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我國正加快認證認可信息化,特別是大數據中心建設,打造“互聯網 檢驗檢測認證”新業態。記者22日獲悉,運用國際先進的加密算法、電子簽名等新技術制成的規范的電子檢測報告、認證證書今后將在第三方檢測認證中付諸使用并推廣。這些電子檢測報告和認證證書將帶有可鑒別真偽、方便查閱驗證的統一數字簽名,不僅實現檢驗檢測出證的“無紙化”,還可以根除當下紙質報告、證書易被篡改,難以鑒別的問題。
此舉意味著,在增加質量信息獲取量,大幅度提高檢測認證效率、方便企業用戶的同時,紙質報告、證書的造假現象有望被根除,第三方檢測認證將更具公信力,最終在社會上真正建立和傳遞信任。
由國家認監委信息中心主辦的“電子報告/證書應用研討會”22日在此間舉行。據悉,當前,中國檢驗檢測認證行業面臨重大變革與發展機遇。國家已將檢驗檢測認證定位為生產性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的重要門類。同時,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也對檢驗檢測認證模式產生了深遠影響。為此,國家認監委鼓勵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利用互聯網電子商務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的創新成果,實施電子化流程、智能化管理、精準化服務,推行云檢測、在線監測等新型業務,并加快電子證書的推廣應用,從而更好適應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變革的挑戰,增進用戶和消費者的信任,助力質量提升。
據悉,目前,中國進入電子商務及互聯網應用高速發展期,而檢驗檢測認證仍舊主要以紙質報告/證書加蓋印章的模式服務于企業及消費者,存在諸多弊端,衍生出各種問題,比如虛假紙質報告/證書泛濫、紙質報告/證書真實性無法甄別、消費者難以獲取充分的質量信息等。
記者了解到,電子報告/證書具有諸多優點,比如,加密性強、便捷度高、流通性好、成本低、可追溯等,相關驗證能夠從各種電子設備和電子載體中查看,大幅提高了檢驗檢測認證的效率和可信度。
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方面當日對記者表示,對于監管部門而言,規范并推廣應用帶有數字簽名的電子報告/證書,有助于打擊假冒、偽造報告/證書等違法行為。據介紹,以往監管的手段主要依靠核查紙質報告/證書,既不便捷、可靠性堪憂;同時紙質報告/證書也無法做到數據標準化和結構化,不同監管部門之間、不同信息系統之間難以做到信息共享,協同監管不便。該局表示,使用電子證書/報告則可完全解決這些問題。
據了解,使用帶有數字簽名的電子報告/證書也是檢驗檢疫監管模式的創新,通過技術手段強化監管能力,提高監管的有效性、準確性和前瞻性。
對于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而言,使用帶有數字簽名的電子報告/證書取代原有的紙質報告/證書,能夠節約制證、物流、管理等大量成本。此外,紙質報告/證書極易被篡改,難于鑒別;而使用帶有數字簽名的電子報告,消費者可有效鑒別其真偽。電子報告還方便查閱驗證,增加質量信息的獲取量。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1-07-15
2020-02-14
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