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世界計量日”到來之際,國際米制公約組織和國際法制計量組織共同確定了宣傳主題“創新之橋”,國際計量局局長Andrew J.Wallard教授還為慶祝世界計量日專門致詞。
作為計量研究人員感到快樂的事情之一,就是計量學讓我們走在科學的最前沿。我們總是試圖了解,為什么大自然要制約我們去進行某種測量的能力。這種制約究竟是不可逾越的自然法則抑或是借助更睿智的思想便能攀越的藩籬。顯然,這樣的智力挑戰就是開拓新領域的動力。
在2000年“米制公約”第125周年紀念日期間,作為一名曾經的計量學家、現任奧巴馬政府能源部部長朱棣文在演講中引述了下面這段著名的話:
“準確的測量是物理學的核心,以我的經驗來看,新物理學將開始于下一個小數位。”
毫無疑問,計量與科學的聯姻將促使精確的測量創造出嶄新的機遇。你只要想想激光的發明就會明白,為什么說它是物理學中的巨大進步,也同樣是計量學中的巨大創新:它不但使干涉長度達幾公里的準確測量成為可能,而且最終賦予我們重新定義“米”的能力。
說來也怪,第一篇關于觀察激光活動的文章(Mainma著)碰巧就發表于國際米原器被氪燈輻射理論所定義的“米”取代的那一年。而在23年之后,用氪燈輻射波長所定義的“米”又被用光速(實際上是激光)定義的“米”所取代。
長長的諾貝爾獎(尤其是物理學獎)獲獎者名單便是杰出而創新的科學與計量學之間聯姻的一份厚禮。獲獎者們見證了他們的發現與成果在計量學中的最早一批應用。一些計量學現象還以他們中的一些人的名字來命名,如原子鐘的冉賽條紋、電學計量中的約瑟夫森結、電阻測量中的克里青常數。在我們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的同事們中,最近也非常幸運地產生了3位諾貝爾獲獎者,他們分別是Eric Cornell、John Hall和Bill Phillips。
作為計量研究人員,一種科學挑戰的感覺始終伴隨著我們。還記得當你第一次見到非凡而奇特的東西時的那種震撼嗎?曾經布滿荊棘與坎坷的征途,在大自然向我們敞開心扉的那一霎,變得豁然開朗,回頭望去似乎一切艱險都是那么平常。我想,所有研究人員都曾分享過這種奇妙的感覺。
然而,這份額外的特殊滿足感,在我們學術同僚之中卻并不顯見,因為我們大都工作在一個為社會應用需求服務的領域。一些人想測得更準,另一些人則想開創一種新方法,在化學和醫學的新領域實現將測量結果溯源至SI單位的可能性。
計量學始終著眼于實踐的每一步,以便架起一座創新之橋。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偉大的工程師Whitworth曾說:“你的測量準確度決定了你的制造水平。”我們面臨的挑戰依然是提高測量準確度,以制造更好的產品、促進創新。
國際化的產品制造和銷售能促進全球經濟增長,而經濟增長有助于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改善人民生活質量。2009年10月,我們在巴黎舉行慶祝大會,紀念國際計量委員會《國家計量基標準和國家計量院頒發的校準和測量證書互認協議》(CIPM MRA)簽署10周年。在那次會議上,我們討論了有關計量學與國際貿易、計量學與當今世界存在的巨大挑戰:氣候變化與環境、醫療保健、能源應用和新技術的開發之間的關系。那次會議傳遞給我一個簡單卻真實的信息:我們的工作幾乎支撐著社會和商業領域的各個方面。身為計量工作者,準確的、可溯源的測量知識是我們的關鍵賣點。在此可以舉出很多有益的例子。
在物理學與工程學上,我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新興的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生命科學、醫療保健、環境測量等領域,也正聲名鵲起。等到明年慶祝世界化學年時,還將會有更多計量領域獲得突破。例如,在“世界計量日”之前,你們中許多人還將會參加由國際計量局和世界氣象組織共同舉辦的關于氣候變化的測量挑戰的研討會,屆時我們可以借鑒會上令人振奮的成果。
對于準確測量的需求遍及各行各業。從公司、加油(氣)站、高等院校等的日常測量到國家或國際標準實驗室的尖端測量,我們的學科對這些人群有著深遠影響。然而,無論站在哪個舞臺,我們都會一樣的兢兢業業、細致入微、精益求精。也許我們不都能獲得諾貝爾獎,但是,無論在當今商業和社會所依賴的世界范圍內準確、可溯源的龐大的測量網絡中扮演何種角色,我們都會同樣感到驕傲與滿足。
我想將來有一天,我們所取得的更多成就,會讓政府對國家實驗室的投資更有價值;讓認識到我們獨特貢獻而提供我們所需資源的公司老板有所回報;讓那些時常忘記測量的需要的立法者和監管者們依法行事;讓非科學界的朋友們了解我們為社會所作出的貢獻。
2010年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應為增進對計量工作的了解和加強計量工作作出些新的貢獻。雖然我們并非都是市場推銷員,但是我們可以以事例說服人,通過努力和當地學校溝通交流、在報紙上撰寫短文或者邀請當地官員參觀我們的實驗室等行動,來向人們介紹我們的工作。我們傳達的信息通俗易懂,全都列舉實例說明計量是如何有助于社會測量準確度的提高??當然例子也可以不都來自我們自身工作的領域。我覺得很容易指出我們的優勢所在。例如,之所以世界上眾多癌癥患者都把放射劑量測量的準確歸功于他們的國家或國際計量體系,是因為我們對此進行了百萬次的測量實驗。這就是個通俗易懂的例子?;蛟S以后,計量學對科學與創新的真正貢獻將逐漸變得廣為人知。我們激動人心的工作也將更多地鼓舞他人。更多的報紙和期刊也將開辟更大尺寸的專欄來報道我們的工作。計量學的故事如此精彩,憑什么受到媒體關注的總是宇航員、空間科學家和粒子物理學家呢?
今年年底我就要退休了,這是我作為國際計量局局長作的最后一次發言。在我第一次發起“世界計量日”時,它還默默無聞,而今你們對“世界計量日”的宣傳力度令我驚訝。各種我不認識的語言的宣傳海報隨處可見。我也聽聞了許多有關為慶祝 “世界計量日”而舉行的地方性和全國性會議的報告,這些會議也吸引了不少那些我們試圖影響的與我們行業相關的人群。
成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員是一種榮幸。祝你們身體健康、事業有成。愿你們繼續開拓科學疆界、引領創新浪潮。向你們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對未來的美好祝愿。
Andrew J.Wallard教授
國際計量局主席
注:本文由蘇紅翻譯、鄭華欣審核。
計量??科學技術中的測量
在“世界計量日”期間,將有80多個國家共同慶祝計量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在現代社會中,計量已經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潤物無聲、須臾不離。前幾年的主題是??體育運動中的計量、環境計量、醫學計量、貿易計量,而2010年關注的主題是??計量如何影響科學并促進創新。隨著全球逐步從最近的金融危機中掙脫出來、隨著政府對經濟重建工作的展開,我們能夠發現:科技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與繁榮的原動力。而經濟的增長和繁榮依靠以相同的國際參考標準所進行的正確測量。一個世界,如果沒有準確的計量,那它就是一個科技、貿易、社會無法交流的世界,就是一個充斥著錯誤與不確定的世界。
國家計量體系都必須依據國際標準以及通用技術,以使測量具有一致性、重復性、準確性。每個國家的計量體系都鏈接到一個有關國家測量標準和實驗室的全球網絡,這個網絡由國際計量局來協調。為了應對當今醫療保健、環境以及所有新技術帶來的挑戰,全球網絡為社會提供了準確測量的途徑。在工商業進程中,它依據一致的測量與檢測標準,致力于確保產品質量,消除浪費,提高生產力和貿易。它還能使科學家用一種共同的語言來支持世界各地的合作,并確保在世界各地運作的公司能夠利用他們的成果。
今年,國際計量局局長向計量界、各國政府、公司、學術界乃至大街上的普通人強調了這樣一個信息,即精確的測量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他鼓勵測量科學家們更加積極地促進在政策制定者與年輕人間強調準確和可靠測量對于日常工作和世界的價值。因為準確和可靠的測量是應對當今巨大挑戰的基礎。沒有它,我們將會處于怎樣的境地呢?
引自:http://www.worldmetrologyday.org
創新之橋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4-05-27
2024-04-20
2022-03-30
2021-05-31
2021-05-20
2021-02-05
20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