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計量事業創新、協調發展,質檢總局計量司近日與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聯合建立了司、院領導班子集體學習制度,并于11月30日進行了首次集中擴大學習。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出席學習活動并講話,計量司司長謝軍,中國計量院院長方向,黨委書記宋偉,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天初,以及在京的計量司和計量院班子、相關處室、部門、專業所負責人等共40余人參加了此次學習。
圖1 集體學習現場
計量作為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政權穩固,事關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也事關社會和諧和國家安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迫切需要打造一支適應現代計量發展的高素質干部隊伍。計量司和中國計量院聯合建立的“學習與行動”集體學習制度,旨在通過專家授課和集中討論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加強司、院領導班子和業務骨干對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國家重點戰略、重大產業政策、計量發展態勢、科學發展前沿以及經濟社會熱點等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推動對計量重大問題的研究和解決,以學習促創新,以行動促發展。
首次集中學習,選擇了芯片計量標準與測量作為主題,由中國計量院熱工所屈繼峰博士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計量前沿技術公開課。他從計量新挑戰、國際單位制重新定義、單芯片上的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 on a chip)、國內相關研究以及未來設想等5個方面剖析了當前國際計量科技發展趨勢、NIST研究熱點以及我國面臨的形勢和挑戰等,引起了在座各位領導和專家的普遍震撼和熱烈討論。
圖2 中國計量院熱工所屈繼峰博士作報告
吳清海在講話中充分肯定計量司和計量院建立領導班子集體學習制度的做法,并要求計量司和中國計量院領導班子務必要加強學習,把“解放思想、創新驅動”作為第一要務,推動計量科技工作更好更快發展。他指出:當前國際、國內科技發展態勢非常迅猛,計量科技也是如此。不久前還僅僅是概念的測量系統現已成為現實,譬如NIST的“可在線校準的、多量值、單芯片測量系統”。吳清海副局長還特別強調,“產學研相結合”是科技發展政策中的關鍵,要想讓中國質量在世界上立于不敗之地,必須緊扣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將計量基礎研究與實際需求相結合。同時,計量作為控制質量的基礎,必須與國家重大工程和重點企業相結合,干“創造性的質量”,這樣方能彰顯計量的地位與作用?!凹毠潧Q定成敗”,計量更是如此。計量發展的空間無可限量,但必須不斷磨練計量科技“基本功”、加強計量創新,這既包括技術方法的創新,也包括管理制度的創新。
圖3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講話
計量司司長謝軍指出,建立“學習與行動”集中學習制度,是貫徹落實樹平局長關于“政策研究再上新水平、科技支撐再上新水平、管理協調再上新水平、自身建設再上新水平”有關要求,營造濃厚計量學習氛圍的重要嘗試和舉措,希望以此帶動計量領域廣泛重視學習、強化戰略思維、加強問題研究的工作風氣。同時,他還指出,要站在計量法定職責和使命的角度,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深入思考計量的定位與發展,要通過技術講解深入思考管理體制,通過微觀來反映宏觀,要以科學計量、前沿研究為開端,結合國家發展、產業需求等,努力構建一體化、系統化的計量發展思路,不斷形成合力,找準目標,以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推動計量新的發展。同時,還要求計量管理者和科研人員協同考慮相關計量問題,從技術和管理兩個層面為計量科學研究和技術進步奠定好的基礎,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的計量差距,體現計量對國家核心競爭力的貢獻作用。
中國計量院院長方向指出,芯片計量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通過一個小小的芯片將多參數、多測量進行系統集成,并直接實現計量溯源的扁平化,改變了傳統計量觀念和模式,給計量技術和管理提出了新挑戰,我們面臨著計量方法和內容的一次重新洗禮和考驗。我們應當以此為契機,努力做好頂層科學設計,加強系統思考和綜合評估,以擔當奉獻、精益求精的態度做好相關技術準備和研究工作,不斷為國民經濟和產業發展服好務。
中國計量院李天初院士、計量司和中國計量院有關負責同志也都進行了分別發言,并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就芯片計量未來發展以及如何發展等方面談了自己的體會和思考,形成了比較好的共識。
據了解,“學習與行動”是由質檢總局計量司牽頭,與中國計量院共同組織實施的系列學習實踐活動。該制度的建立,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為“強化政策研究,司院自身建設再上新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并由此掀開了計量創新發展、行政管理和科學技術一體化發展的新局面。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1-07-15
2020-02-14
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