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開展餐飲業計量專項監督檢查 (2004-09-21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
瀏覽:1695
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結合本省實際,于3月8日對餐飲業計量專項監督檢查工作進行了部署,通過宣傳計量法律法規及有關使用計量單位、標注菜肴凈含量及主輔料配比、配備與經營相適應的計量器具,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查處短斤少兩等計量違法行為,使餐飲業計量狀況有了較大的改觀,計量行為初步得到規范,為今后餐飲業計量監管打下良好基礎。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此次我省共對6965家餐飲企業進行了計量專項監督檢查,檢查在用衡器6431臺,檢查在用量杯、量提634件,查處計量違法案件522件,其中查處違法使用計量器具案件286件;違法使用非法定計量單位案件155件;偽造數據、短斤少兩違法案件81件,通過專項檢查和進行整改,使餐飲企業在用衡器的受檢率由原來的52.3%提高到94.8%;受檢合格率由原來的75.3%提高到95.4%,餐飲業計量環境明顯改善。
二、主要做法和特點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結合我省特點進一步明確了餐飲業計量專項監督檢查的目的、意義,主要檢查內容和具體的責任分工,省局主管局長在多次會議上強調各級質量技術監督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的高度,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采取有力措施,切實抓好餐飲業計量專項監督檢查工作,做到計量專項監督檢查工作事前有方案、中間有督查、事后有總結,省局計量處負責對此項工作進行督查督辦。很多市縣把餐飲業計量專項監督檢查工作融入當地政府創建精神文明城市、優秀旅游文化城市之中,全面推動服務誠實信用體系建設,得到各級政府和消費者的廣泛認同。
(二)突出重點,整體推進。餐飲企業量多面廣,是計量監督的難點和薄弱環節。我省對餐飲業開展計量專項檢查按照重點整治和長效監管相結合的原則,在對餐飲業進行調查摸底的基礎上,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對餐飲業的計量監督管理,規范餐飲業的計量行為,不斷探索建立餐飲業長效計量監管機制。采取對風景旅游區、商業區以及其他人口流動較大的地區或地段的餐飲業進行重點檢查;對轄區內的所有賓館、飯店等餐飲企業進行全面檢查;對社會反映強烈的餐飲業計量違法案件嚴厲查處;對整改不力、屢查屢犯的企業反復檢查。在具體工作中堅持“四查,四看”。一查計量器具,看企業是否配備了符合要求、合格的計量器具;二查法定計量單位,看餐飲企業是否使用法定計量單位進行標價和結算;三查消費者知情權是否得到落實,看餐飲企業是否明示計量操作過程,菜單中是否標注凈含量及主要原料配比;四查計量管理制度,看餐飲企業是否配備了專(兼)職計量管理人員,各項制度是否得到落實。
(三)立足當地實際,堅持“四個結合”。一是實施專項檢查和探索長效監管相結合。天水、慶陽等地在檢查的同時,按照建立企業計量檔案的安排,對檢查過的企業均建立計量檔案,內容包括計量器具配備、計量管理人員、計量管理制度、計量器具檢定情況以及計量監督檢查情況,以加強對企業計量器具及計量行為的長效管理,已建立計量檔案189戶;二是執法檢查與技術服務相結合。有些餐飲企業的計量器具未檢定并非拒絕檢定,而是希望質監部門能夠上門檢定。為此,各地在執法檢查的同時,組織技術機構現場維修和檢定計量器具,講解使用、維護知識,收到較好的效果;三是專項檢查與輿論宣傳相結合。張掖市局在各大酒店、餐飲業集中的商業街張貼宣傳標語,公布投訴舉報電話,廣泛進行宣傳。很多市縣在檢查時主動邀請新聞單位進行報道,促進全社會關注餐飲業的計量行為。如蘭州市局嚴厲查處一些餐飲企業將捆扎螃蟹的草繩也計入凈含量的違法行為經新聞媒體曝光后,目前將包裝物計入凈含量的現象已經大為減少。另外,邀請新聞單位參加也提高了執法過程的透明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四是堅持監督檢查與治理整頓相結合。針對餐飲業普遍存在的制度不健全,菜單不標注凈含量及使用計量單位不規范的現象,各級質監部門除逐家進行耐心細致的宣傳和講解外,還通集中宣傳、培訓、執法回頭看、組織整改等多種形式進行治理整頓。如白銀分局組織召開了有115家企業參加的宣貫會,結合餐飲業特點,重點對計量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要求進行集中培訓,平涼局專門抽調人員幫助112家餐飲企業確立計量管理人員隊伍,酒泉、武威、金昌、慶陽等地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積極幫助企業進行整改,并按要求進行驗收。
(四)堅持統一管理,實行分類指導。針對餐飲業經營規模差異較大,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我省各級質監部門正在積極探索對餐飲業計量工作堅持統一管理,實行分類指導的思路。蘭州市制定了牛肉拉面地方標準,對原料配比,含量做出具體規定;一些市縣也對經營高檔海鮮的餐飲企業如何配備計量器具提出要求;慶陽局采取與12家規模較大,經營穩定的餐飲企業簽訂計量監督管理責任書的方式,明確企業的權利和義務。各地還通過積極鼓勵企業開展誠信計量承諾,接受社會監督等形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小型餐飲業計量監管問題突出。從此次檢查結果可以看出,我省餐飲企業雖然數量眾多,但大多數餐飲業企業規模很小,人員構成十分復雜,很多是以家庭成員為主進行管理和經營,加之市場競爭激烈,業主和從業人員更迭頻繁,法制意識和業務素質難以在短時間提高,未配備計量器具以及計量器具未檢定的情況還普遍存在,尚缺乏有效的計量監管手段。
(二)菜肴凈含量及主料配比的標注還存在許多問題。絕大多數餐飲企業仍然沿用傳統憑感觀進行配料操作,明示凈含量及主料配比在很多中餐菜肴中推廣有難度,目前我省在菜單中標注凈含量或原料配比的企業僅占2%左右。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三)餐飲業內部計量管理不到位。缺乏行之有效的計量管理體系,有些企業制度如同虛設,甚至根本沒有相應的計量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或兼職的計量人員的餐飲企業還不到10%,少數經營者見利忘義,克扣顧客的行為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權益,影響了餐飲業的健康發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 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提高計量監管水平。針對餐飲業從業人員更迭頻繁,法制意識和業務素質低的特點,要進一步加大計量執法力度,增加執法檢查頻次,對計量違法行為要堅決予以查處。有條件的地方要建立計量數據庫,進行長效動態計量監管機制。
(二)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餐飲企業的計量管理水平。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使全社會重視餐飲業計量行為,引導餐飲企業建立完善計量管理制度,制定相應的計量管理程序,對計量器具建檔立卡,使計量器具、計量結果符合法定要求,計量單位標注逐步規范,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從根本上遏制坑害消費者的現象發生。
(三)積極探索將計量管理納入服務標準中,提升餐飲業整體計量管理水平。采取多種措施,力爭實現總局提出的餐飲業在用計量器具平均受檢率達到90%以上的基本目標,使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餐飲業的計量監管明顯加強,餐飲業計量環境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