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南方小公舉羋月遇到陜西藥店掌柜,額滴神呢!出大事啦!
事情是這個樣子的:
話說那日楚國大婚公主羋姝千里迢迢從富庶的南方之地到了西北塞外秦國。大小姐嬌貴啊,身體日漸不適,終于在到達秦國武關城時發燒病倒。女醫摯為其開出藥方。小公舉羋月前去當地最有名的庸氏藥鋪抓藥。
“大事”即將上演??
羋月來到庸氏藥鋪,此處的大夫雖識得楚國文字,卻因質疑藥方用量有誤而不予開藥。
月公舉不服啊,人家可是名醫開的藥方:
這時候,就在這時候,傳說中風流倜儻英俊瀟灑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藥店掌柜出現了!不過長得好不算什么,重要的是有文化!
小伙伴們看到沒有,知識就是競爭力啊!有木有!原來當時各國中藥材的計量方式都不同,這要不是掌柜的學識淵博,鬧不好要出人命!
不過,這對于藥店掌柜來說,并不算什么,接下來的本事才讓小公舉真正開了眼!藥已經抓好,可錢又出了問題......
這有何難?看人家掌柜的:
看人家是怎么辦到的:
就是這么有見識、漲姿勢有木有!羋月一向自恃清高,可是這一次,她也要被面前這位這么有文化有內涵的掌柜給打敗了!
話說回來,質量君今天為何要講這樣一個故事呢?作為一個“單身狗”,看完此段情節真是要給掌柜的獻上雙膝??!瞧瞧人家一口一個“秦楚兩地不同”“計量方式差異”,這樣的學識才是贏得美人的絕殺技??!
所以質量君決定此刻也要好好學習一下:(趕緊腦補一下歷史)
《羋月傳》寫的是戰國時期的事情,當時各國各自為政,計量方式很是混亂。(上述情節可見一斑)后來秦國日漸強大,秦始皇牛啊,他實在看不下去當時各國亂糟糟的情勢了,這其中包括貨幣的混亂使用,所以就統一了度量衡。
中國古代計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以前的遠古時代。最初我們的祖先在生產實踐中創造了造了諸如結繩記事、布手知尺、手捧成升、邁步定畝、滴水計時等計數和計量的方法。最早見于文字記載是出于《尚書.舜典》中“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度量衡是計量長短、容積和輕重的統稱。
讓我們來見識一下各個時期不同的計量方法吧:
夏商周時期
夏商周時期:《史記.大戴禮記》記載,黃帝時期創立了度、量、衡、里(畝)、數5個量??傊?,遠古時代,度量衡的功能集中于對生產過程和方法的一種經驗型的認定,是當時人們為了適應自然和不斷調整生產活動的現實需要而零散進行的,屬度量衡發展的自發階段和萌芽階段。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候國都把頒布度量衡制作為經國方略,并形成了一定的管理制度。當時出現了人工制作的計量標準器,比較有名的有商鞅升和齊子禾釜,一些諸候國還規定仲春、仲秋之日。
商鞅升
秦 朝
秦始皇統一全國后,統一了度量衡,監制大量度量衡標準器發至全國各地,目前在國內搜集到的秦權、秦量就有六、七十件,分別為陶、鐵、銅質。經實測,秦權、秦量單位量值都比較統一,絕大部分誤差未超過《效律》所允許的范圍。
秦 量
西 漢 末 年
王莽篡奪劉氏的天下,立號為新,王莽國師劉歆設計制造新莽銅嘉量,新嘉量以栗氏量為模式。劉歆設計的新莽銅嘉量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新莽時還設計制造了銅卡尺,用來測量圓球體的直徑,同時對測量容器的深度、端面也提供了簡便、準確的測量工具。
新莽銅嘉量
東 漢 時 期
東漢的“光和大司農”銅斛,作圓桶形,高24.4厘米,口徑34.5厘米,腹左右有對稱短柄。實測容積為19600毫升,折算1升合196毫升。
光和大司農銅斛
魏晉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權衡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地改進和完善,逐漸演變成了提桿秤,使古老的衡發生了重要的蛻變,與衡相比提桿秤使計量變得更加方便和準確。
提桿秤
唐 朝
唐朝出現了方形嘉量,方形嘉量克服了圓形嘉量無法避免的系統誤差,令一方面方形嘉量的幾何尺寸易于掌握,對地方官府依圖進行仿制及進行普及,確保量值傳遞的質量是很有益處的。
唐朝方形嘉量
宋 代
宋代景德年間,掌管內藏庫的官員劉承?,創制了兩種小型精密的戥秤作為國家衡重的標準器:一種以兩、錢、分、厘十進位制,最大稱量為一錢半,分度值為一厘;一種以兩、銖、累、黍非十進位制,最大稱量為一兩,分度值為一累。兩者互相參校,可以得到兩、錢、分。
宋代戥秤
元 朝
《元世》中記載利用“方正案”(郭守敬創制)等測量儀器,對全國的地理進行了精確的“測影定向”包括地勢(地平線角度)海拔等。對于“方正案”等測量儀器的使用,訂立了詳細的要求,凡使用“皆以此為準”。
郭守敬測量儀器測量儀器
明 朝
明朝除了官府依律對度量衡進行???,民間老百姓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多用寶鈔作為對比物。明《律呂精義》載:“鈔尺(即裁衣尺),與當鈔紙外邊齊。 曲尺(即營造尺、公尺),與寶鈔墨邊外齊;寶源局銅尺(即量地尺), 比寶鈔墨邊長,比寶鈔紙邊短,當衣尺之九寸六分。”說明明寶鈔的尺寸是比較穩定的,能夠博得大家的信任。
明朝寶鈔
清 朝
清朝康熙帝親自累黍定尺,以一百??v向排列的黍子所得之長定為營造尺度,又以一定的尺寸確立量器的容積,用鐵鑄成漕斛,用一立方寸金屬的重量作為質量 的標準,由此再定出各種量值砝碼的尺寸,作為稱量國庫收支的標準器,因此稱庫平。由營造尺、漕斛和庫平兩組成的度量衡制簡稱為營造庫平制,從而建立起度量衡三者互相校定的關系。
清朝營造尺
漲姿勢沒有?!這下你月妹妹也要對你刮目相看了!
這樣看來,計量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和技術進步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呢,它們互相促進才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沒文化的“單身狗”才可怕哦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1-07-15
2020-02-14
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