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頒布實施一年多來,陜西省市場監管局謀良策、出實招、攻難關,多措并舉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蹚出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新路子。截至目前,陜西實有市場主體總量417.20萬戶,在全國排第12位,在西部排第2位。
深化改革,審批更簡。聚焦市場監管領域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持續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在中國(陜西)自貿試驗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不斷滾動優化,推動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在全省范圍內推行企業經營范圍登記申請方式由“填寫”改為“勾選”,標注“一般經營事項”和“許可經營事項”。全面升級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服務平臺,在整合企業登記、印章刻制、申領發票等事項基礎上,將申請稅控設備、員工參保、住房公積金企業繳存登記等納入企業開辦事項,在減環節、優流程、壓時限、提效率上取得新突破。這一平臺被陜西省委網信辦表彰為“2020年數字陜西建設優秀成果和最佳實踐案例(智慧政務類)”。
深化行政審批改革,深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改革,推行先證后核、網上辦理,實現審批“零見面”、省級“零許可”。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目錄由原先的60類精簡至目前的10類。分類推進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改革,對部分低風險食品和低風險食品小作坊生產實行承諾許可制,全面啟用食品經營許可證電子證書。拓展電子營業執照在高頻重點領域的應用,在省政府電子政務服務網平臺建設電子營業執照前置系統,確保市場主體可使用電子營業執照掃碼登錄,實現市場主體身份在一體化平臺的“一次認證、全網通辦”。
強化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優化公平競爭審查工作流程,實現公平競爭審查省市縣三級政府全覆蓋。共清理現行規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3.18萬件,其中廢止115件,修訂26件,符合例外規定繼續保留6件。
創新方式,監管更強。完善持續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新機制。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常態化。截至目前,35個省級部門、459個市級部門、2858個縣(區)級部門已在省級平臺上開通工作賬號,全省共建立檢查對象名錄庫1.2萬個,錄入執法檢查人員4.77萬名、各行業領域專家5060名。制定《陜西省市場監管領域隨機抽查事項清單(第一版)》,確定隨機抽查事項440項。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在省級平臺開展隨機抽查3564批次,抽取市場主體93.08萬戶,已檢查并公示檢查結果85.62萬戶。
聚焦重點人群、環節、產品和區域,全方位開展風險大排查大檢查大整治和食品安全領域“衛生環境、質量標準、服務水平”三大提升行動。成立西北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聯盟,推廣使用食品安全監管二維碼和食品外包裝上增加食用期限標注試點,上線運行陜西陽光食品安全App。制定全省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成立陜西省特種設備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搭建特種設備智慧監管平臺,構建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
助推發展,服務更優。持續走進各地市,開展“卓越質量三秦行”宣講活動。首席質量官培訓吸引陜西省200多家企業239名質量管理人員參加。確定5類產品共22家企業為2020年企業標準“領跑者”。征集企業質量提升重點項目61個,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發布對標技術方案306個,占全國總數的10.21%。
夯實質量工作基礎,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制定蘋果、獼猴桃等4個省級標準綜合體,申報涉農標準130余項,標準化生產體系逐步完善。3個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驗證項目通過驗收。新立項地方標準191項,發布地方標準105項,編制發布《養老服務地方標準體系規劃》。成立認證認可與檢驗檢測、品牌建設、建筑材料等6個省級標委會。完善中亞標準化研究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了5萬余項中亞標準題錄在線查詢,服務和推動陜西特色產業、重點企業、拳頭產品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強化計量支撐作用。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累計1801項,量值溯源體系更加完善。印發《陜西省地方計量檢定規程和計量校準規范管理辦法(試行)》,發布地方計量技術法規35項,填補了陜西省計量技術法規多項空白?!耙粠б宦贰眹矣嬃繙y試研究中心(陜西)獲批并加快建設,2個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獲市場監管總局批籌,3個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完成考核驗收。全省共取得各類認證證書2.64萬張,位居西北5?。▍^)第一?,F有檢驗檢測機構1793家,同比增長6%。
與此同時,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多措并舉,助力復工復產。該局從9個方面提出45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具體舉措,制定27項措施扶持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開展轉供電環節電價重點治理,幫助企業降低經營成本,退還23萬戶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多收電價款1.8億元。減免各類中小微企業檢定校準費用4734萬元,引導檢驗檢測機構減免企業費用1000余萬元。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4-10-22
2022-09-16
2021-06-23
2020-12-14
2020-09-02
201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