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屬于資源型缺水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76毫米,人均水資源量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2,畝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水平的1/5左右。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薄弱。
為此,農工黨甘肅省委建議,根據近年來灌溉試驗研究結果,改進灌溉制度的方法之一是適當降低土壤水下限灌溉指標。在特別缺水地區改進灌溉制度的方法是采用調虧灌溉或非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是在供水量有限的條件下優化灌溉水的分配,即在作物需水臨界期及重要生長發育時期灌“關鍵水”。圍繞新時期國家對黃河流域的戰略定位和目標任務,立足于流域和區域生態系統的整體協同,以“水”為主線,開展整體設計、編制總體方案,積極推動全省“十四五”黃河科技專項的立項,重點突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實現科技引領。
提案建議,甘肅需要引入社會資本建立“投、建、管、服一體化”運作體制,構建新型農業服務體系,并通過建立合理的利益鏈接、保障機制及風險分擔機制,補齊市場短板。通過采取土地流轉、托管、入股等方式,鼓勵農業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開展經營,促進農業產業化、規?;?、標準化、智慧化生產,全面提升資源利用率,保障農民收益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建立并完善農業用水計量體系和社會監督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等先進手段,加快實行按方計量、按戶收費,盡快扭轉喝“大鍋水”的平均主義現象。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4-07-25
2021-11-02
2021-08-06
2021-05-08
2020-09-11