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藥物及診斷試劑研發與質控國際研討會于11月10日-12日在南京召開,這是一場以計量技術為橋梁,融合測量科技、標準和產業發展于一體的國際盛會。大會現場,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化學計量與分析科學所所長李紅梅接受了龍虎網采訪,從找準中國計量的發展“脈搏”,計量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等方面闡述了中國計量的成長歷程。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化學計量與分析科學所所長李紅梅)
加強“產研融合” 把握中國計量發展“脈搏”
“藥物及診斷試劑研發與質控”國際研討會從2016年舉辦至今已是第三屆,計量標準的研發和應用越來越受到廣大業內人士的關注,中國在計量領域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
李紅梅研究員從事計量工作已有三十余年,她帶領團隊在化學計量領域取得了系列成果。圍繞會議內容,她指出,現階段中國計量契合我國產業的發展,面向臨床醫學檢驗和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的發展和應用需求,以解決產業發展的難點和痛點為目標,這些都為中國計量找準發展“脈搏”起到了前瞻性、科學性、實用性的作用。
立足標準物質高質量研發 有效解決產業需求問題
隨著全球計量和產業化的融合,標準物質研發更多出現在大眾視野,作為全球的一個熱點,雖然比較小眾,但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單位加入標準物質研制、生產領域。李紅梅強調,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需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做好標準物質領域“排頭兵”。第二件事是在標準物質研發原創技術方面解決源頭關鍵性問題。第三件事是與廣大標準物質的研究及應用單位開展更多合作,依靠國家標準物質資源庫,建立全國標準物質網絡系統,讓資源獲得最有效利用,解決更多國家重大科學技術和產業中的化學測量問題。
李紅梅介紹,此次研討會聚焦測量與標準、質量與安全,與國內外同行一起探討計量、標準、法規與醫藥及診斷試劑產業化的相互關聯,并以一個典型的實例解釋了質量與標準的標志性表征技術在產品質量控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2008年美國肝素鈉事件的起因是千分之一的雜質引起了人體的過敏反應,導致幾十名患者死亡,實際上就是藥物中含量很低的雜質在臨床中產生了毒副作用,影響了整個藥物??梢?,一個雜質的精準表征和藥物的質量與安全密切相關。類似這樣的例子,在藥物使用中還有很多,必須用準確表征來指導生產,從而保證相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李紅梅強調,建立這種計量表征核心技術,在臨床診斷試劑和藥物研發方面都十分重要。
(訪談現場)
服務大眾 計量融入生物醫藥產業“血脈”
李紅梅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食品安全、藥物與臨床診斷醫學等營養與健康領域的化學計量技術和標準物質研究等?!耙允称钒踩珵槔c百姓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百姓無法鑒別和測量食物中的污染和非法添加劑等,這時以合適的標準物質作為監管過程中的砝碼,測量食品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質,保證人民飲食健康,是我們肩負的責任?!崩罴t梅如是說。
對于臨床領域,每天要做很多檢驗,這些檢驗的準確性與百姓健康密切相關。李紅梅解釋:作為一個普通人,無法識別醫院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而以標準物質和臨床診斷標準為依托,可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醫生可通過準確的測量結果對患者進行診斷,確定治療方案;只要檢驗結果準確可靠,即使更換醫院,也不需要重復測量。
李紅梅指出:將計量融入生物醫藥及診斷試劑產業“血脈”,從計量研究方面為產業技術的提升做出貢獻是一項長久的工作;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基礎雄厚,企業入駐率高,產業界十分活躍,這為南京生物醫藥行業帶來了創新活力。我們將持續與南京市計量監督檢測院及生物醫藥企業等相關單位開展合作,助力新藥與診斷試劑研發,為提升企業產品競爭力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