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我院)“十三五”期間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實施意見》,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始終將“圍繞中心、新址建設、能力提升、隊伍建設、服務社會”作為核心任務,通過抓改革求突破、抓基礎強能力、抓重點創亮點、抓隊伍聚合力,在計量基礎設施建設、計量檢測業務發展、人才隊伍建設、計量技術能力、裝備水平和科研水平提升、“一帶一路”工作開展、計量服務保障、計量文化建設、黨建工作引領、脫貧攻堅工作及計量發展規劃完成等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彰顯了我院的業務影響力、核心競爭力、學術創造力、社會貢獻力,實現了“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順利開局。
一、基地建設圓滿完成
2009年10月我院從咸寧西路搬遷至東儀路3號和錦業路70號后,一直將基地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2010年啟動了基地建設工作,在國家總局、省委、省政府和省局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基地建設加快進行,于2020年12月建成并搬遷,結束了在外“漂泊”十一年租房辦公的日子。新址位于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規劃總用地面積 69333 平方米(104.0 畝,凈用地 74.9 畝),工程項目概算 6.39 億元??偨ㄖ娣e 61683 平方米,辦公及實驗室面積 45000 余平方米(恒溫試驗室面積 3500 平方米),由7棟單體建筑組成綜合實驗樓群。實驗室總數為204間,總面積20623平方米,精密實驗室35間(面積約2800平方米),所有精密實驗室全部安裝了精密溫濕度監控裝置,形成了計量檢測、工程實驗、科學研究、技術交流、后勤保障及辦公一體化的建筑綜合體,建設規模和體量處于全國同類機構先進水平。
二、技術能力大幅躍升
“十三五”期間,我院充分發揮新裝備潛力,新建計量標準130項(大區70項,省級60項),技術改造計量標準80項,區域計量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目前,已建社會公用計量標準 367 項,可開展西北大區檢定項目 319 項,省級檢定 760 項;西北大區校準項目 347 項,省級校準項目 863 項;定量包裝 6 項;CNAS 認可檢驗檢測 105 項,校準 377 項,省級質檢站——三站兩中心 100 項。證書報告差錯率小于千分之五。保存鉑銠10-鉑熱電偶工作基準、鉑電阻溫度計工作基準、 活塞式壓力計工作基準、公斤砝碼工作基準、克砝碼工作基準、直流電阻工作基準、直流電動勢工作基準 7 項。投入1.8 億元用于裝備能力提升,裝備固定資產已達2.6億元,執行各類采購項目188項,裝備水平躋身全國計量技術機構前列。投資 500 萬以上項目包括 1.2MN 凈重式力標準裝置、800mm 口徑水流量標準裝置、高精度三坐標測量機、電磁兼容10米法電波暗室及50噸電子吊秤計量性能評價裝置等5項,投資 100 萬以上有消聲實驗室、高壓電磁屏蔽實驗室、車載氣體流量標準裝置等20項,大部分項目準確度等級達到或接近國家最高水平。成立的國家過程儀表質檢中心共46種產品、735個參數、國家半導體照明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共85種產品、840個參數檢測能力獲得資質認定,覆蓋121個國際國內檢測標準,建成二氧化硫氣體檢測儀等16種計量器具新產品省級型式評價實驗室,成立了流量與容量、化學、質量衡器等省級計量技術委員會,完成了新能源電動汽車、裝備制造幾何量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前期各項準備工作。
三、科研水平大幅提升
我院一直將科研能力提升作為重點工作,在國家重點實 驗室申報、量值傳遞和溯源、檢測方法研究,型式評價實驗室和產業計量中心建設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資1850萬元先后參與了大型設備及設施關鍵在線計量技術、軍民共用衛星導航、慣導產品和天線關鍵計量技術研究3項NQI 項目、獨立承擔陜西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4項、國家計量基標準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專題服務項目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1項、廳局級科研項目20項,取得國家發明專利6項、 實用新型專利32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6 項,主持或參與起草并發布實施的國家計量技術規范18項、國家標準10項,參與起草并發布實施的國家/行業標準3項;完成科研項目驗收16項,出版學術著作15部。在國際、國內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84篇,其中1個科研項目獲國家照明學會1等獎,3個科研項目分別獲廳局級科技成果一二三等獎。“十三五”期間,我院共承擔各類課題79個,涉及科研經費639萬元。
四、計量檢測業務持續增長
“十三五”期間,我院檢測臺件數從2016年的39萬臺(件)增至2020年的73.31萬臺(件),檢測總收入達6.5億元人民幣。對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9277臺件計量器具,全省11個地市計量所11088臺計量器具和各區縣計量所、授權企業等單位7300臺計量器具件進行量值傳遞。落實國家發改委《關于清理和規范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有關政策的通知》要求,累計完成強檢計量器具檢定共計約80萬臺(件),為駐陜企事業單位和西北大區減免強檢費用約1.4億元。檢測周期從原來的十五個工作日提高到十個工作日,完檢率達98%以上。為了更好的為客戶服務,采用“首問負責” 制,為企事業單位提供“一站式”服務,實行網上預約、郵寄服務等方式,已累計為3176家企業提供服務,郵寄儀器15000余臺件,證書發票4500多份,年業務增長率保持在90%以上,簡化了手續,提高了效率,節省了時間。完成國家質檢總局下達的定量包裝、商品抽查檢驗及監督抽查750批次,完成原陜西省質監局下達的計量器具、太陽鏡抽查178批次。服務重點客戶526個,服務區域遍及西北五省區以及河南、山西、內蒙、江蘇、海南、貴州等20個省區,并走出國門赴馬里共和國、斐濟共和國開展計量校準,計量檢測業務持續拓展。
五、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十三五”期間,新招碩士研究生19名,本科生54名。截至“三十五”末,共有職工374名,其中,正高級工程師7名、高級工程師46名、技術人員269 人,其中研究生 91 人,本科178 人,國家注冊計量師 210余人,國家計量、標準化專業委員會委員 29 人次。全國標準化委員會委員5名,全國計量技術委員會委員13名,全國計量專業委員會委員5名,國家一級計量標準考評員12名,市場監管系統學術帶頭人11名,院技術帶頭人11人,青年技術骨干19人。通過公開選拔競聘,任用了16名中層干部。選派7名中青年技術骨干赴國家計量院深造學習,3000余人次參與專業技術培訓。李奕同志2016年獲得陜西省青年科技獎,2017年獲選陜西省委組織部“西部之光”訪問學者,是原質監系統首位“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在2020年在西北大區第二屆崗位練兵“指針式直流電壓表檢定和液相色譜儀檢定”兩個項目技術比武競賽中,我院取得了“雙料第一”的好成績。
六、“一帶一路”中心成功掛牌
2017年9月,原國家質檢總局復函陜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支持依托西北國家計量測試中心/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的技術優勢,設立“一帶一路”國家計量測試研究中心(陜西)(國質檢量函[2017])474 號)。
中心設立以來,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陜西省人民政府、省市場監管局的正確領導和支持下,中心立足陜西、服務全國、著眼海外、努力開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是收集、整理、印制了“一帶一路”沿線35個國家的計量法律、法規 130 余部、重點國家技術規范10部,翻譯國際建議1部、中俄對照版計量技術規范1部,共16冊,形成了較為全面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計量法律法規數據庫;二是編譯歐洲法制計量組織成員國背景資料,系統闡述歐洲國家計量法律框架、歷史沿革、組織架構和運行方式。三是建立了 “一帶一路”國家計量中心信息發布平臺,設有新聞資訊、信息發布、計量服務、政策法規、戰略研究、國際交流等六個板塊。平臺上線51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背景資料, 提供20余國家計量法的查詢服務,更新計量服務企業案例85個,整理世界各國計量法、規章、公告等100余條,英國脫歐后歐盟、英國計量、認證認可相關法律安排10余條。四是主動聯絡駐陜央企及陜涉外企業,了解企業計量需求,先后與中鐵二十局、中鐵一局、中國水電三局、中國電建十五局等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達成了“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共識;與西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計量法規國別體制差異研究,研究重點國家的計量法律法規體系,規避計量法律風險,參與國際計量交流;與吉爾吉斯共和國標準化與計量中心及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標準化與計量科學研究院簽訂了諒解備忘錄,就聯建實驗室、人員培訓和互訪等方面達成共識。五是積極為海外企業服務。中心先后四次派出20余人次完成了中鐵一局斐濟公路項目、中國水電十五局馬里費盧、古伊娜水電站項目355臺/件設備檢定,服務質量得到對方充分肯定,達成長期合作的愿望;為國內山東電建的巴西電站項目提供計量服務,檢測儀器263臺,滿足業主及監理方的技術要求,有效降低企業成本 41.2 萬元,得到對方的一致好評。六是加強交流見學。為學習國際先進計量管理經驗,了解國際最新計量研究動態,中心先后派出8人訪問10余國,進行參觀見學、學術交流、合作洽談、研究討論我國與其他國家計量法律法規及管理制度的差異,尋求在項目建設、科學研究、檢定校準等方面的合作。發表《南非計量法律及管理制度的淺析》論文1篇,譯文3篇。七是積極籌備智庫建設。為適應國際計量平臺建設需求,閉環計量服務環節, 創新計量服務模式,保障涉外企業海外發展,“一帶一路” 國家計量中心邀請相關領域專家成立“一帶一路”國家計量測試研究中心(陜西)計量專家智庫。目前受邀入庫專家 36 人,起草了智庫章程及工作職責,正在準備智庫委員會成立相關工作。八是編制了“十四五”規劃。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總局和省局要求,對標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緊跟計量科技前沿、產業發展趨勢,中心集中力量開展專題研究,制定了“十四五”規劃,明確了目標任務以及重點工作方向,促進“一帶一路”國家計量中心工作更上新臺階。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派專家于2021年4月26日對中心進行了全面評估和考評,肯定了中心取得的成績,提出了發展方向和目標,于第22個“5·20”全國計量日活動期間在我院舉行了盛大的揭牌儀式。
七、黨的建設堅強有力
“十三五”期間,院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總書記來陜重要講話精神,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打造黨建強院為目標,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努力提升基層組織的政治功能,充分發揮“兩個作用”,切實提升“兩力兩率”, 以實際行動樹牢“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全院各項事業高質量追趕超越提供堅強保障。一是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扎實開展“以案促改”工作和“講政敢改”專題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鞏固拓展學習教育整改成果。二是選舉產生新一屆黨委會, 2次調整黨支部設置并完成支委會選舉工作,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執行雙重組織生活制度。三是長效深化“對標定位、晉級爭星”活動,積極申報省直機關黨建工作示范點。四是堅持聚焦主業主責,壓緊壓實“兩個責任”。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列出主體責任清單,完善風險防控責任體系,層層傳導壓力,積極開展述職述廉和談心談話。五是先后頒布“十條規定”、現場檢定校準“五不準”、監督員制度等各項制度。六是堅持圍繞決策部署抓監督,積極履行監督職責。緊盯人員招聘、設備采購、干部任免、重大項目招投標、脫貧攻堅等廉政風險易發多發環節,通過對院檢定收費、執行強檢免費、績效工資發放、黨費收繳管理等監督檢查,確保執行上級決策不打折扣,政令暢通。七是堅持抓好以案促改專項整治工作,通過上廉政黨課、參觀廉政教育基地、觀看案例警示教育片等多種形式,推動廉政警示教育經?;?br />
八、扶貧攻堅成績斐然
為了積極響應國家打贏脫貧攻堅任務的號召,實現2020年全部貧困人員脫貧的目標,按照陜西省人民政府要求,院黨委高度重視扶貧攻堅工作,認真落實省局系統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和聯席會議精神,我院先后幫扶了咸陽市永壽縣馬究村和安康市嵐皋縣孟石嶺鎮豐景村。一是在馬究村開展“讓黨旗在脫貧攻堅戰中飄揚”黨員主題活動。了解村里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村民生活水平等情況,共同探討村經濟發展思路、村民收入新增長點和扶貧工作目前面臨的困難等問題,累計投資80.68萬元完成村文化和衛生室基建工程,改善了馬究村醫療衛生狀況和村民的醫療衛生保健水平、村 “點亮工程”,為村里各條道路共計安裝49盞路燈及“結對貧困戶產業發展項目”。二是先后派出三名職工駐豐景村專項扶貧。截止2020年底共投資246萬余元,引入社會扶貧資金40萬元,完成了豐景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朋陽家禽家畜養殖農業園區擴建、雙豐橋禁賭碑周邊環境改造等“三大重點幫扶項目”和嵐皋縣孟石嶺鎮社區工廠合建、景升魔芋園區擴建、社區服務中心辦公設施配置、農業園區通村道路拓展改造等“四個鞏固提升項目”,從產業扶持、基礎建設、文明風氣、生態移民等方面對豐景村進行了全方位幫扶,最終實現了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整村按期順利脫貧摘帽。2019年和2020年,我院連續兩年被安康市委市政府授予“安康市社會扶貧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院扶貧干部楊成全在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優秀扶貧干部”。
九、計量文化建設富有成效
短期靠管理,長遠靠文化。院持續加強計量文化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彰顯計量人的新形象。印制了《院文化手冊》和《員工行為規范》。2017年組織編排群口快板《計量人,計量情》,參加原國家質檢總局迎接十九大文藝匯演。2018年舉行“講述身邊真實故事,抒發計量感人情懷”迎新春講故事比賽活動。承辦了省局“‘新時代 新變革 新作為—追趕超越’中的陜西計量”主題征文活動。在新基地建成了計量博物館、院史館和“一帶一路”館,詳細記載了計量的源遠流長、院建設發展歷程和“一帶一路”中心建設概況,演繹了“古之絲路分拆,今之經貿命脈”的恢弘畫面,展示了古代兩河、埃及、波斯的計量歷史及中心海外服務紀實。創辦了《陜西計量工作研究》內部刊物。持續組織干部職工開展羽毛球、乒乓球、象棋比賽等活動,豐富了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增強了凝聚力,促進了以檢測業務為主的各項工作落實。
陜西省計量院新址建設圖
十、“十四五”規劃編制完成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實現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開局之年?!笆奈濉睍r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院領導班子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推動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陜西省“十四五”發展規劃為目標,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深刻分析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準確把握面臨的新機遇、新使命,集中力量研究制定新目標、新方向、新任務,瞄準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計量檢測技術機構,圍繞計量高質量發展和技術能力高水平提升兩個核心。全力推進我院在追趕超越的新征程上邁上新臺階、再創新輝煌、樹立新形象。一是院新址建設基礎上,投資4.5億完成實驗室二期工程建設,力爭“十四五”末全院總資產超過9億元,為打造高水平計量科學實驗基地奠定基礎。二是新建計量標準100項,技術改造現有計量標準95項,重點提升電離輻射、磁學、硬度等計量標準項目能力,使計量標準總數達到450項。三是持續推動人才隊伍建設,建設2~3個碩士研究生培養專業,培養5-10名研究生指導老師,重點專業建立博士后流動站。職工隊伍總人數達到500人左右,其中博士研究生3~5名,碩士研究生160名以上,建立10個科技創新團隊,爭取培養1~2名國家、省級突出貢獻專家。四是拓展“一帶一路”國家計量測試研究中心(陜西)業務和服務范圍,完成1個國家級和3個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服務區域優勢產業發展。五是培育建設1~2個國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個總局技術創新中心,建設5~6個院內重點實驗室,覆蓋計量標準、測試技術等5~6個專業領域的10~15個研究方向,組建1~2個全國計量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六是承擔和完成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8~12項,廳局級科研項目10~15項,院科研項目25項,申請國家專利25項;主持或參加起草國家計量檢定規程、計量技術規范10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5項,地方計量檢定規程、計量技術規范、標準20項,參加計量比對和能力驗證50項,爭取5~10項作為主導實驗室,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20篇以上,力爭1~2項科技成果獲國家、?。ú浚┘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