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計量基礎 服務好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訪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仵西居
記者:國務院于3月2日頒布了《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請您談談,這部《規劃》在中國計量發展史上的地位和意義?
仵西居:《規劃》的出臺是全國質檢系統計量戰線上和國家計量事業發展的一件大事。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計量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計量發展與計量管理制度。但是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深入,中國計量體系出現了一些明顯的問題和不適應的情況,計量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2013年3月2日,國務院在正確研究和分析計量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的基礎上,統籌國家發展整體架構,制定印發了《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這是國務院首次出臺計量事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將對促進中國計量事業發展,提升全國計量整體能力和水平,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記者:國務院提出:計量關系國計民生。您如何理解和認識“科學要發展,計量需先行”?
仵西居:計量發展水平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因此,國務院提出:計量關系國計民生。目前,中國已經獲得計量標準和校準測量能力的國際互認1166項,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五。但是,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深入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中國新一代計量基準持續研究能力不足;量子計量基準相關研究與發達國家差距大;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遲緩等計量問題,不利于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部分領域量傳溯源能力仍存在空白。夯實計量基礎、完善計量體系、提升計量整體水平已成為提高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
記者:《規劃》確定的計量發展目標,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仵西居:《規劃》確定了“突出重點,夯實基礎;統籌兼顧,服務發展;完善法制,依法監管”的計量發展和工作的基本原則,與發展目標相對應,即到2020年:計量科技基礎更加堅實,量傳溯源體系更加完善,計量法制建設更加健全。針對這三個方面也分別提出了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及量化指標: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修訂;國家計量基標準、標準物質和量傳溯源體系覆蓋率達到95%以上;國家一級標準物質數量增長100%,國家二級標準物質品種增加100%;國家計量基準實現國際等效比例達到85%以上等等。
記者:陜西省的計量發展現狀如何?
仵西居:目前,在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方面,全省共依法設置法定計量檢定機構95個(省級1個、市級11個、縣級83個),省級授權法定計量檢定機構28個。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1183項,其中最高社會公用計量標準81項(國家授權建立工作基準6項,輻射西北),省級次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共131項,基本滿足和覆蓋了陜西省量值傳遞工作的需要,為陜西省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但也存在著不適應、不能滿足的問題,尤其是新能源、新技術領域,我們將積極貫徹《規劃》,提升發展能力,更好為陜西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支持。
記者:針對《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省質監局對下一步計量工作是如何規劃的?
仵西居:省政府一直重視陜西省計量事業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安排和指示。今年3月13日,王莉霞副省長還就《規劃》的貫徹作出批示。此次《規劃》的出臺,我局將把《規劃》的貫徹落實作為推動陜西省計量事業發展的契機,一定抓好落實:一是成立省政府牽頭,由質監、發改、工信、財政、科技、住建、商務、統計、交通、衛生等部門參加的貫徹落實《規劃》的工作機構;二是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各個領域計量發展規劃》;三是針對陜西省的《發展規劃》,我們還將再出臺更為具體的工作實施方案。
記者:針對陜西省經濟快速發展,將在哪些方面加強計量工作,您對陜西省計量事業發展的展望又是什么?
仵西居:為服務好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我們還要繼續加強計量技術基礎研究,提升計量服務和保障能力,加強計量監督管理,特別是強化民生計量監管和能源資源計量監管,促進誠信社會建設,全面提升質檢系統有效服務節能減排工作的水平。我們將把握機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陜西省的計量事業走入新的春天。在大力支持陜西省重點產業發展,特別是培育陜西省新能源、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環保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夯實計量技術支撐基礎,建立和完善統一、協調、高效的計量標準體系及量傳溯源體系,充分發揮計量基礎和保障作用,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服務。讓計量科學事業助力陜西經濟的騰飛,推動計量事業再上新臺階。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4-02-21
2021-09-26
201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