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網 http://www.www.meettree106.com/
中國計量網——計量行業門戶網站
計量資訊速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熱點聚焦

專家學者談計量法修訂稿 增加了數據計量 民用四表所有權歸屬存爭議

發布時間:2018-08-01 作者: 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 孫夢凡 瀏覽:2937

此次計量法修訂稿增加了數據計量、民生計量中對民用水電氣熱四表等內容的相關規定,明確要求這些計量器具“經過檢定合格方可使用”,且“計量失準的,由經營者負責更換”,但民用四表所有權歸屬仍存爭議。


 

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送審修訂稿)》(簡稱《修訂稿》)及其說明正式公布,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反饋意見截止日期2018年8月13日。《修訂稿》增加了民生計量、計量數據的相關規定;進一步理順了計量監管體制;完善了計量技術規范、法律責任。

 

此次計量法修訂的背景是什么?有哪些爭議問題亟待完善?為此,民主與法制社記者專訪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計量法修訂”專家組成員,中國計量大學法學院教授張云、副教授汪江連,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于連超。

 


現行計量法存在滯后性

 

實際上,早在2000年起,原國家質檢總局就啟動了計量法的修訂工作,多次提交計量法修訂草案。但計量法的修訂工作并不順利。2013年,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中將“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修訂”列入立法規劃。2015年,原國家質檢總局再次向全國人大法工委提交計量法修訂草案,此次征求意見稿正是2015年修訂草案的修改稿。持續推進修法的背后,是現行計量法存在的滯后性。

 

據張云介紹,我國現行計量法雖經四個個別條款的應急修訂,但仍存在一定滯后性,其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生巨大變遷的需要,無法實現我國計量工作與國際接軌,更與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內在需要相去甚遠,還與我國簡政放權的大勢相悖。

 

“首先,計量法對民生計量的規定存在缺失?!睆堅普f,2017年,原國家質檢總局和住建部聯合開展了有關民用四表的專項調研。調研顯示,由于民用水電氣熱四表的所屬權不清晰,無相關法律規定,使得輪換制度難以落實,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無法保障。“供水、供電、供氣、供熱(冷)等計量工作中經營者的責任急需立法明確?!?/P>

 

在張云看來,計量法原有的立法理念與立法技術較為傳統,無法適應我國法治現代化和法律規范化、科學化和民主化的價值目標和實踐需求;計量工作的監管模式有待改進;只調整計量單位和計量器具,而不調整計量結果的法律適用范圍過窄。

 

此外,計量法在規范計量活動方面與國際通行的做法存在較大的差異,國際化程度不高,無法適應“一帶一路”倡議和共享發展的內在需求;在法律責任規定上偏輕,違法成本過低,無法有效遏制計量違法行為。

 

“我們需要一部適應新時代的計量法?!蓖艚B認為,如今,我國已全面進入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和電子信息技術全面發展,對現行計量法做較大幅度修訂,是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必須盡快完成該法的修訂,為社會長久發展奠定基礎。

 


“民用四表”歸屬成爭議焦點

 

此次修訂稿增加了民生計量中對于民用四表的相關規定。由于供水、供電、供氣、供熱(冷)等計量器具屬于貿易結算領域,計量法增加了相關規定,要求這些計量器具“經過檢定合格方可使用”,同時規定“計量失準的,由經營者負責更換”。

 

責任與義務落到經營者頭上,但民用四表“所有權歸屬”仍存在爭議。

 

據張云介紹,家用水電氣熱四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保證量值的準確可靠。目前實施的是首檢和到期輪換制度。由于目前對于四表的所有權歸屬存在爭議,因此產生了首檢及輪換費用、到期輪換不到位的由誰承擔責任的問題。

 

張云認為,根據民法基本原理,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對自己所有的財產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其中,占有、使用是所有權的外在表現,收益、處分是所有權的實質權能。“民用四表所有權歸屬之所以產生爭議,主要在于其占有、使用和其他的財產不同,并非提供四表的企業,而是用戶?!?/P>

 

“但跳過現象看本質可知,判斷財產所有權的核心標志是收益權和處分權的歸屬?!睆堅普f,民用四表,雖然占有、使用者是用戶,但實際上是供表企業以四表為依據獲取收益,對四表行使處分權的也是供表企業,即供表企業享有收益權、處分權。從這個角度判斷,四表的所有權應屬于提供四表的企業。

 

因此,在計量法修訂過程中,專家一致認為首檢及輪換費用應當由企業來承擔,到期輪換不到位的責任也應當由企業來承擔。

 

汪江連認為,民用四表讓消費者付費在一定程度上不合理,再讓消費者對安全性能、到期輪換等負擔更多的義務,顯然更不合理。由經營者負責,更符合權益衡平原則,事實上,這也能督促經營者做好“民用四表”的維護工作。

 

“但計量法作為一部法律,不可能對所有涉及民用四表的相關制度都作出明確規定?!睆堅普f,比如如何保障四表量值的準確可靠、如何解決分攤費用的承擔等問題,還需要相關制度予以明確和完善。

 


數字計量引入修訂稿

 

此次《修訂稿》增加了計量數據的相關規定。汪江連說,計量技術正在從器具計量向數字計量轉變。為適應該發展趨勢,此次計量法在修訂時適度新增了這些新的科技理念、方法和技術在計量活動中的作用機制的規定。在線計量與線下計量,共同構成了計量數據的采集、檢測和使用系統。

 

張云說,科技的發展,對能源資源數據的實時在線采集和監測,對網約車計程的計量監管,對計量數據的管理奠定了基礎。因此,《修訂稿》增加了“國家鼓勵通過在線采集、實時監測等科技手段獲取計量數據,保證數據的可追溯性,并科學應用計量結果”的規定。

 

據了解,2016年我國已通過實地調研、反復進行模擬實驗和驗證測量,制定并發布實施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計程計時技術要求(試行)》等四項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為保證網約車計量準確公正,保護經營者、消費者雙方合法權益提供了必要的計量技術基礎。

 

計量法規政策為何涉及網約車?張云就此表示,新時期計量管理的對象發生了變化。傳統巡游出租汽車靠計價器計程,監管部門依法管理好計價器就可以。網約車如何計程是新時期計量面臨的新考驗。傳統看得見摸得著的計量器具被互聯網時代下的GPS、算法軟件、移動終端平臺等系統取代了。由此,原本清晰透明的管理路徑變得模糊。

 

“網約車、虛擬計量、量值傳遞扁平化,這些計量活動已突破了現行法規政策的調整,挑戰著現行的計量法規政策。”張云說,為適應這些新挑戰,必須不斷探索創新的監管模式。

 

在汪江連看來,網約車的計量是新計量技術在計量實踐中的運用。其計量顯然不能僅憑平臺自治或交易自治,本質上依然是公共服務的交易計量問題。因此,國家必須建立相應的基準和規范基礎,對計量采用的“器具”或“方法”予以定型化。比如對GPS定位系統和車載電子地圖、基本的技術參數和指標體系予以確定。借助于社會規范和技術規范來保障全社會的交易安全與交易信用,起到基礎監管的作用。

 

汪江連認為,在線計量與線下計量的結合,可以實現動態計量,保障量值的溯源性,最終確保計量結果的精準?;ヂ摼W時代,計量也將插上虛擬與數字經濟的翅膀,借助于“大數據”,實現精準計量和個性化計量。

 


現行修訂稿還需再完善

 

2018年11月,國際計量大會(CGPM)將對國際計量單位重新定義,重新定義的實質是用量子化技術定義時間、長度、溫度等基本計量單位。這一量子化定義將改變傳統計量技術規則,也標志著計量技術體系正經歷一場歷史性變革,世界計量技術規則也將會重構。

 

在此計量技術體系變革之際,如何從立法上推動計量工作突破創新瓶頸,擁有國際技術規則主導權?于連超認為,我國計量法應對計量技術體系、計量基礎研究、計量科技創新、計量治理體系現代化和國際化進行頂層設計。

 

此次計量法修訂工作,刪除了不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定,更加注重計量基礎研究和計量科技創新,更強調轉變政府監管方式。這些新規定將為計量科技創新和計量管理提供積極的法制保障。

 

但當前修訂稿仍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

 

于連超說,作為計量和質量領域的重要立法,計量法不僅要規范法制計量工作,也應重視科學計量和產業計量工作,對科學計量基礎性研究提供有力的財政支持和制度保障,對產業計量提供科學的促進政策。此外,要合理界定計量技術規范的法律性質和法律地位;推進計量技術機構的市場化改革及其技術能力建設。

 

針對此次計量法的大幅度修訂,汪江連表示,《修訂稿》目前只是適度回應了國際計量技術與方法變革的大趨勢,未必能完全契合未來的國際計量改革。在計量規制理念和計量監管體系上,還有改進的空間?!坝嬃孔鳛閲业幕A,其在憲法中的地位未能體現出來。它需要進一步的法制宣傳和學術推進,借以實現‘計量入憲’的目標?!?/P>

 

據了解,此次計量法修訂工作征求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相關部門、機構、企業的意見,但其仍不可能面面俱到?!坝嬃糠?,是法律,涉及計量的相關法律問題不可能在一部法律中全部解決,還需要相應的配套制度予以完善?!睆堅普f。(民主與法制時報 見習記者 孫夢凡)

 

分享到:
通知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公告 培訓通知 培訓通知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會員登陸
完善信息
找回密碼
av电影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