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記者會上表示,現階段中國質量技術基礎和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還比較明顯,中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僅占1%,抓質量必須從質量技術基礎抓起。
支樹平介紹,國家質量技術基礎是國際通行的概念,包括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目前我國和國際先進水平比,差距仍比較明顯?!氨热缬嬃浚覈怀姓J的校準測量能力在國際上雖然排到第四位,但僅為排名第一位美國的53%?!?/FONT>
支樹平指出,質量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質量技術基礎的差距。因此,現代生產條件下,抓質量必須從質量技術基礎抓起,國家質量技術基礎和交通、通訊、水利、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一樣,要統一規劃、整體推進、加快建設。“此前歷次經濟工作會議都強調,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因此,希望大家都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意識,把質量提升行動開展起來,成為全國的統一行動?!?/FONT>
“找準著力點、牽住‘牛鼻子’、打好組合拳提升質量?!敝淦秸f,“找準著力點”是抓住各地的主打產業、主打產品提升質量,今年將再抓10類大家關注的消費品來提升質量。牽住“牛鼻子”就是抓住標準、提升標準,實施標準提檔升級?!按蚝媒M合拳”,就是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充分運用各種方法手段提升質量。
具體來看,重點抓質量的攻關和整治。支樹平介紹,對質量的短板,我們要組織各方面的力量,進行技術攻關、提出技術的改進方案。對一些產品生產集中、假冒偽劣又多的重點地區實行區域整治,進行集中整治、掛牌督辦,必要時約談當地負責人。在企業方面,企業不僅要有國際國內先進質量管理辦法,還需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將樹立一批質量標桿,培養一批“隱形冠軍”。
此外,進一步擴大內外銷產品“三同”實施范圍。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兼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孫大偉表示,“三同”是指企業生產的內外銷產品,均是在一條生產線上按照相同的標準進行生產,從而使產品達到同樣的質量水平。如果中國標準與進口國標準有差異,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執行,也就是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
孫大偉說,2016年5月,已經建立起“同線同標同質”產品的信息服務平臺。目前,全國已經有1180家企業,大概約5000種商品達到了“三同”的要求。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擴大“三同”實施范圍,同時完善公共服務平臺,特別是著力加強對“三同”產品的質量和生產企業的監管。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1-07-15
2020-02-14
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