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就像空氣一樣,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它卻無處不在,時時刻刻就在你身邊?!边@是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段宇寧在科普計量作用時,最常說的一個比喻。
在段宇寧看來,從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建設質量強國”,到2017年提出“廣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2018年提出“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再到今年首次將“強化質量基礎支撐”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都充分體現了我國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部署,也體現出黨中央、國務院對計量、標準、合格評定(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設施的高度重視?!翱梢哉f,在工業經濟由數量和規模擴張向質量和效益提升轉變的關鍵期,提出‘強化質量基礎支撐’的理念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意義?!倍斡顚幷f。
作為一名老計量工作者,段宇寧對于計量在支撐產業提質增效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的作用深有體會?!氨确秸f,產品質量評價以科學、統一、準確的數據為判斷標準。要取得準確、可靠的數據,不僅需要在最終產品中的計量檢測,更需要在產品生產全過程中取得這些數據。在原材料檢驗,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檢測和控制,技術改造、物料消耗、配比等諸多方面都要依靠計量器具準確、一致的測量,以其作為指導改進投料配方和控制各種參數的依據,把產品生產過程監控在最佳狀態,以期達到以最合理的投入、生產出最好的產品,獲得最高的效益?!?/span>
“可以說,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對質量基礎的要求,既是國家的重視,也讓計量人倍感肩上的重擔?!睋斡顚幗榻B,多年來我國不斷強化計量的基礎性作用,早在1999年10月,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就代表中國在國際計量局(BIPM)簽署了《國家計量基(標)準互認和國家計量院簽發的測量與校準證書互認協議》(CIPM MRA),加入了國際計量互認體系,證書實現國際互認,量值確保國際等效。這為我國的校準和檢測結果的國際互認奠定了重要基礎。截至2018年11月,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獲得國際互認的校準與測量能力達到1574項,國際排名從“十五”末期的世界第九(542項),提升至世界第三,亞洲第一。
在這樣一張漂亮的成績單面前,段宇寧卻沒有一絲輕松?!叭ツ?1月關于‘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獲得通過,并將于今年5月20日正式生效。這件大事將使全球測量體系發生重構,形成多極溯源中心和扁平化溯源甚至零鏈條的溯源體系,更將對管理體系、國家治理體系以及人的傳統觀念帶來重大影響和挑戰?!?/span>
段宇寧進一步介紹說,隨著計量單位新定義的到來,可以預見到任意主體、任意時刻、任意地點都能進行實現最佳測量的時代就要到來。比如以前一家生產企業的某種設備為了保證量值準確,需要定期拆下相關部件,送到計量部門去校準,費時費力又費錢。今后,更多的校準就可以嵌入到產品生產的全過程中,就像手機可以實時通過衛星和網絡校準時間一樣。
在這樣一個歷史性的重要機遇面前,誰率先打下良好基礎,誰就獲得發展先機。作為中國的國家計量院,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緊跟國際前沿,加大量子計量基準的研究,參與實現全球測量體系全面重構進程,并作出了重要貢獻。據段宇寧介紹,目前已實現“秒”“米”、電學量等SI的量子化新定義,在溫度、物質的量、質量等在多個領域也實現重大創新和突破。特別是該院利用聲學法和噪聲法兩種方法測得的玻爾茲曼常數,為SI溫度基本單位開爾文的修訂作出了重要貢獻。該院也因此獲得了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國際單位制變革開啟了科技史上的新紀元?!懊鎸@個重大變革,計量人肩上的擔子很重很重。但我們必須負重前行,不畏挑戰。這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使命!”段宇寧堅定地說道。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4-05-27
2024-04-20
2022-03-30
2021-05-31
2021-05-20
2021-02-05
20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