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副院長肯特.洛克佛德(Kent Rockford)與國際事務與學術部主任克萊爾.桑德麗(Claire Saundry)一行訪問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與中國計量院院長方向、黨委書記段宇寧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就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計量合作、共同出席第16屆中美科技合作聯委會等事宜舉行了友好會談。
方向首先介紹了中國計量院“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和承擔NQI專項的情況,明確了應對國際單位制變革的基本物理常數研究和新一代量子基準和標準物質研究、服務重要產業和新興領域等國家重大需求的計量新領域研究,以及實現溯源鏈扁平化的計量能力提升等重點研究方向。接著,雙方就共同出席的第16屆中美科技合作聯委會中關于中美溫室氣體測量科技合作的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對于雙方在該領域的合作,方向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切實落實習主席訪美成果,將溫室氣體測量作為兩國科技合作的優先領域,建立有效合作機制,研究制定中長期合作規劃和近期行動計劃,對重點項目給予支持;二是由兩國國家計量院牽頭成立“溫室氣體測量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三是共同推進溫室氣體測量和標準領域的國際合作,力爭實現測量數據的準確可靠和測量結果的國際互認,支撐《巴黎協定》的實施。洛克佛德對此表示高度贊同,并與中方代表就兩院在物聯網、納米測量、新材料、通訊技術發展等領域可能的合作交換了意見。雙方充分肯定兩院科技合作取得的成效,一致同意在兩國政府和產業界共同關注的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探索新的合作機制、拓展合作內容。
期間,洛克佛德一行參觀了玻爾茲曼常數測量、銫鐘、光鐘、原子干涉絕對重力儀、焦耳天平和化學計量等實驗室,高度評價了中國計量院在國際計量前沿和熱點領域的研究進展。
“測量科學與標準”是中美兩國科技合作的重要領域之一,特別是2006年中美科技聯委會設置“測量科學與標準”這一主題之后,中國計量院與NIST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更加活躍,取得一批高水平的合作研究成果。例如,在對國際單位制重新定義的努力中,兩院合作開展的玻爾茲曼常數的精密測定工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采用聲學測溫、噪聲測溫兩種不同原理方法獲得的實驗結果已被國際科學技術數據委員會(CODATA)采納。目前,中國計量院還在進行新的實驗工作,有望進一步降低測量不確定度,為即將于2018年進行的熱力學溫度“開爾文”的重新定義做出重要貢獻。不僅如此,通過玻爾茲曼常數測定的成功合作,雙方團隊還相繼拓展了熱力學溫度絕對測量、超高精度光腔衰蕩分子吸收光譜測量、煙氣排放量測量、臭氧和揮發性有機物氣體標準物質研制、城市碳排放測量反演技術和測試平臺建設等與溫室氣體測量密切相關的合作內容。這些合作得到了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的大力支持,中國計量院多名青年科學家被派往NIST開展長期合作研究。中國計量院與NIST還在2010、2013、2014年三次舉辦了中美氣候變化測量和標準研討會。2015年,中國計量院和NIST在北京共同主辦了“APEC 可再生能源和氣候科學測量挑戰研討會”,大力推動該領域的區域合作。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1-07-15
2020-02-14
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