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能源審計
能源審計是指能源審計機構依據國家有關的節能法規和標準,對企業和其他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的物理過程和財務過程進行的檢驗、核查和分析評價。
通過企業能源審計,全面掌握企業的基本概況、能源系統現狀(如能源管理體系、能源計量、能源統計、能源消費與利用、主要用能系統與設備以及節能技術改造狀況等),分析企業的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計算和評價物料消耗和用能指標,查找和評估企業的節能潛力,有針對性地提出切實可行的節能規劃和改造方案,為企業節能降耗、增產增效提供合理的依據。
二、計量技術機構如何成為能源審計機構
能源審計的政府主管部門一般為發改委或經信委,一個機構要想成為能源審計機構,應當具備一定的基本條件,經過能源審計的政府主管部門認可后,方可成為能源審計機構。
1.能源審計機構的基本條件
(1)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有固定的工作場所和專業人員。
(2)具有節能測試技術條件,并通過計量認證,取得計量認證合格證書。
(3)擁有足夠的熟悉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熟悉相關行業生產工藝及能源審計程序,經國家級機構組織的培訓考核取得能源審計培訓合格證書的技術人員。
(4)能獨立開展企業能源審計和節能規劃編制工作。
(5)具備為企業能源審計提供公平、公正、高效服務的制度措施,具有健全的能源審計工作質量管理體系。
2.新申請的能源審計機構應提交的材料
(1)能源審計機構申請表。
(2)營業執照復印件或事業單位法人證書復印件。
(3)國家能源審計培訓合格證書,技術人員身份、職稱、學歷等證明材料復印件。
(4)計量認證合格證書。
(5)能源審計相關工作制度及質量管理體系。
能源審計工作原來主要由各地的能源技術服務中心或能源監測中心承擔,上述基本條件對于它們來講,很容易具備。而對于計量技術機構,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在于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檢測項目通過了計量認證;劣勢在于對能源審計工作的程序、方法不太熟悉,沒有具備條件的能源審計人員。計量技術機構要想取得能源審計資質,必須發揮優勢,彌補劣勢。首先,選派寫作、協調能力比較強的技術人員參加培訓,取得能源審計培訓合格證書;其次,與當地能源審計的政府主管部門協調好關系,并按照上述要求提交提交的申請材料;最后,能源審計的政府主管部門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必要時到計量技術機構進行核查,如果沒有問題,能源審計的政府主管部門就以文件的形式確定計量技術機構取得能源審計機構的資質。
三、計量技術機構如何開展能源審計
1.獲得能源審計任務
(1)政府能源審計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能源消費的狀況,結合年度節能工作計劃,負責編制下達本地區的能源審計年度計劃。
(2)能源審計機構根據政府部門下達的能源審計年度計劃,與被審計的企業進行溝通。能源審計機構采用現場宣講、交流、調查等方式,了解企業的用能種類、數量、產品結構、產量、產值等基本情況,使企業充分認識能源審計的必要性。
(3)簽訂能源審計委托書。通過溝通,企業愿意將能源審計委托給該能源審計機構,審計機構應與企業簽訂能源審計委托書,委托書中要明確委托方和受委托方的責任、義務和審核范圍等內容。
2.制定能源審計方案
能源審計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審計期:一般為一個年度。
(2)審計時間和進度安排:根據企業的規模、要求和工作量而定。
(3)能源審計小組:根據審計的目的和內容確定能源審計小組及人數。一般為6~8人,其中項目組長1人、財務人員1人、審計2~3人、測試2~3人。
(4)審計工作內容和范圍:根據政府部門的要求或企業的需要而定。
(5)要求配合的人員:企業主管負責人、計量、統計、會計和熟悉工藝設備的人員等。
(6)要求提供的資料清單。
(7)審計工作的依據和標準。
審計機構在制定能源審計方案時,要與委托方充分交流意見,力求切合實際。審計方案一經雙方確定,能源審計工作應按照方案的要求和規定進行。遇到特殊情況,應在協商的基礎上進行修訂。
3.能源審計的實施
(1)召開能源審計動員會
審計機構進入企業,召開由企業中層以上人員參加的動員會,使企業法人及有關部門負責人明確審計工作的目的、內容及方案,對有關科室和部門如何配合好審計工作提出具體要求,消除能源審計的思想顧慮。
(2)現場參觀
會議后審計小組全體人員參觀企業的實際生產場地、重要生產工藝等,現場參觀的目的是確定審計的重點和確定現場測試項目?,F場參觀后,審計小組分成硬件組和軟件組分別進行現場審計。
(3)軟件組現場審計
審計報告中的大多數內容來自軟件組現場審計所采集的信息,軟件組一般分財務審計組和企業用能審計組分別進行現場審計。
(4)硬件組現場測試
在能源審計過程中,為了得到準確的耗能系統或設備的轉換效率,應當進行現場測試。硬件組分成若干小組利用計量設備對企業的重點耗能設備、生產工藝系統等的運行效率進行測試,并匯總計算測試結果,列出表格或圖文找出節能障礙、潛力并提出改進建議。
(5)現場審計和現場測試補充及完善階段
根據編制審計報告的需要,能源審計組可以重新到企業進行現場補充審計和測試。
4.編制能源審計報告
根據現場審計的結果進行匯總、分析、查找問題,進而診斷和綜合評價,得出能源審計結論,完成能源審計報告書。
5.提交審計報告
編寫好能源審計報告初稿,按能源審計主管部門的要求對報告進行專家評審,評審后根據專家評審意見并征求委托審計企業建議,對初稿進行修改,形成最終能源審計報告。能源審計機構至少需提供三份能源審計報告:一份報送政府能源審計主管部門;一份交被審計單位;一份留底。
四、發揮計量技術機構的優勢,做好能源審計的重點工作
計量技術機構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做好如下能源審計的重點工作:
1.任務的獲得
能源審計任務已進入市場化運作,面臨多家能源審計機構的激烈競爭。由政府能源審計主管部門下達計劃后,需要能源審計機構與用能單位協調同意方能獲得任務。計量技術機構一般都建立了客戶中心或業務員隊伍,他們和用能單位特別是重點耗能單位由于計量檢測業務長期保持密切聯系,許多用能單位能源管理和計量管理為同一部門,這就為計量技術機構獲得能源審計任務提供了方便。
2.現場測試
對重要工藝、重要耗能設備的現場經濟運行測試與計量檢測相似,均需用計量儀器設備,根據有關標準進行測試。計量技術機構應發揮自身的優勢,對重要工藝、重要耗能設備進行科學、準確的測試,只有以實測數據為依托開展能源審計才更有說服力。
3.資料獲得
能源審計組深入企業各部門,按審計工作要求了解企業各方面的基本情況(如設備狀況、能耗與物耗水平、管理狀況等),調取各種資料,按照企業購進的能源、資源在生產經營中的流程進行數據處理。能源、資源的消耗數據來自計量器具,計量技術機構熟悉計量器具的性能,通過計量器具采集的能源、資源的消耗數據來確認所收集資料的正確性,決定是否可用。
4.能源審計報告的編寫
能源審計報告分摘要和正文兩部分。摘要簡要說明企業能源審計任務和內容、企業能源消費結構、各種能耗指標、能源成本與能源利用效果評價、節能技改項目的財務與經濟評價、存在的問題及節能潛力分析、審計結論與建議。正文應當詳細編寫,主要內容包括:企業基本情況、企業能源管理系統、企業用能狀況分析、企業節能潛力分析和建議以及審計結論及建議。能源審計報告應實行三級審查,這與計量技術機構的證書審查相似,其目的是保證能源審計的質量。
總之,能源審計是改進企業能源管理的最有效措施,是提高用能效率和效益的有效辦法,是貫徹《節約能源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有效保證,是政府進行用能單位節能監督管理的有效途徑。通過能源審計,可以準確合理地分析評價本地區及企業的能源利用狀況和水平,以實現對企業能源消耗情況的監督管理,保證國家能源的合理配置使用。計量技術機構應充分發揮其優勢,積極開展能源審計工作,保證企業節能目標的實現,為國家節能減排作出應有的貢獻。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4-07-25
2021-11-02
2021-08-06
2021-05-08
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