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憑借什么立于計量檢測市場的主導地位?需要哪些條件進入計量檢測市場的主流?這些是法定計量檢定機構領導層需要認真思考和決策的重大問題。筆者認為:維護、提升和創新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是當務之急。
核心競爭力是一個組織獨特的知識和技能的集合,它是一種特殊的力量,根據筆者的理解,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可作如下表述:1.該機構對計量科學中各學科的深刻理解。2.利用現有可以利用的資源在應用領域實現計量檢測目標的各種技能和資源的整合能力。3.對應用領域使用計量檢測成果的目的、意義和使用計量檢測成果對本領域發展前景的影響及為解決應用領域的計量檢測需求必須掌握的相關知識的學習能力。這里指的能力是整個機構的能力。簡單地說,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①動態的整合資源的能力;②與市場環境變化相適應的能力。鑒于核心競爭力的知識性,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優勢應體現在對計量學科深刻的理解,檢測技術多專業的協作和融會貫通上。如果說,目前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尚有一定競爭優勢的話,主要體現在十大計量的門類齊全,及計量檢測知識底蘊的積累上。這些競爭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的變遷,如果戰略上決策失誤,優勢會變為劣勢,如果不維護、提升、創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瞬間會被市場淹沒。
為敘述方便,我們將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競爭力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所說的是核心競爭力,是最基礎的、戰略性的。中間層次即檢測項目的競爭力,對檢定機構主要體現在擁有檢測項目的水平、多寡及市場用戶的占有率上。它是以核心競爭力為基礎的,實際上它是核心產品的競爭力。第三個層次是業務項目的承攬、質量管理、服務,用戶意見的收集、工作程序的改善,及內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運轉和運用等。這三個層面對法定計量檢定機構都是至關重要的,并且在短期內,容易見成效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第三個層面。這是目前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各計量檢測技術機構不遺余力的擴充檢測項目、申請實驗室認證,加強內部管理的主要動力。然而我們不能不看到在第三和第二個層面上的競爭,差異正在逐步縮小。只有最基礎的核心競爭力是難以平衡的。在提升核心競爭力上下功夫是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占領市場主導地位的最佳途徑。
2003年北京市政府為有效解決北京市機動車尾氣污染問題。對汽車尾氣的檢測,由原先靜態狀況下的檢測(固定功率),提升為動態狀況下(工況功率)的檢測,需要對此類檢測系統重新進行檢定,涉及到力的測定、功率的測定,各種氣體分析儀的檢定,及檢定方法的設計,檢定裝置的制作,這是一項沒有現成資料可用,又從未接觸過的、艱巨的新任務。面對這樣一件社會需要、政府關注、百姓關心的“實事”工程,北京市計量科學研究所調動了力學、理化專業的科技人員在極短的時間內,依據對計量學科的深刻理解和檢測的一般原理,和對有關法律法規的熟悉認知程度及汽車在各種功率運行狀況下的尾氣排放規律,研究制定了《汽油車穩態加載污染物排放檢測系統》檢定規程,制作了科學的、符合現場使用要求的完整的檢定裝置,在市政府規定期限內圓滿地完成了全市檢測系統的檢定任務。任務的完成過程實際上是政府對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能力的一種考核,既考察了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對檢測市場的反應能力,又是對多學科,多專業協同解決同一檢測事物的協調能力的考核。目前我們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大多僅限于第二和第三層面的競爭力的提升,致使整個社會對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認知率較低。事實上整個社會存在大量需要我們去解決的計量檢定、檢測、測試的問題。譬如:醫療系統必需的血球計數器檢定用的標準血球的制作、定標問題,血液流變儀的檢定問題,抗“非典”斗爭中各種測溫儀、體溫計對同一人體測溫的一致性問題,呼吸機的檢測問題,各醫療機構對患者進行的血、尿等化驗數據、X光、CT等診斷數據的一致性(量值的準確)及各醫療單位的互認、通用問題(計量的統一性)沒有真正解決,當然也受政府的決心、技術機構的經濟實力等因素的制約,但是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技術實力、專業技能以及協調可用資源的能力不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又譬如:陜西天然氣進京工程中的流量計量問題,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并未涉足;2008年北京市舉辦奧運會已被企業界炒得熱火朝天,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卻顯得無所適從?!拔鳉鈻|輸”工程中流量計量也未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蹤影,國家投資近千億元的三峽工程中,涉及到的計量檢測問題也未見到哪一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請纓出戰,不知未來的“南水北調”工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會不會有所建樹。以上種種事例說明,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整體的核心競爭力不足是影響我們進入國民經濟主戰場的重要障礙。要占領計量檢測市場的主導地位,提升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是當務之急。
提升核心競爭力,可以獲得持續的發展優勢,不僅能在計量檢測市場中應對海外檢測機構的挑戰,在國內同行中處于優勢地位,而且可以在整個國民經濟的市場競爭中創立自身的檢測品牌。然而提升核心競爭力應從何處入手呢?筆者認為應采取如下具體措施。
1.對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要素進行分析和評估。缺少什么,就有意識的補充什么,不拘一格吸納人才。及時形成新的核心競爭能力。
2.持久地進行技術創新,才能長期獲得核心競爭力,制定競爭戰略的目的是提升核心競爭力,戰略的核心是技術創新。具體體現在對原有計量檢定項目進行擴展和更新,盡快進入新的社會需求領域。以及適應社會需要的計量檢測方法的創新。如計量檢定技術機構中的法定檢定項目,必須隨著技術進步,在量值傳遞的方式上、在檢測方法上、在滿足用戶的具體需求上進行創新。相同的項目,有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工作有聲有色,有的卻死氣沉沉,主要區別是有沒有技術創新的氣氛和創新的機制。敢于利用現有設施承攬“硬骨頭”的機構才是擁有強核心競爭力的技術機構。
3.出于核心競爭力戰略地位的需要,為重要項目優先配置資源,特別是核心競爭力攜帶者的人力資源的配置。這一點常被某些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忽視,這就需要機構內資源能夠自由流動和共享,否則就難以保證項目資源的優先配置和組織內資源的優化配置。
4.通過戰略聯盟(必要時的兼并或收購)根據需要從外部得到構成新的核心競爭力的技術,這種方式實際上是一種制度創新,也是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提倡鼓勵的方式。
5.建立學習型的技術機構是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學習型的組織機構對競爭力的營造十分重要,沒有一個學習氛圍,無論是核心競爭力要素的內部研發,還是外部獲取都難以實現。尤其是核心競爭力要素的外部獲取(向戰略聯盟中學習)過程中,技術機構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的深度、廣度和速度決定著外部學習的成效,也決定著其核心競爭力要素的外部獲取。即便是技術機構內部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提升,沒有一個學習型的組織,持續學習和積累也是難以實現的。
6.注重核心競爭力的更新。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市場的變化,原先具有的核心競爭力可能會過時,甚至會喪失,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技的迅速發展,知識會落伍,技術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會演變為一般競爭力,主觀上如果技術機構缺乏對核心競爭力的管理(評估),部門之間、項目之間溝通不暢,或缺乏必要的資助,都會造成核心競爭力的喪失。
檢測市場的開放已是大勢所趨,國內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將面臨國內、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只有在有價值的經濟活動分析中,不斷對技術機構檢測資源、知識資源進行整合、維護、提升、創新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進而確保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在競爭市場上具有特殊的競爭優勢,是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發展的較可靠的途徑。
內容推薦
更多>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