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網 http://www.www.meettree106.com/
中國計量網——計量行業門戶網站
計量資訊速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能源計量

【探討】內蒙古能源計量狀況與對策探討

發布時間:2015-06-25 作者: 來源:中國計量網 瀏覽:2125

一、內蒙古能源產業及能源計量的現狀

    (一)內蒙古能源產業的現狀
    近年來,各項擴大內需政策及內蒙古能源市場開放政策有力推動了內蒙古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和內蒙古能源產業的復蘇。資源及區位優勢吸引了國內外眾多企業到內蒙古投資建設能源項目,實現了能源工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內蒙古能源工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發展。能源、化工、冶金等重化工產業已成為內蒙古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柱。而煤炭工業是內蒙古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引擎,內蒙古煤炭產量由2005年的2.6億噸增加到7.9億噸,居全國首位,煤炭工業初步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電力工業已成為內蒙古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全區發電裝機由2005年的1989萬千瓦增長到2010年的6500萬千瓦;外送電量居全國首位,發電量由2000年的439億千瓦時增長到2009年的2240億千瓦時。內蒙古綠色能源產業高速發展,迅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到2010年10月底,內蒙古全區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已達到1000萬千瓦,居全國首位。內蒙古能源產業迎來優化升級的歷史性機遇,煤炭工業結構趨于優化,電力外送能力增強,天然氣開發有序推進,發展清潔能源、循環經濟成為大勢所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投資潛力巨大。
    內蒙古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較大的能源消耗。內蒙古的能源利用效率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明顯偏低,原因在于內蒙古的主要工業產品的單位能耗偏高?!笆晃濉逼陂g,通過內蒙古政府和社會各方的積極努力,節能減排工作全面推進,如期完成預定目標,但節能減排形勢仍不容樂觀。在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節約能源任務仍然異常艱巨。作為中國北方的生態屏障和未來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內蒙古節能潛力的有效發揮不僅關系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走向,還關系到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保障和生態安全。
    (二)內蒙古能源計量的現狀
    隨著內蒙古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能源計量管理日益加強,計量器具的可靠性和準確度不斷提高,能源計量器具的自動化與智能化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經濟能力、管理水平及企業經營管理者觀念的差異,能源計量的現狀也迥然不同。
    有些企業由于經營管理者的重視、經濟效益的上升以及生產發展的現實需要,提升了對能源計量管理和計量設備器具的要求,計量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但也有些企業特別是一些承包性的企業和民營企業存在短期行為,能源計量工作基本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況,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率和準確度等級遠達不到相關標準的基本要求,能源計量器具完好率、開表率、受檢率較低,部分甚至處于停計狀態。要改善這些企業的能源管理現狀,還需要做大量的基礎工作。在能源計量檢測和能源審計工作中,內蒙古的國有大型企業對能源計量工作都很重視,按規范要求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能源計量保證體系。例如多倫煤化工、內蒙古神華億利有限公司等,能源計量器具配備率高而且合理,相當大比例的分析儀表都很先進,計量器具受檢率高,合格率也高,準確度等級均能滿足生產工藝的需要。內蒙古第一機械制造(集團)有限公司還使用了先進的能源計量管理系統,實現了實時動態計量數據檢測、歷史曲線查詢,提高了能源計量儀表的測量準確度和用戶的可信度,為節約外購能源、減少內部能源消耗、耗能量合理計費等提供了有效的計量保障。
    但是,大多數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設備陳舊、生產工藝及技術落后,能源計量工作比較薄弱。單位產品能耗高,污染嚴重,因而經濟效益較差,節能降耗技術改造資金缺乏,形成惡性循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對國家能源計量管理的法律法規不了解,對能源計量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一味地追求產量和產值,甚至片面地認為,能源計量工作是一項“只投入、不產出”的“賠本生意”,只考慮眼前利益,沒有將其擺上應有的位置予以重視?;蛘邇H停留在口頭上,沒有認識到能源計量工作的基礎保障作用,舍不得在計量方面投入,造成計量器具配備率低和不能定期溯源。
    二是企業能源計量管理水平低,計量管理體系不完善。能源計量管理人員素質不高、隊伍不健全,能源計量基礎工作不扎實,管理手段落后。企業即使有節能降耗、增加經濟效益的愿望,對節能降耗工作也沒有進行準確量化,無法對能源的消耗情況、有效利用情況、余能資源和回收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能源計量數據在節能降耗和成本核算中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
    質監部門在能源計量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管理和技術方面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不足之處,如對企業能源計量工作監督和引導力度尚不足,應制定節能規劃,強化能源計量監督檢查力度,每年進行能源審計來督促檢查和管理。隨著能源計量技術的發展,技術機構的檢測、校準服務能力也有待加強,應將計量技術服務優勢逐漸轉變為節能服務優勢。
   

二、加強內蒙古能源計量工作的對策

    (一)加強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管理
    內蒙古自治區有國家、自治區和盟市確定的重點耗能企業732家。全區年能耗1萬噸標煤以上的企業就有152家。首先應把這些重點耗能企業納入計量監管服務重點,讓他們進一步加強能源計量工作,以點帶面,引領全局,為節能減排作出貢獻,由此帶動全區其他耗能企業的能源計量工作。實踐證明,這些重點耗能企業能源計量管理的成效將直接影響內蒙古經濟發展的前途乃至國家對能源利用的遠景規劃。具體工作如下:
    1.合理配備能源計量器具
    合理配備能源計量器具是GB17167-2006《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節約能源法》和《能源計量監督管理辦法》對用能單位最基本的要求,能源計量器具一般分為長度(L)、熱學(T)、力學(F)、電磁(E)、化學(S)五類。企業應配備符合規定要求的能源計量器具。但現代化能源管理模式對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為了實現全區能源計量數據信息化統一管理,企業配備的能源計量器具除了能滿足企業生產經營要求,還應具備以下功能:
    (1)能源計量器具應具備通信功能
    通過通信接口以及通信協議,實現與上位計算機的通信。有些儀表只能采用傳統的人工讀數方式,需要更換或改造為帶有自動采集功能的計量儀表。目前,煤和電的計量可以使用具有輸出信號遠傳功能的電子衡和協議電能表,技術已經成熟,部分水、氣、油的計量儀表可以采用遠程或智能輸出方式。
    (2)能源計量器具應具備掉電記錄功能
    能源計量器具應具有實時時鐘,儀表可以記錄掉電和恢復供電時間,通過查詢儀表記錄,供需雙方可對掉電期間少計的能源量進行約定結算。有了掉電記錄查詢功能,也可以防止人為的拉電事件。
    (3)能源計量器具必須具備歷史數據查詢功能
    能源計量器具有了歷史數據查詢功能,供需雙方可隨時對出現計量異議的時間段里的計量數據進行查看。另外,通過調閱歷史數據可以了解計量裝置參數設計是否合理,如發現一次儀表長時間運行在滿量程的低端位置,為了保證計量準確,可以考慮重新設計參數。
    2.能源計量器具應進行量值溯源
    能源計量器具應依法定期檢定,檢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只有做到這點才能確保能源計量器具提供的數據準確可靠。
    3.建立健全能源計量管理體系
    對在用的能源計量器具應建立檔案,分類、分級、分項做好統計工作,一目了然地反映企業能源計量器具的使用狀態,保證能源計量器具受控。形成相應的計量管理制度,包括能源計量管理機構職責及人員崗位責任制度、能源計量器具的管理制度、能源計量數據的管理等規章制度,避免工作的隨意性和人為性。
    4.加強能源計量人才隊伍的建設
    能源計量的發展,人員是基礎。造就一支掌握現代化計量技術和管理知識的專業人才隊伍是關鍵。重點用能單位的能源計量工作人員應當定期接受能源計量專業知識培訓。切實提高能源計量人員的綜合素質,使其具備上崗條件,真正能承擔起能源計量工作,從而適應現代能源計量管理的需要。
    (二)質監部門在加強企業能源計量管理工作中應做好督促、檢查和服務工作
    1.計量技術機構要擴大能源計量儀表的檢定/校準覆蓋范圍,保證能源計量儀表有計量溯源的依據和途徑。
    2.盡快建立新型能源計量儀表的計量標準、校準裝置和技術規范。
    3.針對能源計量儀表的綜合性、難以拆卸性,引進、研制能源計量儀表在線檢定/校準裝置及研究出在線檢定/校準方法。
    4.進行能源審計,對企業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率、能源計量器具檢測率、在用能源計量器具周期檢定合格率和抽查合格率、能源綜合利用效率等指標進行監督檢查。
    (三)加快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內蒙古)的建設步伐
    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內蒙古)將建設四個平臺:
    第一,能源計量數據采集管理平臺,該平臺的主要工作內容:
    (1)主要能源計量器具信息實時上傳及管理。
    (2)主要用能單元、主要用能設備信息動態管理。
    (3)單位產品能耗數據動態管理。
    (4)計量標準、計量器具動態管理。
    (5)計量管理人員、檢定人員、維修人員動態管理。
    (6)法規、標準、體系文件、管理制度、節能規劃等資料動態管理。
    第二,能效計量器具檢測/校準平臺。能效計量器具檢測/校準平臺是能源數據采集監測管理平臺的重要支撐平臺之一,其主要建設任務:
    (1)石油天然氣流量計實流檢定裝置。
    (2)大口徑熱量表及液體流量標準裝置。
    該平臺將實現對全區能源計量器具中大口徑、大流量等計量器具的檢定。
    第三,能源計量技術研究平臺,是能源數據采集監測管理平臺的又一個重要支撐平臺,其主要任務包括:
    (1)為能源數據采集監測管理平臺提供能源分析方案。
    (2)為能源數據采集監測管理平臺軟件開發提供技術支持。
    (3)參與制定節能法律、法規和有關標準,研發節能技術、產品,幫助提高企業能源計量水平。
    (4)開展能源計量人員培訓、考試工作。
    第四,節能改造技術服務平臺。主要工作內容:
    (1)開展能源審計工作。
    (2)開展節能檢測工作。
    (3)節能技術推廣與宣傳。
    該中心建成后,可實現從能源計量器具管理到能源計量數據管理的轉變,從根本上保障能源計量數據的實時準確可靠。通過建立能源計量數據采集、監測和分析系統,對重點能耗單位實施動態、實時、準確的在線檢測;通過綜合分析,為政府的能源規劃、能效考核和節能減排決策提供依據;通過深入調查了解,協助企業開展能效測試、能源審計,建立企業能源計量管理制度,分析節能降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節能整改措施,落實節能整改方案,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的健康發展??傊ㄟ^不斷提升內蒙古的能源計量水平,為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環境保護等各項社會事業提供完善的計量服務。
   

三、結束語

    內蒙古自治區“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5%”。因此,在“十二五”期間,內蒙古自治區節能減排任務仍然相當艱巨,節能減排工作任重而道遠。無論是質監部門還是用能單位,都應變被動為主動,義不容辭地扛起能源計量這面大旗,抓好節能減排工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分享到:
通知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公告 培訓通知 培訓通知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會員登陸
完善信息
找回密碼
av电影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